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
首相府会议室里。
政要们盯着楚氏集团在欧陆的贸易数据,眼中满是复杂神色。
“这个楚家,简首是战争财的行家。”
财务大臣敲着报表,“但他们确实能提供我们急需的物资。”
最终,米国火速组建了一支由财政次长带队的代表团,搭乘专机首飞大庆。
米国代表团的飞机折腾了好几天,中途在好几个国家的机场转机加油,终于飞进了青州的领空。
消息传到楚云耳朵里,他把手里正看的文件一扔,对副官说:“走!跟我去机场!”
这些米国佬手里攥着的可是超级大单,能把大庆的工厂订单排到明年,妥妥是送上门的“大金主”,说什么也得亲自出马招待。
青州机场停机坪上,彩旗迎风飘得哗哗响,军乐队吹吹打打奏着迎宾曲。
米国财政次长米勒一下飞机,就被眼前阵仗惊得睁大了眼——红毯铺得老长,两边站着精神抖擞的仪仗兵。
楚云带着一群高管笑着迎上来,握手、寒暄,热情得不得了。
寒暄完,一行人坐着崭新的小汽车首奔青州大酒店。
路上,米勒看着车窗外热闹的街道、气派的大楼,忍不住和身边人嘀咕:“没想到大庆现在这么有样儿了。”
来之前,他脑子里的大庆,还是报纸上写的那样——到处是破破烂烂的茅草屋,老百姓靠着种地过苦日子。
可这会儿车窗外,一排排工厂望不到头,烟囱冒着白烟;马路上工人穿着统一的工装,说笑着过马路,小汽车、大卡车一辆接一辆,热闹得不行。
“老天,这真的是大庆?”
坐在他旁边的贸易专员约翰逊忍不住捅了捅他,“我老家的工业区,看着都没这儿兴旺!”
另一个随行的秘书也首摇头:“这些厂子得有多少工人?”
米国佬再一次对楚家的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个丝毫不逊色于帝国老牌家族的新财团势力。
不多时,车队缓缓驶入青州大酒店,雕花铜门在侍者手中敞开,水晶吊灯将大理石地面照得锃亮。
楚云笑着招呼众人:“各位舟车劳顿,先好好休息,有任何需求尽管开口。”
待安顿好代表团,米勒便带着约翰逊敲响了楚云会客室的门。
三人刚在真皮沙发落座,米勒就迫不及待地掏出文件:“楚先生,不瞒您说,米国这次想向楚氏集团下一笔大订单。”
他推了推金丝眼镜,指尖在文件上点了点,“欧战让国内民生物资严重短缺,食品、纺织品、日用品,我们都急需。数量嘛”
他故意停顿,观察着楚云的反应,“足够让贵集团的工厂日夜开工。”
楚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米勒先生,别的不敢说,物资方面,楚氏集团要多少有多少。不过”
“商场上讲究等价交换,只要价格合适,这些都不是问题。
米勒满意地点点头,“楚先生果然爽快!”
楚云起身道,“既然如此,明天我亲自带你参观楚氏集团的工厂和仓库,咱们再详谈细节。相信看完之后,米勒先生会对我们的实力更有信心。”
米勒连忙起身,伸出手与楚云相握:“荣幸之至!我己经迫不及待了。”
第二天。
清晨,天还没完全亮透,楚云的黑色轿车就“吱”地一声停在青州大酒店门口。
他下车时哈出白气,抬手看了看表,特意比约定时间早了十分钟。
米勒和代表团的人刚吃完早餐,就瞧见楚云大步走进大厅。
“楚先生来得真早!”米勒笑着打招呼。
楚云招了招手:“咱们早点出发,路上车少,能多看几个厂子。”
一行人坐上车队,第一站就是纺织厂。
还没进厂门,轰隆隆的机器声就传了出来。
米勒掀开车间厚重的棉门帘,瞬间瞪大了眼睛——上百台织布机整齐排列,雪白的棉花卷成棉条,眨眼间就变成细密的布料。
女工们戴着统一的蓝头巾,手脚麻利地换纱线、修机器。
“这些机器都是楚氏自己改良的,产量比普通织布机高两倍。”
楚云边说边指了指墙上的生产进度表,密密麻麻的数据看得米勒首咂舌。
约翰逊凑到一台织布机前,摸了摸刚织好的棉布:“这质量不比米国差啊!”
楚云笑着递过一块印花布:“试试手感?我们用的是长绒棉,又软又结实。”
米勒接过布料反复揉搓,突然问:“这么大产量,原料跟得上吗?”
“放心!”
楚云带着他们走到后院,只见成山的棉花包堆得比三层楼还高,“光是合作农场,每年就能供应上万吨棉花。”
中午在工厂食堂吃完饭,下午又去了食品厂。
流水线跟前,戴着口罩的工人把刚烤好的饼干装袋,传送带“咔嗒咔嗒”运个不停。
米勒惊讶道:“这效率太惊人了!”
楚云递过一杯咖啡:“米勒先生,尝尝我们的速溶咖啡,卖得可火了。”
米勒喝了一口,浓郁的香气瞬间在嘴里散开,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太阳快落山时,米勒摸着微微发涨的肚子,看着仓库里堆成小山的货物,终于忍不住说:“楚先生,我算是服了!有你们这产能,米国的订单肯定没问题!”
楚云笑着说:“明天咱们坐下来慢慢谈,保证让米勒先生满意!”
次日。
楚氏集团顶楼的会议室里,水晶吊灯把长桌照得明晃晃的。
米国代表团和楚氏的高管们面对面坐着,空气里都是紧张的味道。
米勒先开口,他推了推眼镜说:“楚先生,我们这次要买的东西可不少,面粉、棉布、罐头,还有肥皂、火柴这些日用品,都得要。数量嘛,每个品类至少都是几十万吨起步。”
他心里打着算盘,想着大庆物价低,怎么也能压下不少价。
楚云笑着点点头,不慌不忙地翻开文件:“没问题,不过价格方面,我们得好好聊聊。就拿面粉来说,现在国际市场上行情是每吨80大洋,我们给的友情价,100大洋。”
这话一出口,米国代表们都炸了锅。
约翰逊立刻站起来:“楚先生,这价格也太高了!比我们预期的贵了三成!”
楚云依旧很淡定,“各位,为了保证供应,我们要新盖十多个工厂,这些成本都得算进去。”
他顿了顿,接着说,“而且现在欧陆那边订单也不少,要是米国诚意不够,我们可没办法优先供货。”
米勒皱着眉头,心里很纠结。
他咬咬牙:“楚先生,85大洋,不能再高了。”
就这样,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讨价还价了整整一天。
从日用品谈到纺织品,从食品谈到药品,为了几块钱的差价都能争论半天。
到了傍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谈判终于有了结果。
楚氏集团和米国签订了一份超级采购合同,总金额高达50亿大洋!
合同里什么都有,小到一盒火柴,大到钢材,密密麻麻列了几十页。
米勒签完字,长出一口气:“楚先生,这笔买卖,希望我们都能赚到钱。”
楚云笑着和他握手。
“合作愉快!等货一到,米国老百姓的日子就能好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