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碧八大法则为韩风打开了一扇通往均线交易系统的大门,他感觉自己对趋势的把握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在反复的复盘与模拟实践中,移动平均线那与生俱来的“滞后性”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始终横亘在他的面前。他依照法则二的信号入场时,往往已错过一波行情启动时最凌厉、最丰沛的一段;而根据法则一确认趋势反转时,又常常已经承受了相当程度的利润回撤或亏损。他渴望找到一种工具,能够更早地提示趋势动能的强弱变化,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多空力量转换的瞬间。这个工具,就是被誉为“指标之王”另一有力竞争者,在趋势判断和动能衡量上独树一帜的——acd指标。
第一次在软件副图调出acd指标,韩风看到的是一个由两条起伏的曲线和一组红绿交替的柱状线构成的、略显复杂的图形。与移动平均线的直观简洁不同,acd更像是一台精密的发动机工况仪,需要解读更多的参数。他知道,要想驾驭这把“趋势的利器”,必须首先透彻理解其内部构成与工作原理。
他的学习从acd的全称开始——ovg average nvergence divergence,中文译为“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这个冗长的名字本身就揭示了它的核心:它源于移动平均线,但又通过复杂的平滑处理,旨在捕捉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关系,从而判断趋势的动能。
1 dif线(快线):这是acd指标的核心。通常是12日指数移动平均线(ea12)减去26日指数移动平均线(ea26) 的差值。dif线反应灵敏,代表了短期与中期趋势的相对强弱关系。当dif为正值,说明短期成本高于中期成本,市场偏多;为负值则相反。
3 acd柱状线(histogra):这是dif线与dea线的差值(dif-dea),用一根根竖立的柱子表示。柱状线在零轴上方为红色(多头动能),在零轴下方为绿色(空头动能)。柱状线的长短,直观地反映了dif与dea之间距离的远近,即多头或空头动能的瞬时强度。
为了将这套抽象的计算转化为直观的理解,韩风再次启用了他的“战场模型”
他把ea12和ea26想象成两支协同作战的军队——ea12是灵活机动的“先遣侦察队”,ea26是稳扎稳打的“主力军团”。dif线(快线),就是侦察队与主力军团之间的“距离”。当侦察队冲在主力前面很远时(dif为很大的正数且持续扩大),说明攻势凌厉,士气高昂;当侦察队落后于主力甚至掉头逃跑时(dif为负且持续缩小),说明军心溃散,败象已露。
而dea线(慢线),则像是战场上的“参谋长”,它不关心一时的进退,而是根据侦察队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位置(对dif取平均值),来冷静地判断整个战局的真实走向。当侦察队(dif)兴奋地跑回来报告敌情时,参谋长(dea)会综合之前的情报,判断这是否是有效的进攻机会。
acd柱状线,则是战场上最直观的“士气晴雨表”。它衡量的是侦察队(dif)与参谋长(dea)的“意见分歧”程度。
理解了这三者的关系,韩风再去看acd图形,感觉豁然开朗。那两条缠绕的曲线和红绿变化的柱子,不再是冰冷的数学计算,而是一幅动态展示多空力量此消彼长的能量图谱。
他将acd与之前精通的移动平均线进行对比,立刻发现了其独特价值:
当然,韩风也清醒地认识到acd的局限性。在趋势不明的震荡市中,dif和dea会频繁地在零轴上下穿梭,发出大量无效的交叉信号,俗称“拉锯”。此时,acd的效用会大打折扣。此外,acd本质上也是一个趋势跟踪指标,同样具有滞后性,只是相比简单移动平均线,其对动能的反应更为灵敏。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画下了acd指标的构成图,并详细阐释了dif、dea和柱状线的含义与关系。
今日学习主题:acd指标——构成、原理与市场语言。
2 核心原理:通过计算长短周期均线的“离差”与“聚合”,来判断趋势的动能与持续性。
台灯下,韩风感觉自己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又攀登上了新的高地。acd指标,这台精密的“市场动能监测仪”,让他仿佛拥有了洞察价格波动背后能量流动的“火眼金睛”。他知道,掌握了它的原理,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如何将金叉、死叉与背离这些技巧运用到出神入化,才是真正发挥其威力的关键。
(第二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