第二天上午,甘泉岛的海面风平浪静,阳光穿透澄澈的海水,在海底铺就一片流动的碎金。
沉船考古发掘有考古队的人在忙,他们一行人的主要目的是来海上度蜜月,不是来参与考古的,所以关羽西人按照计划来到一片平静的海面潜水。
陈叔帮关羽西人检查好潜水装备,递过防水相机,又叮嘱道,
“这片海域的珊瑚礁是南海少有的原生态区域,底下有很多彩色热带鱼,你们小心点,别游太远。”。
他指了指氧气罐压力表,再指了指腕表,最后做了个 “两小时后集合” 的手势。
关羽点点头,帮苏菲调整好内置通讯器的氧气头盔面罩:“跟着我,别单独行动,有情况就按通讯器。”
苏菲笑着比了个 “ok” 的手势,叶青筠早己按捺不住兴奋,拿着防水相机在船边来回踱步,李桐瑶则仔细检查着脚蹼,眼里满是期待 。
这是她们第一次在南海潜水,对海底世界充满好奇。
西人依次跃入海中,冰凉海水裹着咸湿气息漫过身体,却在阳光暖意中显得格外舒爽。
下潜五米后,一片五彩珊瑚礁骤然闯入视野:
鹿角珊瑚如朱红枝桠向上舒展,脑珊瑚泛着深紫光泽,软珊瑚则像黄色绸缎随水流轻摆,
小丑鱼在珊瑚丛中钻来钻去,银色沙丁鱼群掠过,惊起一串细碎气泡。
“太漂亮了!”
苏菲通过通讯器感叹,伸手想去触碰软珊瑚,却被关羽轻轻拉住 。
他用手势示意 “不要触碰,保护珊瑚”。
苏菲立刻收回手,对着珊瑚丛按下相机快门。
叶青筠则追着一群银色的沙丁鱼,越游越远,相机镜头始终对准鱼群,连周围的环境都忘了留意。
关羽注意到叶青筠离队伍越来越远,刚想通过通讯器叫住她,突然,一道暗流从珊瑚礁缝隙中涌出,瞬间将叶青筠的身影卷向深处。
“青筠!”
关羽心中一紧,立刻朝着叶青筠消失的方向追去,苏菲和李桐瑶也紧随其后。
暗流带来的水流格外湍急,珊瑚礁变得越来越密集。
关羽打开防水手电筒,光束在海底扫过,却连叶青筠的影子都没看到 。
刚才那道暗流像是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只在原地留下一圈微弱的水流漩涡。
“青筠!听到请回答!”
关羽对着通讯器大喊,却只有电流的 “滋滋” 声回应。
苏菲的声音带着哭腔:“怎么办?她会不会被暗流卷去更深的地方?”
李桐瑶强压着焦虑,冷静道:“阿羽,你别慌,我们分开找,保持通讯联系,一旦发现线索就立刻通知对方。”
三人分成三个方向,在珊瑚礁区域仔细搜寻。
手电筒的光束照亮了每一处珊瑚缝隙,却始终没有叶青筠的踪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氧气罐的压力指针渐渐下降,关羽的心跳越来越快 。
他知道,再找不到叶青筠,后果不堪设想。
情急之下,关羽突然想起随身携带的寻灵罗盘 , 这罗盘不仅能感应灵气,还能定位带有生命气息的目标。
他立刻从储物袋中取出罗盘,指尖注入一丝灵气,罗盘盘面的指针瞬间开始剧烈颤动,随后,稳稳地指向西北方向的一处珊瑚礁群。
“找到方向了!苏菲、桐瑶,跟我来!”
关羽对着通讯器大喊,率先朝着指针指向的方向游去。
那片珊瑚礁比之前的更密集,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海泥,看起来格外隐蔽。
当三人靠近时,罗盘指针的颤动愈发剧烈,关羽能清晰地感觉到,前方的珊瑚礁处,有一层微弱的灵气屏障。
“是水下结界!”
关羽心中一动,他曾在古籍中见过关于 “水下结界” 的记载,通常是古代修真者为保护秘境设置的屏障,常人无法察觉。
他示意苏菲和李桐瑶留在原地,自己则朝着珊瑚礁伸出手。
指尖的灵气触碰到屏障的瞬间,一道淡蓝色的光纹在珊瑚礁表面闪过,随后,屏障缓缓打开一道缺口,露出里面的空间。
“快进来!”
关羽对着苏菲和李桐瑶招手,三人穿过缺口,进入结界内部。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结界内的海水竟异常平静,光线比外面更明亮,远处的珊瑚礁呈现出罕见的莹白色,表面泛着淡淡的灵气光泽。
“阿羽!苏菲姐!桐瑶!” 不远处传来叶青筠的声音。
三人立刻朝着声音方向游去,只见叶青筠正站在一片莹白珊瑚礁旁,手里还拿着相机,脸上满是疑惑:
“刚才那道暗流把我卷到这里,我想出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通讯器也没信号了。”
苏菲冲过去抱住叶青筠,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你吓死我们了!我们找了你好久!”
李桐瑶也松了口气,拍着叶青筠的肩膀:“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关羽检查了叶青筠的潜水装备,确认没有损坏,才放心下来:
“这里是水下结界,通讯器用不了,我们先出去,回到游艇上再说。”
西人朝着来时的缺口游去,可当他们到达珊瑚礁旁时,却发现屏障早己闭合,无论关羽如何注入灵气,屏障都纹丝不动。
“怎么回事?”
李桐瑶皱眉,“刚才不是还能打开吗?”
关羽再次拿出寻龙罗盘,指针在盘面上来回转动,却再也找不到之前的缺口方向。
他运转灵气,仔细感应周围的环境 , 结界内的灵气比外面浓郁数倍,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没有任何出口的气息。
“看来这个结界能进不能出,我们得先找到其他出口。”
关羽沉声道,“大家别慌,既然有人设置了结界,就一定有离开的办法。”
西人沿着结界边缘游动,仔细观察每一处珊瑚礁。
当他们来到一片巨大的莹白珊瑚礁后,一个隐蔽的洞口出现在眼前 。
洞口高约三米,宽两米,一扇厚重的石门,上方有一块天然形成的岩石牌匾。
上面用上古篆文刻着 “珊瑚宫” 三个字,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清晰可辨。
“珊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