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投资大师与普通投资者的区别,往往不在选股能力,而在仓位管理的艺术。
韩风的交易系统已经初具雏形:选股确保方向正确,买卖时机提供进出信号。然而,2025年3月的一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系统中还缺少最关键的一环。
那是一次典型的对的选择,错的结果——他精心挑选的某半导体公司,在买入后因行业政策突变单日暴跌20。股票只占他仓位的5,但巨大的单日跌幅仍然让他心惊肉跳。
这一刻,他真正理解了巴菲特那句永远不要亏钱的深意——不是从不承受波动,而是通过仓位控制确保任何单一风险都不会伤及根本。
01 哲学基石:风险优先的思维方式
韩风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哲学,为仓位管理确立了三块基石:
第一,本金保护是首要目标。 在考虑能赚多少之前,先想清楚可能亏多少。才能回本,这个数学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第二,承认无知与不确定性。 无论研究多么深入,我们对未来的认知永远是不完整的。仓位管理就是对这种无知的理性回应。
第三,追求长期复合增长。 拒绝一夜暴富的诱惑,通过持续的小胜积累成大胜。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前提是不要发生重大亏损。
基于这些认识,韩风开始构建自己的仓位管理框架。他将这个框架命名为三重仓位管理系统。
韩风从最基础的单个股票仓位限制开始。
任何单只股票的最大仓位不超过总资产的5。
这个数字不是随意设定的,韩风详细解释道,假设最坏情况发生,某只股票下跌50,对总资产的冲击也只有25。这是可以承受的损失。
即使是巴菲特,真正重仓的股票也不过十余只。分散是为了生存,集中是为了收益,关键要在两者间找到平衡。
这样既不会错过机会,也不会因一次性重仓而陷入被动。
在个股约束的基础上,韩风进一步构建组合层面的防护体系。
2025年的教训告诉我,行业黑天鹅的杀伤力远大于个股风险。
韩风开始学习现代组合理论,在实践中应用:
理想的投资组合应该像一支足球队,有前锋(进攻型)、中场(平衡型)、后卫(防御型),各司其职。
不同市值的股票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各有表现,均衡配置可以平滑收益曲线。
04 动态调整:根据市场环境灵活应对
韩风认识到,仓位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市场状况动态调整。
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市场估值指标体系: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仓位调整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具体手段。
不要与趋势为敌,但要用估值来判断趋势的可持续性。
现金让你在机会来临时有选择的自由,这是投资者最珍贵的权利。
05 实战演练:仓位管理的压力测试
韩风用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实战推演:
发现某优质消费股估值进入历史低位:
通过推演,韩风验证了仓位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韩风在日志中记录了仓位管理的核心纪律:
1 永不all-原则:市场永远有机会,但本金只有一次。
2 风险预置思维:建仓时就想好最坏情况下的应对方案。
3 定期再平衡:每季度强制调整仓位,避免路径依赖。
4 流动性优先:确保任何时候都有可用资金应对机会和危机。
韩风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市场总会用各种方式考验投资者的纪律性,特别是在别人都在疯狂赚钱或恐慌抛售的时候。但他相信,有了这套系统的保护,自己已经具备了在投资这场马拉松中坚持到最后的可能。
(第四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