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暴露的发动机进水问题,让整个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
回厂的路上,气氛凝重,就连一向活跃的焦勇也不敢说话。
张四海眉头紧锁,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钱有亮几次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
二十万的贷款,全厂的希望,如果因为一个进水问题而夭折,后果不堪设想。
李向阳虽然浑身湿透,但思路却异常清淅,电机的想法愈发明确。
回到研发厂房,众人围在样车旁,都盯着它,不知从何说起。
“都说说吧,下一步怎么办?”张四海掐灭烟头,声音有些颓废。
“厂长,问题很清楚,就是发动机。”赵永刚拿着手电,照着轻微渗水的进气口。
“柴油机泡水就等于废了,进气、排气、电路,全是弱点,水深超过半米,风险极大。”
王复礼补充道:
“彻底防水改造的工程量太大,等于重新设计一台发动机,成本和时间我们都耗不起。而且即便改造,性能也会大打折扣。”
钱有亮忍不住插话:
“要不……我们先主攻陆地版本,放弃水上功能?这样风险小,也能尽快推出产品回笼资金。”
这个提议很务实,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不行!”换完衣服回来的李向阳立刻否决了这个想法。
他走到黑板前,擦掉之前的草图,重新画起来。
“各位,我们猫猫车的内核竞争力就是走别人走不了的路。如果阉割掉水上功能,别人凭什么来购买我们的产品?”
他环视众人,语气加重:
“客户要的,就是一个全地形能用的。现在市面上没有这种水陆两用的产品,我们必须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张四海思索片刻,对着李向阳说道:
“向阳,你回来的路上说的那个用电的想法……仔细讲讲。”
李向阳点头。虽然在1983年,电驱动对于车而言,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甚至有些科幻的概念,但它的制造可比发动机简单得多。
“我的初步想法是,我们设计一套混合动力系统,电和油互相驱动。”
他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简单的框图。
“大家请看,这是陆地模式。”他指着第一个框图。
“柴油机作为主动力,通过机械传动直接驱动履带。这套系统我们已经验证过,在陆地上基本可靠。”
接着,他指向第二个框图:
“这是水上模式。当车辆进入深水局域前,动力系统不需要太大改动,我们主动断开柴油机的动力连接。”
“让它完全停止工作,避免进水。同时,激活一套独立的电力驱动系统。”
他在电力系统下面画了几条线:
“这套系统由三个内核部分组成:一是电源,也就是蓄电池组;二是控制部分,调节电流大小和方向;三是执行机构,也就是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我们预先设计好的水下螺旋桨。”
他放下粉笔,双手撑在桌子上:
“这样一来,水上和水下就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
“柴油机干它擅长的陆地活儿,电机干它擅长的水里活儿,互不干扰,扬长避短。”
这个概念一提出,下面立刻响起了一阵议论声:
“用电?那得带多大一堆电瓶啊?”
“咱们这车本来就不轻,再放一堆死重的铅疙瘩,还能跑得动吗?”
“铅酸蓄电池可不便宜,而且寿命有限,成本不可预估。”
陈天磊则没有什么异议,反正李向阳做什么都是对的,他只关心怎么实现:
“向阳,你说的这个驱动电机,我们上哪儿找?”
“功率足够推动这铁疙瘩的车体在水里前进,可不是小打小闹。”
李向阳自然早有准备,表示只需要满足一个内核须求就可以:
“保证车辆在水上有足够的动力,不需要跑很快,至少目前不需要。在这个须求下,电池的容量和成本是可以控制的。”
虽然李向阳说得很有道理,但这群老技术人员始终不是很信服。
他们对电机的普遍印象还停留在工厂那些需要连接巨大电网的庞然大物,或者手电筒、收音机里的小电池。
驱动一台重工车辆,听起来还是不太现实。
李向阳对于他们的疑问,只能挨个解释:
“我给大家重点说一下电机和柴油机的根本区别,大家就明白为什么电机更适合水上工况了。”
“第一,工作原理和能量来源。”
“柴油机,烧柴油,靠内部燃烧爆炸做功,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它需要持续吸入空气,喷入燃油,排出废气。环节多,依赖外部空气,怕水。”
“电动机,通电流,靠磁场相互作用直接产生旋转力,是电能→机械能。”
“结构极其简单,定子、转子、轴承而已。它不呼吸,不燃烧,天生具备密闭性,做好接口防水就能直接泡在水里工作。”
“第二,扭矩特性。”
“柴油机扭矩大,但需要达到一定转速才能输出最大扭矩,低速乏力。在水里起步、加速会肉。”
“电动机完全不同,它最大的优势是‘零启高扭矩’。”
“一起步就能瞬间爆发最大扭矩。这对于水上推进至关重要,能让螺旋桨快速获得推力,响应极其伶敏,说走就走,说停就停,操控性远超柴油机。”
“第三,控制精度和复杂度。”
“柴油机控制复杂,油门、档位、离合,调速有延迟,响应慢。”
“电动机控制极其简单精准。”
“通过一个叫‘控制器’的东西,改变输入电流或电压,就能精准地调节转速和扭矩。”
“想让螺旋桨转多快就多快,反应是毫秒级的。这对需要精细操控的船只来说,是巨大优势。”
“总之。”
“柴油机:结构复杂,零件成千上万,活塞往复运动,振动大,噪音轰鸣。”
“电动机:结构简单,零件少,旋转平稳,几乎无振动,噪音极小。在水上航行时,隐蔽性好,对乘员也更友好。”
李向阳这番关于电机优势的讲解,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道理似乎都懂,但总觉得过于理想化。
不知道谁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
“既然电机这么好,咋不直接拿来造车呢?现在一台桑塔纳都快二十万了,要是用电便宜,不早就满大街跑了?”
这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在现场却格外清淅。
李向阳闻言,直接笑了。电驱动汽车他肯定是要造的,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厂子没有条件。
张四海一直听着,目光在样车和李向阳之间游移。
最终,他站起身来拍板。
“都听见李工的分析了?发动机进水是个要害问题,但既然已经发现了,就得解决,不能绕着走。”
他对着李向阳说:“你们几个搞技术的,尽快拿出电机驱动系统的方案和预算。”
“厂长……”钱有亮还想说什么。
张四海又掏出根烟打断:
“老钱啊,我知道你担心成本,但我们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只能背水一战。”
“电机这块我们不熟,那就学,去找懂行的人。只要有门路,我们就去跑。”
他的目光突然盯向焦勇:“你说对吧,小焦?”
焦勇正猫在欧阳春兰身后试图说悄悄话,被张四海这一声“小焦”吓得一激灵,脖子一缩。
“厂长,您这眼神我熟……”焦勇苦着脸。
“是不是又得让我‘联系联系’?我爸那边可刚帮完贷款,这电机的事儿……”
张四海立刻换上和蔼可亲的笑容,走过去拍拍他肩膀:
“能者多劳嘛!你人脉广,路子野,认识的人多。”
“打听打听哪个研究所、大学有懂大功率电机的专家,牵个线就成!”
“剩下的,厂里自己去跑,绝不让小焦同志为难!”
焦勇翻了个白眼,小声嘟囔:
“我人脉再广,也架不住您这么精准投放啊……得,我试试吧。不过说好了啊厂长,下次再有这种‘好事’,您换个人惦记行不行?”
张四海哈哈一笑,浑不在意:
“好好好,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李向阳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笑了。这“有事找小焦”都快成厂里的万能解决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