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大明新式战舰第一舰队建造完成。
总共由十二艘运兵宝船和粮船、五艘战舰以及其余数十艘其他各类船只。
此时大明也休养生息三年,兵精粮足,是时候发动北伐,一举拿下整个元朝地盘。
按照宋青书的战略布置,此次路上佯攻由徐达统领,共率士兵三十万,于黄河南岸与元兵对峙,牵制元兵主力。
陈友谅作为海军统帅,率领舰队出长江口,绕行袭击塘沽口岸。
船上乘有精兵三万,战马二千匹,攻城火炮十余门,弹药粮食补给等物无数。
将领则有张定边、李文忠二人。
众人知道,这两名猛将带领三万精兵足以拿下空虚的元大都。
正如宋青书最开始所料那般,元廷见大明士兵集结于黄河南岸之后,立刻加强了黄河沿岸的防守力量。
算上原来的一百万元兵,元廷又从各地抽调五十万士兵,总共一百五十万的兵力,就为了将大明将士阻挡住。
“如今伪明来犯,据探子来报,对面共有三十万兵马,由徐达统领,诸位可有对敌之策?”
元军大帐之内,汝阳王坐在主座之上,阴沉着脸询问帐下各个将军。
尽管五倍于明军的兵力,但是元军上下心中都不太乐观,主要是元军的火器太厉害了,黄河又不像长江那样宽广,明军若是想要渡河,只需以强炮压制,元兵根本无法靠前。
“回王爷,若是明军渡河,末将愿率手下拼命,将明军拦于黄河之岸!”
一名长相粗犷的将领首先站出来,对着汝阳王保证道。
而四周其他将领则是眼中满是不屑,这是拼命就能完成的事么?怕是你命都没了,也拦不住明军的进攻吧,到时候还要连累所有人。
更有些平常和这将领关系不好之人,嘴上直接骂了出来,直言让他不要充当小丑,赶紧退下。
汝阳王看着大帐内将领们争吵,很是头痛,但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最后无奈只能看向身侧的赵敏,希望她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赵敏像是根本感受不到汝阳王的目光一样,神游天外般,直直的看着大帐之外,心中知道元兵根本抵挡不住大明的脚步,只是琢磨,如何能将损失减到最小,少死一些士卒。
见女儿半天不说话,汝阳王叹气一声,还是选择了开口。
“朝廷运来的新式火炮可布置与各军之中?命士兵抓紧掌握使用之法,我们没办法阻挡明军士兵渡河,只有趁对方渡过河后,新式火器来不及一同过来时,趁乱掩杀,或有取胜之机。”
“好在还有个好消息,黄河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对方船只无法进出,否则有他们战船从旁协助,我军就真的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大明制造大船这件事,根本瞒不住元军的探子,所以汝阳王也是知道明军有心事舰船这件事,只不过一直不解的是,这些战船明明进不到黄河中来,明军打造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而汝阳王的这句话却好似提醒了赵敏一般,让她回过了神,但还是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地图,心中困惑更甚。
只不过这只是局部作战地图,压根显示不出完整的中华大地,所以赵敏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想明白心中困惑。
直到回到了自己军帐之中,赵敏找来了更大的地图,这才想明白了明军的作战意图。
“好一招声东击西!原来他们真正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渡河!这样看来,黄河岸边这些士兵的命算是能保住了。”
看出明军是想从海路绕过陆地,直接攻打大都,赵敏明显松了一口气,既然明军真正的目的是大都,那徐达这方面就只是来牵制的作用。
赵敏才不会把自己猜出来的汇报给汝阳王,她此时巴不得元廷快点覆灭,好投奔宋青书去。
若是能够保下更多士兵,到时候就更会受重用。
“既然如此,我就在帮你一把……”
第二天赵敏找到汝阳王,言她发现了不少防御上的漏洞,希望汝阳王增派士兵,填补漏洞。
“好!我这就向朝廷去信,让其继续增派兵马!”
汝阳王对女儿深信不疑,急忙写信给朝廷,希望继续增兵。
如今元朝大部分的军队都在黄河北岸了,早已没有多余士兵,可也知道黄河守备的重要性,无奈之下,元帝就连大都守备军都派往了黄河岸边,帮助汝阳王加固防守。
甚至朝堂之上都有大臣提议,向周边其他国家借兵,以挡明军攻击。
好在元帝年纪虽小,但还是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真要是让外族进入中华大地,那再要让他们离开,将困难重重,于是没有采取建议。
大都还有一些守军,足够应付日常守备工作,多余的军队就都派往汝阳王那里。
就这样十余日后,明军舰队终于来到了塘沽口岸。
随着陈友谅一声令下,数十门火炮齐射,将本来就没多少人的元军水军全部消灭,张定边也率军登上塘沽海岸。
三万士卒来不及休息,整备好后就向着元大都进发。陈友谅甚至只让小部分水兵看管船只,亲率领八千水兵一起加入进来,想要增加功劳。
等到元大都被明军围城的时候,元廷这才得到消息,可此时明军已经来到了元大都之下,马上就要开始攻城了。
这下整个元廷都傻眼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明军是如何渡过黄河来到这里的,汝阳王那里一点消息都没有!
“必须要治汝阳王不察之罪,放任这么多敌军过河,却完全不知,这是大大的失职!”
元皇宫之内,群臣们不断争吵,全都在责备汝阳王没有看好防线,让大都处于危险之中。
“不要吵了!如今叛军已经到了面前,诸位可有退敌之法?”
元帝坐在龙椅上,看着群臣争吵,急忙压下话语,让众人探讨退敌之策。
“如今大都内官兵不足一万,若仗着城坚,或可防守一些时日,陛下还是快下旨,让各处兵马回来勤王吧!”
“臣愿带家丁,上城墙驻守,抵抗叛军!”
“……”
殿中群臣说出各种主意,都表现出誓死守卫大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