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的话让李向阳在心中直接否定。
“不可能。”
他比谁都清楚,在这个时间节点,全球范围内真正具备实用价值的新能源技术都还停留在实验室概念的探索阶段。
他脑中飞速闪过那些关键时间节点:通用汽车的ev1要到1996年才首次亮相;
丰田普锐斯作为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轿车,也要等到1997年;
而真正推动电动车走向大众视野的特斯拉roadster,更是2008年才问世的事物。
即便是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研究项目,受限于八十年代初的技术认知和半导体水平,也绝无可能造出象他设计的猫猫车这样复杂且实用的油电混合系统。
韩老所说的这些,更多是基于自身见识局限的推测,或者说,是为了激励他而故意夸大的说法。
他脑中那些来自未来的技术方案,在这个时代已经站在了全球相关领域的前沿。
这种认知让他感到沉重,明明知晓一切,却不能言明。
李向阳忽然感受到了一阵孤独。
韩老见他沉默,以为自己的激将法起了作用,继续恳切地说道:
“小李,你的才华不应该被这里的条件和局限所束缚。”
“跟我去南边吧,那边正在大胆尝试市场经济,氛围完全不同。”
“以你的能力,在那里一定有更大的作为,我可以做你的引路人。”
韩老话音刚落,不等李向阳反应,一旁悄悄听着的张四海脸色骤变。
他一个箭步上前站到李向阳身侧,脸上堆着笑。
这动作吓得一旁的小于把手伸向腰间。
“哎呦喂,韩老,韩老,您这哪有您这样当面挖墙脚的?”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手臂不自觉地护在李向阳身前。
“您看,这项目还没有完成呢,李工现在可是我们全厂的希望啊。”
“他要是跟您走了,我们这厂子干脆直接关门算了。”
周围的人群听见张四海的话,也响起一片附和声和善意的哄笑。
焦勇更是直接嚷道:“韩老,可不兴这样啊。”
这阵势让韩老愣了一下,随即失笑摇头。
他看向李向阳,等待他本人的回答。
众人也不再起哄,瞬间安静下来。
李向阳左看看张四海焦急的表情,右看看工人们期待的眼神,思索片刻,对上了韩老期待的目光。
心里那点波澜已经平复,他清淅地说出自己的决定:
“韩老,非常感谢您的赏识和厚爱。南边的机会确实难得,您描绘的前景也令人向往。“
“您放心,我肯定会去的。”
李向阳此话一出,张四海和工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张四海急得差点跳起来,脸上血色褪了几分。
焦勇张大了嘴:“阳子,你”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李向阳,生怕他下一句就是告别。
就在空气近乎凝固的时刻,李向阳笑了,语气带着几分笃定:
“但不是现在,韩老。”
“向红厂就是我的根,这台车就是我必须攻下来的山头。”
“项目未成,我绝不会半途而废,我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我的战友们。”
他这番话铿锵有力,透露出坚定的责任与担当。
他重新看向韩老,语气决绝:
“您说的广阔天地,我记下了。”
“等这里的事情有了结果,等我无愧于厂子、无愧于大家的时候,我一定会去南边看看,去见识您说的那个新世界。”
“但我不能是被挖走,而是去学习、去交流、去把更好的东西带回来,反哺我们的国家。”
良久,无人开口。
只有张四海长长吐出一口气,听着这些话,眼圈都有些发红。
工人们爆发出赞同的掌声,齐声叫着“好!”
韩老看着李向阳,眼中最后一丝劝说之意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欣赏。
他沉默片刻,终是缓缓点头。
他从内衬口袋取出一个信封,塞进李向阳手中:
“很好,有志气。这封信你拿着,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和在鹏城的临时地址。”
“你不去我也不勉强,就当结个善缘。”
“无论你何时想来,或者将来遇到任何技术上的难关,都可以凭它来找我。”
他用力握了握李向阳的手,继续说道:“我等着看你把这铁疙瘩彻底驯服,也等着在南方听到你们的名号。”
说完,韩老不再停留,拒绝了众人的欢送,和小于上了吉普车。
车子发动,驶离,留下一片烟尘和心思各异的众人。
李向阳捏着那封信,没有立即拆开。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联系方式,更是未来的一个可能性。
他望着韩老离开的方向,有些出神。
“唉,阳子,别看了,你算是捡着了,就连我哥都没有得到过韩老的介绍信。”
焦勇一连喊了好几声,才让李向阳从离别的情绪中回过神来。
“阳子…这车咋整啊?”
李向阳迅速收敛心神,眼神重新变得清明:
“能咋整?该检查的检查,该换的换。”
“尤其是那个功率管,把还剩下的库存全都找出来,再确认其他地方有没有问题。
“不要自乱阵脚,维持原状!”
张四海凑近几步,脸上是掩不住的焦虑,压低声音道:
“向阳,这玩意要是搞不好,厂子就真完了啊。”
“钱全砸进去了,还背了债,光靠那点鞭炮,得卖到猴年马月才能填上窟窿。”
李向阳抖了一下肩,语气异常平静:
“四海叔,别慌,造车过程中的困难我早有预料,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
他目光扫过周围还在议论韩老离开的工人们,突然提高声音问道:
“刚才韩老临走前,对这车说什么了?谁听清了?”
人群安静了一下,一个年轻工人带着点不确定地回答:
“韩老…韩老好象说…说这车成了?对,就是说的成了。”
“没错,我也听见了。”立刻有人附和。
“恩。”李向阳来到车边,用力拍打了一落车身。
“都听见了吧?韩老,那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大拿,他说这车成了,就说明我们的设计思路是成功的,明白了吗?”
李向阳这话让张四海和工人们更懵了,明明测试失败了,怎么就说成了?
“不是…向阳,这车刚刚在水里都趴窝了,大家都看见了啊!”张四海指着还在滴水的车,急声道。
“是趴窝了,但韩老说成功了,就是成功了,只是有些细节需要完善。”
众人被他这句话说得若有所思。
反倒是欧阳春兰先反应过来李向阳的意思,她举起笔记说道:
“对,我们成功了!水路两栖的基本功能已经完全实现,动力切换流畅,只是个别组件的可靠性需要提升。”
李向阳立刻给欧阳春兰比了个大拇指,心中暗赞:不愧是国外留学回来的,一点就透。
他转向仍一脸困惑的张四海,语气果断:
“四海叔,你现在立刻准备材料,去向省里、市里、记者报社和所有相关部门打报告,申请召开产品发布会。”
“发布会?”张四海更糊涂了,指着猫猫车。
“就这?我们自己都没完全搞定,开哪门子发布会?这不是伸着脸去给人打吗?”
李向阳脸上露出一丝神秘微笑,加大声音:
“我们不开成品发布会,我们搞——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