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搓了搓脸,尴尬的笑了笑:“哈,你们都睡了,我也被传染了。”
他站起来走到小床边,看大姐给知行换尿布。
又摸了摸丈母娘怀里知意的小脸蛋,正想说换完尿布了他来抱一下。
老丈人就拿着电报进来了,后面跟着老李。
“家里来电报了,李骁你看看吧。”
电报是两张,一张是元家老爷子发的,另一张是李振东发的,内容都差不多,两家人约好了一起来首都。
“太好了,爷爷跟大姐夫他们过几天就来了。”李骁看完拿给元宵。
元宵也满脸笑容,对大姐说道:“大姐,大毛跟巧巧都会来,振西也来,这回留他们多住些日子。”
李凤也很是激动,马上就见到自己的孩子了。
可她嘴里还是说:“待两天就行了,你姐夫还要上班呢。”
李骁转头,老丈人跟老李都围在小床边看孩子,刚好俩孩子才换完尿布还没有睡。
两人就在弯着腰小声逗着,李有贵一直在轻轻的摸着孩子的小脚丫。
两位老父亲明天就走了,他们舍不得孩子,李骁也觉得有些舍不得老李。
现在他们还要回去工作,没办法长期留下来,或许等以后老李退休了,就把他接来首都一起住。
晚上,大姐跟丈母娘做了一顿特别丰盛的晚餐。
李骁陪着自己老爸还有老丈人喝了点酒,在饭桌上聊了许久。
老丈人元飞跃对女婿是非常的满意,现在女婿也是高级人才,趁着这功夫,他也想着替厂里问问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有贵也跟李骁讲了钢厂现在的车间情况,随着一些机器的应用,实际需要操作的人员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了。
现在还不明显,但李骁知道,以后这样类似的企业,都避免不了裁员下岗。
不过钢厂是国家重要发展企业,将来有可能会合并,会改制,但不至于像其他一些企业面临倒闭。
至少老李跟舅舅和姐夫他们,应该可以顺利一直干到退休的,以后还能有一份退休金来养老。
这顿饭吃了许久,大姐跟丈母娘她们都去休息了。
让两位老父亲也去休息后,李骁慢慢收拾了饭桌,洗了碗筷,然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沉思。
今晚跟两个父亲聊的企业未来的发展,让李骁意识到,他之前对宁北钢厂的改进,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正常的发展过程。
岳父说整个东北地区的钢厂中,宁北钢厂如今的产出量和质量是最好的。
他也因此得到过表扬,还被其他兄弟厂邀请过去参观指导,甚至想来他们宁北厂参观学习的也不少。
这固然是好事,证明了技术的价值,但也让李骁心中升起一丝隐忧。
他提供的那些“优化方案”喝“改进思路”,是基于后世成熟工业体系的经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降维打击。
它们确实能快速提升宁北钢厂的效率和品质,但这种拔苗助长是否真的适合当前国内整体的工业基础和配套水平?
会不会造成与其他环节的脱节?
甚至,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国家对于工业体系自主、渐进式发展的整体布局?
他想起在魔都时,周老和那些工程师们虽然对他的思路惊为天人,但在具体落实时,无一不是谨慎再谨慎。
反复论证其与现有条件的适配性。
那种务实的态度,与宁北钢厂因为他的“指点”而一骑绝尘的状况,形成了微妙的对比。
“我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李骁揉了揉眉心,第一次对自己“先知”般的干预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帮助家乡、帮助亲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一个更系统、更科学的路径。
而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个人的“灵光一现”。
否则,很可能只是一个孤立的亮点,无法形成燎原之势。
甚至可能因为过于超前而带来新的问题。
正如晚上老丈人说的,他不是不想去指导,而是他不知道自己去了以后怎么说。
厂里的老技术员们拥有李骁给的图纸,但那些也只针对宁北厂,其他厂的情况并不相同,也没有贴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有些东西,不是能照本宣科的。
正当李骁沉思时,楼上卧室里传来知意细微的哭声。
李骁很惊讶,现在自己听哭声就能分辨出是儿子还是女儿了。
现实的声音将李骁从宏大的思虑中拉回现实。
他站起身,轻手轻脚上了楼,走到卧室门口。
屋内,橘黄色的台灯散发着温暖的光晕,元宵正侧躺着给知意喂奶,李凤则轻轻拍着再次睡着的知行。
“忙完了?”元宵轻声问,“爸他们都睡了?”
“嗯。”李骁没进去,站在门边看了一会儿:“我晚上喝了点酒,让大姐在这陪你跟孩子睡吧,我去书房睡。”
元宵点点头:“好,早点去睡吧,明早还要去送爸他们去车站。”
李骁嗯了一声,又看了眼孩子,才轻轻关上门去了书房。
第二天一早,元飞跃跟李有贵早早就醒来了。
让兰凤娇跟李凤把孩子从卧室抱出来了,两人坐在沙发上,一人抱一个,端详个没够。
脚边放着行李包,一会儿车来了,就直接走了。
李有贵抱着知行,看着这小家伙哪里还严肃的下来,他一早上眼睛都没移开过。
感觉李骁小的时候,都没这么可爱。
李凤做了早饭,李骁从外面回来了,他去中科院借了辆面包车,一会儿车就来接人。
“爸,吃饭吧。”李凤招呼一声,从李有贵怀里接过孩子。
李有贵忍不住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真的是有点老了。
从前李骁小的时候,他也没这么舍不得,每天照常上班。
现在已经陪了这么久,马上要走了,他心里真是不得劲。
元飞跃也是依依不舍的把知意交给了自己媳妇,然后就被兰凤娇嘱咐着家里的事。
李骁陪着两个老父亲吃完饭,汽车也来了。
元宵还不能出屋,就让李凤她们带个话,李有贵跟元飞跃一人提着个包,跟着李骁出了家门。
临上车前,李有贵又回头望了一眼。
孙子孙女也有了,儿子也出息,他也要回到厂里继续工作了。
日子就该是这么过的,顺顺利利、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