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认亲
御街很长,足足十里,大多数的摊位所卖的不过是些寻常的吃食、小摆件之类的。三人中只有楚国公主因为从小就在深宫中呆着,从没见过,所以兴致勃勃地逛着。
慕容复与黄芸锦则不远不近地跟在楚国公主后面,暂时充当起了护卫的角色。
黄芸锦传音入密:“慕容公子,妾身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慕容复很想来一句“不当说”,还是咽下了这个念头,同样传音入密:“黄尚宫有何事,但说无妨。”
黄芸锦道:“那妾身便直言不讳了,公子是有身份的人物。我大宋的宗室公主也不是前唐那些宗室贵女。楚国公主殿下身为先帝之女,身份贵重。一旦传出什么让人误解的流言蜚语,定然会对公主殿下的名声有损。若真是如此,教公主殿下日后何以自处?”
慕容复沉默半晌,欠身道:“今日之事是在下唐突了。黄尚宫教训的极是。”这会儿虽然宋明理学远未成为显学,毕竟还不是后世那般半夜约女孩子出去蹦迪的程度,慕容复这般大半夜偷偷摸摸地叫人姑娘家的跑出家门,还是有点过于前卫大胆了。
黄芸锦听到慕容复的态度,微微一怔,原以为对方怎么也要嘴硬辩解几句,这样看来,对方倒还是一个知道进退的守礼之人?
黄芸锦想了想,继续道:“公子若是真对公主殿下有意,大可以请求太皇太后和官家赐婚。公子如今立下大功,对皇室有恩,这点请求想来太皇太后并不会拒绝。何况以妾身看来,公主殿下对公子也有意。公子莫要姑负了这片真心。”
慕容复一笑,刚想辩解几句,自己没那意思,转念一想,对方既然都已经如此认为了,自己多解释也是越描越黑,干脆顺着对方的话头说下去得了,于是慕容复话到了嘴边,就成了:“好,多谢黄尚宫提醒。”
黄芸锦惊讶于慕容复态度转变之快,陡然,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寒:“公子若是行什么始乱终弃之事,纵然公子武功盖世,也休想全身而退。”
“绝无此意,黄尚宫多虑了!”虽然不清楚这女人的脑回路,但慕容复也不想多解释,越描越黑,索性干脆就默认了。
“我累了,不想走了,我们还是快点赶路过去吧!”
虽然练过武功,体力要强过一般女子许多,楚国公主却突然开口道。虽然喜欢逛街是刻在女子骨子里的天性,但是身边跟着黄芸锦,楚国公主总觉得有那么些不自在。
“好,也罢,时候也不早了,再晚些可就让人等太久了。”
慕容复也不想那么多,带着两女就走,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处独立的宅院。
宅子占地面积并不大,只有二十多亩,是慕容家在汴梁的别院,平时只有仆人定期上门打理,并没有人住,只是最近这个月慕容复带着两女到了汴梁才安排仆人进驻。
见到家主归来,门房急忙通知人打开大门,慕容复制止了他,并不想惊动其他人,到时候人多口杂,难免有一些不必要的是非。
一颗小小的金豆子放在门房面前:“不要告诉其他人,就当今晚上没有看到过我,懂了吗?”
随后慕容复带着两人从小门进入。
整座宅院都已经安睡,只有一个房间依旧亮着一盏灯,那是阿碧的房间,慕容复径直进了房间,看到房中情景的那一刻,慕容复愣住了。
房间内,阿碧静静地坐在烛光下做着女红,而桌子的另一侧同样坐着一个“阿碧”,相貌,神态,衣着一模一样。
愣了片刻,慕容复反应了过来,无奈道:“阿朱,你又调皮了。”
慕容复衣袖一拂,一道柔和的风吹过,另一位“阿碧”脸上“扑簌簌”掉落一堆松香、面粉之类的东西。
“阿碧”俏脸一红,委屈地踱了一脚:“哎呀,公子爷,你讨厌!人家花了好久才画好了的妆的。被你一下全给弄掉了。”
却是易容之后的阿朱。
阿碧停下手中的女红温婉一笑:“阿朱姐姐使坏,想要看一看公子会不会认不清,还不让我说。”
“好啊,阿碧妹妹,你就这么干脆地将姐姐给出卖了!”
阿朱不依。
“咦?这两位姐姐,额,阿碧!?”
阿朱惊呼。
一时间,场面有些寂静。
黄芸锦俏脸一白,看一看楚国公主,又看一看阿碧,再看一看慕容复,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楚国公主瞪大美眸,怔怔地盯着眼前看起来比自己年轻个几岁的自己,登时恍然:原来这人并没有胡说八道,是自己胡思乱想了。不对,为什么这女孩子会和自己长得如此相似?
阿碧也愣住了,深更半夜,自家夫君从外面带回来两个女子,其中一人和自己长得还几乎一模一样,阿碧一时间也有些弄不清眼前的状况,只是不知为何,看着面前那张和自己极其相似的脸,阿碧心中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亲近感,就象是许久不见的亲人一般。
“你们先聊,我和黄尚宫先出去一下。阿朱你替我陪一下二位。”
慕容复觉得这种认亲大会的现场,自己一个外人站在这里当油灯并不是特别合适。
慕容复挥手示意黄尚宫和自己出去。黄芸锦微微一怔,也就顺从了慕容复的意思。
院子里。
终究是黄芸锦先开口:“昔年先帝在世的时候,后宫中有一对李氏姐妹甚得先帝之宠爱,被称为大小李妃。二人各自为先帝诞下一女。几年之后,不知何原因,两位李妃先后去世。而后不久,小李妃所生下的女儿在皇宫中失踪,至今下落不明。而大李妃所生的女儿,便是如今的楚国公主。太皇太后心疼孙女没了娘亲,于是将楚国公主殿下带回慈福宫,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慕容公子,妾身想请问,公子这位侍女的来历,不可可方便告知?”
慕容复心中恍然,心下相信了八九分:原来还有这份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