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有侨胞过来,
还是非常重要的外宾!
一时间,在场之人无不感到惊奇。
就连李牧,也完全想不到南洋那边会有人过来。
到底是谁?
李氏大宗祠的理事长李火旺猜测,难道是南洋的李氏宗亲?
李氏宗亲在南洋可不少,但要说能让侨胞事务委员会这样的机构都派出外宾专用车的,而且又是狮城过来的,能数出来的就是那几位。
当李火旺想想又觉得应该不是,毕竟地理上隔得太远,族谱上看也隔得有点远。
李家村村民们今天的震撼是一波接着一波,
虽说从申城都来贵客了,好歹都是国内,怎么南洋也有客人来?
开席前的七八分钟往往是宾客们讨论最热烈的时刻,而这位神秘南洋贵客的身份,将在场宾客的讨论声引至高潮。
所有人的目光都关注着了席宴入场处。
不到五分钟。
三辆黑色轿车停在了席宴棚外。
居中的那辆轿车下来三人,两男一女。
其中两人看上去象是一对夫妻,女士正挽着男士的手,西装搭配洋裙,一看就是狮城来的。另一人则是陪同过来的外事人员。
三人走近后,那名外事人员介绍道:
“这两位是南洋狮城过来的侨胞,陈君实先生和他的太太李彩珠女士。两位是已故爱国华侨领袖陈家庚老先生的孙子和孙媳妇。”
李彩珠走近后就一直盯着李光州瞧,随后又看了眼李牧。
“像,和我阿爸长得实在是相象。”
李彩珠感慨不已,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斗。
李家村几人仍很疑惑,还不知这其中到底有何关联。
李彩珠主动讲起了自身的来历:
“说起来,李家村也是我的祖籍地,我爸爸叫李盛州,1924年出生在李家村。在时局颠沛中,不得以到了台岛,后在台岛娶妻,生下了我。”
“你是盛州大哥的女儿?是我的侄女啊!”
李光州听到李盛州的名字,早已老泪纵横。
他万万没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能见到盛州大哥的女儿!
“是的,阿叔!”
李彩珠也激动地红了眼框,
“我阿爸在台岛最挂念就是家中的老母和幼弟,今天我代他先回来家乡看看了。”
“盛州大哥他身子骨可还康健?”
李光州颤声问道,就怕听到的回答不是他所想的。
“阿爸的身子骨还算硬朗。不过他在台岛,目前还无法到大陆。”
李光州点点头,接着道:
“你奶奶已经过世三十多年了。可能也是她在天之灵让我们叔侄能见到一面。”
“这位就是侄女婿?好好好!是你的良配啊!”
李光州看今天陈君实和李彩珠过来的排场也晓得,这位侄女婿身份不凡,他衷心为侄女能觅得此等良配感到高兴。
“阿叔!”
陈君实也和李光州握了手,认了亲。
陈君实拍了拍李牧的肩膀,对李光州说道:
“阿叔,你有了好孙子。要不是他,您和彩珠还没法这么快团聚呢!”
原来啊,南洋狮城那边很多华侨会看国内的报纸,闽省又是着名的侨乡,《八闽日报》在南洋也有不少人看。
此前那篇渔村状元的报道,让陈君实的好友注意到了,转告给陈君实。
陈君实发现这可能是岳丈一直怀念的大陆亲人,便和李彩珠带着报纸飞去了台岛。
李盛州从报道中的信息和照片,认出了李光州,并委托女儿女婿想办法赶回大陆探亲。
陈君实夫妇俩回到狮城后,联系了国内。侨务部门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立马安排闽省有关方面对接。
多方努力,终于促成了团圆。
李彩珠同李光州简单叙旧后,又搂着李牧的肩膀,高兴道:
“我应该算你小姨呢?还是算你小姑?好象是小姨吧?叫一声小姨来听听。”
“小姨、姨父。”
李牧也没想到那篇报道还能传到南洋帮老李家寻亲,但结果肯定是好的。
“没想到我们老李家还能出个这么俊朗的状元郎,你伯公知道消息后,一直在夸你呢!”
李彩珠第一眼见到李牧这个后辈,便很是喜欢。
“各位贵客,席宴就开始了,咱们都进去吧。”
李家村村长还担任本次升学宴的主持人,赶忙让所有人到落座。
陈君实几人自然也是被安排到主桌落座。
扩充后的席宴主桌一共坐了16人,李牧和李光州、李家村宗祠理事长这些算是主家,其他十馀人都是贵宾。
席宴上的其他人得知了最后这波宾客的身份后,都咂舌兴叹。
一个小渔村的席宴,硬生生给拔高到如此的规模,真是罕见了。
袁冬宏和主桌其他几位教育领域的宾客,自然都知晓陈家庚老先生。
但没来参加席宴之前,哪能想得到李牧和陈老先生的后人竟有这一层亲缘在。
陈老先生是本世纪当之无愧的爱国华侨领袖、也是着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袁冬宏还知道,就在今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家庚星”,就是专门为了纪念陈老先生的。
吉时已到。
李家村村长操着一口闽式普通话,说了几句开场白:
“欢迎各位远道而来的亲朋和贵宾!今天是李家村的盛会,我们齐聚一堂,共贺李牧的升学之庆。”
“我在此隆重地介绍,这次参加席宴的贵宾,他们是”
“下面请我们今天的主角,李牧,给来大家致辞。”
“对!让状元郎讲一个!”
“状元郎,有排面啊!”
“我就说咱们村这状元郎是文曲下凡,身边缺不了贵人相助!”
“是啊!”
村民们都高声喝彩,比村长在台上讲话时更捧场!
李牧起身,看到济济一堂的宾客们,朗声笑道:
“今天高朋满座,共贺升学之庆,李牧实在是不胜荣幸…”
发言嘛,李牧都不用准备,信手拈来,但情真意切,引人赞叹。
当然此时也不宜多讲,李牧讲了两分钟就收尾:
“各位,薄酒薄菜,还请担待。”
话音刚落,村长安排人在外面放了串鞭炮。
“上菜!”
众人动筷,开始吃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