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acd的构成与原理,韩风感觉自己手中握住了一把结构精密的狙击步枪。他清楚地知道每一个部件的名称与功能——dif是瞄准镜,dea是标尺,柱状线是测距仪。然而,真正步入战场,他需要的是扣动扳机的准则:何时该果断射击,何时需静待良机,何时又应警惕陷阱。这准则,便是acd指标最核心的三大实战信号:金叉与死叉,以及被誉为“指标之王皇冠上的明珠”的——背离。
韩风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最基础的信号上。他早已从均线系统里了解了金叉(短期线上穿长期线)和死叉(短期线下穿长期线)的概念。但在acd的语境下,这一对基础信号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层次感。他认识到,acd的金叉与死叉,根据其发生的位置不同,其可靠性与意义天差地别。
“位置,是赋予信号灵魂的关键。”韩风在笔记中强调。脱离了零轴这个多空分水岭去谈金叉死叉,无疑是刻舟求剑。
如果说金叉死叉是跟随趋势的战术动作,那么“背离”则是试图洞察趋势衰竭、先人一步的战略预警。这是让韩风最为着迷,也认为是最能体现acd价值的核心功能。
顶背离(bearish divergence)通常发生在一轮上升趋势的末期。其表现为:股价(k线)创出新高,然而对应的acd指标(通常看dif线或acd柱状线的高度)却未能同步创出新高,反而形成了更低的高点。
韩风在脑海中推演这背后的市场逻辑:“价格创新高,靠的是最后的惯性冲刺和散户的狂热追涨。但主导市场的大资金(聪明钱)已经开始借机派发,他们的买入力量在减弱,所以推动价格上行的‘动能’(acd)实际上已经在暗中衰减了。这是一种‘虚高’,是外强中干的表象。”
他立刻在图表上寻找例证。在一只题材股疯狂炒作的尾声,他清晰地看到,股价连续拉出三个涨停板,一个高点比一个高,显得强势无比。然而,下方的acd指标,其dif线的高点却一个比一个低,红色柱状线的长度也在急剧萎缩。这是一个教科书式的顶背离。随后,该股在高位放出巨量后,以连续跌停的方式崩塌,将追高者全部活埋。如果当时能识别这个顶背离信号,完全可以在股价最后一个涨停板、市场情绪最狂热时从容离场。
底背离(bullish divergence)则发生在一轮下降趋势的末期。其表现为:股价(k线)创出新低,然而对应的acd指标(dif线或acd柱状线的高度)却未能同步创出新低,反而形成了更高的低点。
“这就像是地下涌动的暗流,”韩风思考着,“价格创新低,是源于最后恐慌盘的绝望抛售。但已经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在暗中吸纳这些带血的筹码,他们的买入行为虽然还不足以立刻扭转趋势,但已经使得下跌的‘动能’(acd)开始衰竭。这是一种‘假跌’,是黎明前的黑暗。”
他在一只长期阴跌的蓝筹股底部区域看到了完美的底背离。股价持续阴跌,不断创出历史新低,市场一片悲观。但acd指标的dif线低点却悄然地一个比一个抬高,绿色柱状线也越来越短。最终,当底背离结构完全形成后,该股迎来了一轮强劲的中级反弹。
除了dif线的背离,韩风还注意到了acd柱状线在实战中的精妙应用。柱状线因其是dif与dea的差值,对动能的微小变化更为敏感。
掌握了这些强大的信号,韩风并未被冲昏头脑。他深知,任何技术信号都存在失败的概率。实战胜率的几个要点:
1 趋势优先:在明显的单边趋势中,acd信号更为可靠。在震荡市中,背离可能会频繁出现且无效(即“背离后再背离”)。
2 周期共振:在多个时间周期(如日线、周线)上同时出现相同的信号(如底背离),其可靠性会大大增加。
3 等待确认:无论是金叉、死叉还是背离,都需要得到价格本身走势的确认。例如,顶背离出现后,需要等待股价有效跌破关键支撑位(如颈线、重要均线)来确认顶部成立,而非一见背离就立刻做空。
4 结合成交量:顶背离时如果伴随巨量,是主力出货的佐证;底背离时如果伴随缩量后的再次放量,是资金进场的印证。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绘制了顶背离和底背离的示意图,并详细记录了自己对各类信号的理解和反思。
今日学习主题:acd实战——金叉、死叉与背离。
夜深人静,韩风的心却如明镜般透亮。acd的金叉、死叉与背离,这套组合拳法让他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跟随在趋势身后蹒跚学步的新手,而是逐渐拥有了与市场脉搏同频共振,甚至偶尔能窥见其下一步动向的潜力的交易者。前路依然漫长,但他手中的罗盘,指针已然更加清晰、稳定。
(第二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