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半,
程阳新才终于接到了李牧。
“阳新兄,让你久等了。”
李牧在机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程阳新,此时的等侯区只剩下其一人了。
这段时间和程阳新接触下来,李牧也不禁感叹,这个年代的编辑,对作家是真的好啊!
程阳新见李牧走进等侯区,也起身相迎。
两人握手后,程阳新拍了拍李牧的肩膀道:
“平安就好!饿了吧?我带你去市区吃饭,好好给你接风洗尘!”
程阳新自己开了辆皮实耐用的捷达轿车,带着李牧穿过长宁和卢湾两区,到了真正的市中心黄浦。
西藏中路162号,甬江状元楼。
这是一家宁波菜,此处的门店独占一座四层独栋小楼,在hp区算得上有档次的饭馆了。
李牧前世在沪市也吃过这家的连锁店,自然晓得。
而程阳新把李牧当做第一次到沪市,热情介绍道:
“这是甬江状元楼,宁波菜系,以蒸、烤、炖制海鲜见长,鲜咸合一。”
“我想着你老家是海岛的,应该喜食海鲜,到沪上接风的第一顿,咱们就吃这家状元楼,你看如何?”
李牧自无不可,不过只有他和程阳新两个人吃一顿饭,倒是不用专挑这种高档的馆子,便道:
“阳新兄,就咱俩,找个路边小馆子吃一顿就成,这太隆重了!”
程阳新摆手道:
“哎,你是状元,自然要匹配身份,吃这状元楼正正好!”
“再说这是一顿接风宴,怎么能含糊?”
程阳新想着李牧从渔村一个人远道而来沪市,再厉害也毕竟刚18岁,又是第一次出远门,所以当初才主动说要来接机,帮李牧在沪市这边安顿好。
这抵沪的第一餐,尤为重要,所以即使是两个人吃饭,程阳新也要为李牧安排个正式的接风宴!
当然,主要是考虑到李牧目前暂未对外公开作家身份,所以他没喊上其他同事,不然想来给李牧接风的人,一桌都坐不下。
“况且你现在可别把自己就当成第一次来沪市上学的学生,我可告诉你,现在作家胡说在文坛可是炙手可热,《一地鸡毛》又是以沪市作为小说背景,在沪市读者众多。”
“要是吼一嗓子,说作家胡说来沪市交流,保管惊动沪市作家圈,别的不说,我们《收获》杂志社可有几十位同事对你好奇着呢!”
“别跟我客气,要是以后让人知道作家胡说抵沪的第一顿,我带着人吃苍蝇馆子,我丢不起这人!”
李牧见程阳新都这么说了,便欣然接受。
两人进了状元楼。
程阳新点的都是特色菜:
一道海鲜热菜、一道海鲜糟卤拼盘,一道蟹粉狮子头,一道炒青菜、还有酒酿圆子甜羹。
上菜后,程阳新先招呼李牧赶紧尝尝。
等到肚子都垫了东西后,两人才开始放缓节奏,边吃边聊。
“现在外界都在猜,写出《一地鸡毛》的作家,年纪起码30岁以上,我们社里编辑部的大部分同事都猜是30-40岁左右。
结果你上次打电话到社里,被接线员听出来是个年轻小伙的嗓音。
我实在是被同事们缠得不行了,提了一嘴作家胡说现年20岁左右,
这消息如同陨星撞地球,把编辑部的同事们惊得说不出话了。
其实我第一次知道你的年纪时,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果然,真正的天才从来不会受限于年龄。”
程阳新说着,自己也哑然失笑。
“话说,你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你不是第一次到沪市吗?”
程阳新追问着李牧是如何创作出《一地鸡毛》。
李牧无法,只得将苏同此前到渔村旅居写作,以及闲聊时如何从保姆陈姐处搜罗到沪市生活素材这些都简单讲了。
程阳新听完,啧啧称奇:
“果然,采风才是作家创作的生命源泉。”
“但我又不得不承认,即使是相同的素材,到了不同人手上,最后创造出来的作品也是千差万别。”
“前段时间我看了《人x日报》对你的报道后,还特意翻出来闽省的报纸。读罢,不得不承认,你看待问题的角度,思想的深度,已经到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要不是亲身接触,我是真的很难想象,有人在18岁时就能用朴实的语言写出内函如此深刻的作品。”
“但是你,李牧,刷新了我的认知。在这之前,我认识的最天才的年轻作家是苏同,但你比苏同年轻多了哈哈哈。”
程阳新又发了好一阵感慨,李牧笑而不语,继续夹菜。
“不过苏同我还是非常佩服的,他闷声不响跑去偏远海岛写作,憋着大招呢。”
“他那部新作,我估计会在文坛掀起巨大轰动。”
李牧听程阳新提到苏同的新作品,知道指的是《妻妾成群》,便道:
“我和苏老师这部作品还有点渊源。上次他和陈姐离开海岛时,我们还约好,到了沪市后要去拜访他们。”
“苏同也同我提过这事,这不,他叫我明天带你一起去他府上,明天下午,咱们哥三个,好好交流文学!”程阳新和苏同早就说好了,明天苏同也会留李牧和他吃顿晚饭。
“阳新兄,苏老师的家里情况你知道吗?我初次登门,也好有个准备。”李牧道。
程阳新和苏同算是知交,对于苏同家里的事情自然门清,见李牧如今也不是外人,便道:
“苏同早几年前便已娶妻,不过他爱人魏虹目前还在姑苏的职工电子大学,不在沪市。两人出于两地分居的状态,约摸着一月能见上一两次。我听他说,他爱人明年毕业,到时候估计也会把身份关系调入沪市。”
“目前苏同在沪市的房子里,就住了他,还有保姆陈姐,另外还请了专职司机。”
“那陈姐你也熟悉,不过你也别把她当成普通保姆,她其实是苏同老家隔了房的二姨,沾亲带故的,算是到沪市照料晚辈,所以苏同对她还是很敬重的。”
李牧听程阳新这么一说,就懂了。
不过陈姐本就十分照顾他,李牧自然不会将其当成普通保姆。
两人刚才聊到苏同的新作品,程阳新便用一种期待的口吻问道:
“对于下一个作品,你有想法了吗?”
“有的,已经动笔了。”
程阳新听此,越发兴奋。
没想到,李牧的创作热情竟然这样高!
7月底刚写完《一地鸡毛》,如今新作品已经动笔了。
“也是中短篇小说?”
“是小说,中长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