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鉴于李牧昨日舟车劳顿,程阳新特意留出上午的时间让李牧好好休整下,等到下午1点多才来接人。
程阳新住在卢湾,昨晚他安排李牧在黄浦的宾馆下榻,并约好今天中午前过来,两人一道去杨浦。
申旦大学在沪市有两大内核校区,一处在杨浦五角场局域,另一处在徐汇。
两处校区集中着申旦大学的不同专业院系,人文社科方面的院系集中在杨浦校区,徐汇校区则汇聚了理工、医学等领域的专业院系。
苏同入职申旦文学院,自然把家安在了杨浦五角场附近。
程阳新仍是开着那辆捷达轿车。
李牧一坐进车里,程阳新就递过来一封信件。
“你的录取通知书之前放我家了,今天我也给带过来了。”
正巧李牧也有东西给程阳新。
“阳新兄,这几袋海货是给你的,都是渔村的特产,不值多少,你不要嫌弃才是。”
李牧说完,指了指放在后排车座上的海鲜礼盒。
“这么客气作甚?千里迢迢的,还专门给我带了特产。”
程阳新嘴上虽然客套着,内心却是高兴得很。
他上次听苏同说过,李牧老家所在的海岛,地处东海与南海的交界带,海产丰富,滋味鲜美,没想到李牧这回还特意带了海产给他。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自然是真心换真心。
程阳新和李牧虽然相识不到一个月,彼此间的情谊已算深厚了。
当时李光州给李牧准备行李时,便提到要给苏同等人准备谢礼。
毕竟李光州父子一直以为李牧能成为作家,是苏同教得好呢。
再加之录取通知书的事情,程阳新和苏同、陈姐也帮了不少忙,所以李牧家里便备下了三份谢礼。
每份里面都有四样海产,分别是九节虾干,干鲍,墨鱼干,还有头水紫菜,走的是海奎集团老总李茂业的路子,拿的都是上等的海货。
“阳新兄,我也带了两份给苏老师和陈姐。都是一样的,东西不值钱,聊表心意,不要推辞。”
程阳新听李牧这么说,便欣然点头,表示笑讷。
两人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才到了杨浦五角场附近。
当李牧看到程阳新把车开入了一片满是花园洋房的小区,李牧就知道到地方了。
“看来苏老师蛮喜欢这种造型洋气,格局气派的老洋房。”李牧说道。
“他呀,别看外表老实,但讲究得很,喜欢格调。”
程阳新说着,把车停到了一栋洋房前。
“老郭,麻烦了。”
程阳新与苏同的司机老郭相熟,把车交给老郭后,便带着李牧进了洋房。
早在大厅等侯的陈姐见来了人,赶紧迎了出来,热情道:
“程老师来了,还有我们小李,哎,我要改口叫李老师了。快请进!”
“陈姐,我到沪市了。”
李牧见面就和陈姐抱了一下。
说起来,陈姐才是他重生后的第一个贵人。
“好好好!真是有大出息了,不仅是高考状元,还是大作家!”
陈姐也感慨万分,她真的没想到两个月前那衣着朴素但气度出众的渔村少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当然,除了天资外,这肯定也和这孩子的努力分不开。
她是发自内心地为李牧高兴!
李牧拿出来从渔村带着两盒子海产,递给陈姐:
“陈姐,这时候给苏老师和你的海产,不要嫌弃。”
陈姐也没有客套,欣然收下,说道:
“我也不跟你客气,岛上的海产品质我晓得的。”
陈姐听李牧讲里面有头水紫菜,赶紧打开取出来,赞道:
“我跟你说,苏老师就好这口头水紫菜,他今天是有口福了。
这东西,在沪市还真是有钱也买不到。
上个月回到沪市后,苏老师说想吃渔村那种紫菜了,我跑遍沪市各大市场和南北干货店,也买了不少头水紫菜,但都不够正宗。
你带的这个,就跟我们之前在岛上吃的一样,甚至品质更好,有心了哈。”
程阳新见陈姐把这薄薄的,黑黑的,圆圆的东西夸得天花乱坠,也好奇问道:
“这玩意儿,真这么好?”
“晚上你们就在这吃,我用这头水紫菜再加一道菜,保管你吃得不吱声。”陈姐打包票道。
这时候,听到动静的苏同从书房出来,站在二楼的楼梯口朝李牧两人说道:
“阳新,李牧,到二楼书房叙话。”
二楼,书房。
苏同在书房的一侧搞了个饮茶谈天的地方。
苏同给两人斟了盏茶,随后对着李牧开口道:
“这一路过来辛苦了,你在飞机上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好小子,果然是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呐!”
“苏老师过奖了,也是恰逢其会。”
“哎,你也别叫我苏老师了,如今你可是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那我岂不是也要叫你李老师?这样太生分了,你我就平辈相交,唤我名字即可。”苏同说道。
既然苏同主动放低姿态说要平辈相交,李牧从善如流。
苏同和李牧寒喧后,又转头对着程阳新说道:
“阳新,这回我跟社里谈版税的事情,我知道你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多谢了。”
“哎,主要还是你这部新的小说质量过硬,让社里没法拒绝,巴老先生也是和社里几位主编征询了意见,才同意的。我和楚主编,在其中的作用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了。”
苏同的新小说《妻妾成群》这次交由《收获》杂志刊发,并且后续将出版单行本,程阳新和楚主编是经手的编辑。
“不过说起来,国内版税这玩意,政策出台好几年了,你这回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程阳新知道,目前社里对于版税一事,虽然巴老先生拍板了,但私下还是有不同意见的。
从出版社的利益考虑,自然希望作者老老实实拿稿酬。
当然,程阳新个人是赞同好的稿子应该给作家更好的回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作家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况且,他作为编辑,作家的稿酬收入越高,对他也是有好处的。
归根到底,只要作品质量好,市场认可度高,完全可以造就出版社和作家双赢的局面。
“不过这回你们社里只是部分同意对《妻妾成群》采取版税模式,社里要求发行单本小说的印数得达到30万册才能触发印数版税,这个难度可不低。”苏同叹道。
李牧听着两人的讨论,心中激荡不已。
老老实实拿稿酬自然不是李牧想要的,早在动笔写《活着》的时候,他就思考过版税的事情。
既然苏同已经开了先例,那么他快速跟上,再好不过。
至于触发印数版税的条件是印数单行本得达30万册,这点李牧完全不担心。
毕竟《活着》可是单行本能破2000万册的经典。
即使是刚发行,破30万册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