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走水了(1 / 1)

然而,就在启明出发后的第二天夜里,府衙后院靠近厨房的地方,突然冒起浓烟,火苗窜起!

“走水了!”巡夜的护卫立刻敲锣示警。

韩队正第一时间带人赶到,发现是堆在墙角的一些柴薪被点燃了,火势不大,很快就被扑灭,但浓烟却弥漫开来,十分呛人。

“大人,是火油的味道!”韩队正检查后,脸色铁青,“有人故意纵火!幸好发现得早!”

陈禾披衣起来,看着被熏黑的墙壁和满地水渍,眼神冰冷。

纵火目标选在厨房附近,而非书房或卧室,看来更多是警告,而非真要他的命。

“加强巡逻,尤其是仓库和档案房。”陈禾吩咐道,语气依旧平静,“另外,去查查,最近有没有生人接触过负责采买柴薪的杂役。”

这场小火,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让府衙上下原本稍显松弛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几天后,启明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脸上带着疲惫,却也有几分兴奋。

“大人!买到了!在嘉兴一个小镇上,找到一家丝行,存货不少,质量也好!价钱虽然比湖州官价略高,但比杭州现在市价低多了!”

他献宝似的将一小捆雪白的生丝样本递给陈禾,“那家丝行刚开始不敢大量卖给我们,怕得罪人。

我亮出府衙公文,又磨了半天嘴皮子,他们才答应先卖给我们一批应急!”

陈禾接过那束丝线,手指捻过,丝滑坚韧,确是上品。

他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好!办得好!这一路辛苦了。”

有了这批生丝,那个小织户行会顺利完成了订单,赚到了以往不敢想的利润。

消息传开,原本观望的小作坊主们纷纷心动,前来询问加入行会事宜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虽然原料采购依旧时会遇到各种看不见的阻碍,销售渠道的开拓也非一日之功,但毕竟,坚冰被打破了一道裂缝。

然而,就在陈禾稍稍缓口气的时候,一封来自京中的私信,由一位途经杭州的同年好友,悄悄送到了他的案头。

信是他如今在御史台任职的一位师兄通过周山长寄来的。

信中言语含蓄,却透露出深深的担忧。

信上说,近来朝中颇有议论,说他陈禾在杭州“操切行事,苛待士绅,恐激起民变”,甚至有御史风闻奏事,弹劾他“借肃贪之名,行揽权之实”。

陛下虽未表态,但显然己听到些风声。

另外,周山长也叮嘱他,行事需更加稳妥,注意方式方法,切勿授人以柄。

看罢信,陈禾沉默了很久。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敲打着芭蕉叶,噼啪作响。

他知道,这是对方的反扑,己经不仅仅局限于杭州,而是蔓延到了朝堂之上。

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开始发力了。

“大人”启文在一旁,显然也猜到了信中的内容,面露忧色。

陈禾将信纸凑到烛火上,看着它缓缓卷曲、焦黑、化为灰烬。

“启文,”他忽然开口,“你说,我们做错了吗?”

启文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摇头:“大人为民做主,肃清贪腐,何错之有?”

“是啊,何错之有。”陈禾轻轻重复了一句,目光透过窗户,望向雨幕中模糊的杭州城轮廓。

“可有时候,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的声音更大,谁的拳头更硬。”

他站起身,走到廊下,伸出手,冰凉的雨水打在他的掌心。

“但我们不能停。”他像是在对启文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停了,就正合了他们的意。

停了,张秀娘就白死了,那些被盘剥的工匠就永无出头之日,这杭州城,就永远是他们纸醉金迷、为所欲为的乐园。”

雨水顺着他修长的手指滑落。

“粮要买,行会要办,该查的案子,还要继续查。”陈禾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至于朝中的风波他们要弹劾,便让他们弹劾。只要陛下还未下旨夺了我的官印,只要我还在这杭州知府的位置上坐一天,该做的事,一件都不能少。”

他收回手,甩了甩上面的水珠,转身对启文道:“去告诉韩队正,让他的人眼睛再亮些,耳朵再灵些。

还有,给慈幼院和那些孤寡老人送去的米粮,一刻也不能断。”

“是,大人!”启文大声应道,转身快步走入雨幕之中。

汴京,大内,垂拱殿。

夜己深,烛火将太宗皇帝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在御案后那面巨大的屏风上。

屏风上绘着万里江山图,笔墨遒劲,气象万千,此刻却仿佛被御案上那两摞截然不同的奏疏赋予了不同的意味。

御案左侧,奏疏堆得极高,几乎要倾倒下来。

每一本都在弹劾同一个人——新晋的权知杭州府事陈行舟。

措辞激烈,罪名繁多:“操切行事,酷烈苛待士绅”、“借肃贪之名,行揽权之实”、“年轻识浅,不堪重任,恐激江南民变”、“独断专行,有违朝廷法度”

落款的名字,有御史台的,有六部的,甚至还有一些看似清贵的翰林学士,密密麻麻,仿佛整个朝堂都在异口同声地讨伐这个远在江南的五品知府。

御案右侧,只有薄薄几份。

一份是皇城司关于杭州案的详细密奏,附有部分关键证物副本摘要;

一份是陈禾在案件初步了结后呈上的谢恩及陈述地方情形的奏章,言语平实,只汇报工作,未有一句辩解;

还有一份,则是三司使关于今春江南地区尤其是杭州路上缴税赋的初步核算,数字竟比往年同期还有小幅增长,备注是“抄没逆产及罚银冲抵部分,然商市未显凋敝”。

太宗皇帝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右侧那薄薄的几份奏报,目光却冷冷地扫过左侧那巍巍颤颤的“奏疏山”。

起初,看到零星几份弹劾陈行舟的奏章时,他确实有过疑虑。

陈行舟是他亲自提拔的,边塞三年,政绩卓著,但毕竟年轻,骤登高位,又身处江南那等繁华复杂之地,行事是否真的过于激进,惹出乱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开局被退婚,我转身嫁病弱王爷 爹不疼娘不爱,下乡后我一胎双宝 甜诱!靳总他靠听心声狂宠我 万道合一 三界姻缘,仙凡之恋 仙子不高兴 造反退兵为白月光?那朕来当皇帝 经典角色盘点:从铠甲特摄开始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综武:开局成为燕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