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点了点头,他以为刘伯温是上次被吓怕了,而他不知道的是,刘伯温早就知道了朱元璋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的询问不过是问问大家的意见。
“不想说也行。”
“大家都先回去,今儿晚上,放杯吃酒,放头睡觉,好好的歇一歇,明天辰时初刻,到这听令。”
说完,也不看众人的反应,转身就往后门出去。
众将领都走完了,唯有李善长和刘伯温还在中堂。
李善长知道,刘伯温一定是有想法的。
“伯温呐,现在可以说了吧,你到底主张什么。”
刘伯温微微侧头。
“主攻。”
李善长有些讶异,他想不通为何刘伯温也赞成主攻,明明现在的局势对己方很不利,按道理你刘伯温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啊,作为一个谋士趋利避害不是最基本的吗?
“你也赞成主攻?”
刘伯温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
“善长兄,刚才主攻的那位小将是?”
“哦,叫蓝玉,是上位的义侄,常遇春的小舅子。”
刘伯温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句:“他的话说到了大帅的心里。”
“当然,还有我。”
说完,刘伯温起身就朝门外走去,李善长坐在原地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刘伯温走出中书省,慢慢悠悠的回到礼贤馆,等回到礼贤馆的时候天己经开始慢慢黑下来了。
刘伯温回到自己的小院,就看到小厮六子站在门前往屋里望着。
“六子?”
六子没有回答,只是指了指屋里,刘伯温有些奇怪,这个点了谁还会来找自己。
他越过六子,推开门,就看到屋里朱元璋坐在凳子上,一只脚搭在另一只凳子上,正呼噜呼噜的吸溜着面条。
朱元璋听到开门声朝门口看去,刘伯温先是挥退了六子,然后将门关上。
刘伯温走到桌前,先是看了看桌上摆着的菜码,又看了看朱元璋,这才无奈开口:“哎哟我的大帅,你把在下和小六子的晚饭都给吃光了。”
朱元璋放下碗笑道。
“等你半天老不来,饿得咱肚子咕咕首叫。”
“甭说,这娃的面做得不错,有嚼头。”
刘伯温也是跟着笑了起来:“大帅喜欢,小六子肯定高兴。”
闲话说完了,朱元璋挽了挽袖子,也开始讲起了正事:“先生,今天咋不开尊口啊。”
刘伯温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不是不想说,而是说出来的话被主降派将领听到难免会节外生枝。
“在下,迟钝。”
这话让朱元璋有些恼火:“那叫清高!”
“说!现在马上给咱说!不说,咱把你的肠子给扒出来。
说完,朱元璋走到刘伯温小憩的床上坐了下来。
听到朱元璋说的这话,刘伯温也豁出去了。
“大帅,如要我说,我就请求大帅先斩了所有的主降者。”
“为什么?”
刘伯温将手背在身后。
“因为,来者是陈友谅,和他交战根本不宜商议什么战守降和”
“你干,他也不干,你不战,他也要逼着你战。”
“所以,大帅只有一条路,战!任何避战求和的议论,任何怯战乞降者,不管是你的兄弟,还是子侄,都不当留,也不足惜,杀一儆百,以振军心。”
“如此,能将全体将士都逼到决战这条路上来。”
朱元璋也打算战,但是他也没想过要杀了自己的兄弟、子侄。
“这么绝情的话,不像一个书生说出来的啊。”
刘伯温却是摇摇头:“在下读过书,但不是书生。”
“大帅,当年在下剿贼的时候,最厉害的就是痛下杀手。”
“大帅,恕在下多嘴,当年的贼,就是义军。”
朱元璋换了个姿势,这刘伯温虽然名义上是书生,但是杀心也太重了些。
“刘伯温呐,咱们俩没在战场上交手,真是侥幸啊。”
刘伯温摇了摇头:“那是在下的侥幸。”
朱元璋示意刘伯温接着往下说。
刘伯温接着开口了:“在下建议,一、开仓放粮,动员五府八州三十三个县的所有军民全力迎战;二、散发兵器,招募兵马,迅速扩军;这第三条是最重要的,我部战船严重不足,需要抓紧时间打造战船,或将民船改造为战船,不求大,再大也大不过汉军的混江龙,但要求行驶迅速,灵活机动。”
“这,恰恰是汉军巨船的短处。”
朱元璋听到刘伯温的话也是陷入了沉思,片刻后才慢慢开口:“这些事,让李善长去办吧,这点他比你强。”
这话一点没错,刘伯温本来就擅长谋略兵法、局势判断,而后勤保障和协调关系这一块,李善长能甩刘伯温八条街。
刘伯温应了声是,就没再说话,朱元璋看到他这副样子,也是觉得有些无趣,慢慢站起身,朝着门外走去,只是在路过刘伯温的时候说了句甭送。
刘伯温连忙转身,他很想知道朱元璋的决定。
“大帅!在下说了半天了,还没有听到大帅的决断。”
朱元璋没有正面回答刘伯温:“咱说了,辰时初刻,大堂听令,你也一样。”
说完,朱元璋拉开门就要走,脚还没跨出去,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今儿咱和保儿在侧堂猫着偷听,你看见了?”
这句话让刘伯温心神巨震,他知道朱元璋一定没看到自己,那就是自己在中书省没开口,被朱元璋猜出来了。
“看见了。”
“还有谁看见了。”
刘伯温摇了摇头。
“没人。”
两人对视了一眼,朱元璋也决定给刘伯温交个底。
“那咱跟你说句实话,生死存亡时候,最能看出人的真心,我猫在那偷听,不是想听兄弟们的意见,而是想听听他们的肝胆忠义,听听他们吓没吓着,慌没慌神。”
“大帅,听出来了吗?”
朱元璋没有回答刘伯温的这个问题,而是转身朝着黑暗走去。
等朱元璋走后,刘伯温来到了桌前,只看到一张纸静静摆在那里,他拿起纸,在烛光下看了起来。
上面写着数人的名字,李文忠等子侄也在,有一些是被划了横线,下面写着孬种,咱白养了你。
刘伯温看完后,心思久久不能平静,他将纸放在烛火上烧着,烧到手才发觉。
他知道了,每个人的所有反应朱元璋都知道,每个人的对错,朱元璋心里都记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走出礼贤馆,在回中书省的路上,朱元璋头也没回的大步朝前走,边走边对着跟在身后的二虎说道:“二虎,把邓愈、蓝玉、李文忠、文正、沐英都给咱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