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走了之后,家里似乎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元宵站在门口,望着消失的车辆,手下意识的摸着肚子。
兰凤娇揽着她的肩:“回屋吧,站久了累。男人嘛,就是要在外面干事业的,李骁这是有出息,国家需要他呢。”
李凤也附和道:“是啊元宵,别担心。老三心里有数,忙完就回来了。”
元宵回头,笑了笑,伸手揽着老妈跟大姐的胳膊往屋里走。
“我不是舍不得他忙,我都习惯了,就是他啊,一忙起来,觉也不睡,饭也不知道吃,哎,有点心疼。”
其实不单是李骁,他们那群人都一样。
萧奶奶偶尔来陪她说话的时候还提到齐院长年轻那时候。
就跟着了魔一样,一个问题想不明白,解决不了,那真是茶不思饭不想。
当年萧奶奶生小女儿的时候,齐院长在实验室里三天没出来。
等她抱着孩子出院,才在实验室门口见到胡子拉碴、眼窝深陷的丈夫。
“那时候啊,我心里也怨过。”萧奶奶的声音带着历经岁月后的平和。
“可看着他拿着算出来的数据,那眼睛亮的跟捡了金子似的,我这心又软了。他们这些人啊,心里装着大事,装着国家,能分给家里,分给自个儿的,就少了。”
耳边似乎还回荡着萧奶奶曾经给她讲的那些老一辈儿科学家的故事,元宵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齐院长,也看到了此时正去往魔都的李骁。
她低头看向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心里那份心疼里,又搀进了一丝理解和骄傲。
“妈,大姐,放心吧,他忙他的,咱们好好过咱们的。”
兰凤娇拍拍女儿的手:“两口子过日子,互相体谅最重要。”
李凤也感慨,笑着说道:“老三娶了你,是他的福气。”
元宵笑呵呵的点头:“妈,大姐,我也去上班了,你俩白天没事,要么出去逛逛呗,大姐还没逛过首都吧。”
李凤一听,有些担忧:“元宵啊,你这还去上班啊?”
“我现在就是代课,等再过上一两个月,我就休假了,现在离生产还早呢,大夫都说别一动不动的,没事。”
兰凤娇是已经适应了,也跟李凤说没事,她们俩给元宵送去学校,就逛街去。
李凤一想既然大夫这么说了,也就没强迫元宵在家里休息。
收拾了一下,跟着亲家婶子陪着元宵去了学校,知道她中午也不回来吃,便跟着兰凤娇走了。
“凤啊,领你熟悉熟悉这一片,往后买点啥自己也能找到地方,中午我带你上我小叔子那边去,我小叔子媳妇不是刚生了个小子嘛,哎哟可好玩了。”
李凤闻言也想起来,元宵的小婶还没出月子呢。
“那先回家一趟,我带的那些东西元宵一时半会也吃不完,拿给她小婶坐月子补身体最好。”
“行。”
两人亲亲热热的回家取了东西,又出了门。
另一边,院里的车送李骁去接上了另外一个老教授,然后将他们送去了首都飞机场。
李骁他们属于特殊单位,手续这方面都是单位给办理,省了不少事。
到了机场,有专门的人给他们送来了中科院开具的盖着红章的介绍信,然后在引导下去换了珍贵的登机牌。
能乘坐飞机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普通人无法买票,必须持有县团级以上单位开的介绍信,证明出差的必要性和级别。
这个年代的机场跟后世相比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安检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安检设备,主要是开包检查和简单的金属探测。
候机楼座位很少,看起来不像机场,更像是一个大礼堂。
登机也没有廊桥,要不行穿过停机坪,走上舷梯登机。
李骁是这一趟一起出差中最年轻的,全程扶着他们实验室里的一位老教授。
穿过停机坪,巨大的伊尔—62飞机矗立在眼前,四台发动机像强大的心脏津贴在尾翼上,轰鸣声震耳欲聋。
这还是李骁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察这样的庞然大物,一时间很是新奇。
老教授见李骁东张西望的,大声笑道:“小李啊,第一次坐飞机吧?我可是坐过三次了。”
李骁闻言觉得好笑,这老头,离开实验室就跟小孩一样,坐三次飞机还显摆上了。
不过等他踏上舷梯后,心里又涌起一股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豪情。
如今坐飞机是一件奢侈又高档的事,在他的努力下,未来飞机成为普通出行工具的日子,会提前多少呢?
进了机舱,因为现在坐飞机的人少,所有座椅间的间距很宽敞。
不过这座椅的舒适度一般,李骁心里还有点紧张,对这个时候的飞机有点不太信任的感觉。
坐好后,穿着藏蓝色制服,系着丝巾的空姐微笑着给他们这次出差的科研小组人员每人发放了一包中华烟和几颗大白兔奶糖。
李骁不抽烟,也有些好笑,这时候坐飞机竟然发烟?可以在飞机上抽烟?
他把烟跟糖都装进了口袋,算起来这可是他第一次坐飞机,这种空中礼物他要留着带回去给元宵她们看。
这一次,他们一共五个人去魔都。
上了飞机后,另外几个人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聊起了这次的研讨会。
不过这飞机的噪音非常大,尤其是起飞的时候,李骁甚至听不清他们说什么。
飞机在巨大的噪音中滑跑,起飞。
到了空中还产生了不小的颠簸,让人有些心惊胆战。
不过当李骁透过小小的舷窗看向下方逐渐变小的首都时,内心又逐渐平静了下来。
这种跨越千里的快捷,正是他现在所研究的那些尖端技术带来的最直观的体现。
李骁后世的那个灵魂,也并非是物理专业出身。
所以哪怕他如今过目不忘,甚至能回忆起两世记忆中的任何点点滴滴,也无法直接成为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天才。
随着研究的深入,李骁也觉得越发的吃力。
如今支持着他的,正是那三年在国外专注又疯狂摄取的那些尖端知识,以及他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
想到这里,李骁闭上了眼睛,有时候他也会觉得很累,但想到自己或许能在未来史书中留下一笔,又觉得这才是他此生的意义。
国强则人民安,国弱则家难宁。
若他只是个普通平凡的人,没有那个能力,他也就不去想这些,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当个富家翁就好。
但现在他是有那个可能做到,辛苦一时,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