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数风流人物 > 癸字卷 第一百三十九节 各有心思,星火燎原

癸字卷 第一百三十九节 各有心思,星火燎原(1 / 1)

冯唐其实并不打算那么急迫地拿下整个山东,但是孙承宗在北边打得太顺了,孙绍祖节节败退,尤世禄这个家伙也是在高唐\禹城一带发起猛攻,与孙绍祖在这一带展开鏖战,孙绍祖最终抵挡不住,一路南逃,连济南都顾不得了,尤世禄随即趁势又拿下了济南,连兵部都主动要给尤世禄请功

这拿下济南可是一件大事,意味着在山东的局面终于扳了回来,也意味着南军已经正式开始退出了山东的中心区域,只能在南边儿维持存在了

贺虎臣和杨肇基也一样没有怠慢,沿着运河两路齐攻,东昌府城\博平\茌平\阳谷\寿张\东阿\平阴诸县,尽皆被二人陆续拿下

不过在安山湖一带,贺虎臣和杨肇基遭遇了宣府军的凶猛反扑,双方在安山湖一线展开了激战,后来宣府军退守东平州,并利用骑兵袭扰贺虎臣和杨肇基的后方补给,迫使杨肇基和贺虎臣不得不放缓攻势,这样局面才慢慢陷入僵持

北线孙承宗打得这么猛,冯唐知道自己要再这么耗下去,肯定就说不过去了,兵部也要起疑了,所以只能加紧发起攻势

现在陈继先终于南下了,牛继宗也找到了新的落脚点,那么对于固守东平州和济宁的意志只怕就没有那么坚定了

背水一战和有了退路,那是两个概念,冯唐的目的是要抢在贺虎臣和杨肇基部之前拿下东平州,这样一来,自己与孙承宗下山东攻略上基本上就算是平分秋色了

就在冯唐琢磨着自己儿子从永宁州送过来的信时,朝廷内阁也在商议着已经正式入陕的冯紫英带来的消息

叶向高抚了抚额头,这段时间没一个好消息,山东方向的出外虽然孙承宗打得很顺手,但都在意料之中

牛继宗和孙绍祖都没有了战意,逐步南撤,山东北部基本上已经收复,冯唐在山东西南部兖州和东昌府发起攻势,但为了确保运河在山东南段的安全,牛继宗也打得很顽强,所以进展不大

不过大家都一致认定山东局势不会有大的转折了,随着东昌府和济南府的收复,意味着牛继宗和孙绍祖已经丧失了再重新夺回山东战场主动权的能力,朝廷也不会允许他们再多回济南府和东昌府,这是山东最精华的两府

叶向高甚至也有些怀疑冯唐似乎是不是有些倦怠了,打下济宁就这么难?还是牛继宗真的在搏命?

他对卢川和孙一杰都没有好感,早就提议该换这二人了,但却在内阁中没能得到足够支持

对于冯紫英去陕西他也是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如果冯紫英真有那本事把陕西局面控至下来固然好,如果控至不下来,局势更加糟糕,他也能提出自己属意的人选

现在虽然陕西北部诸府的局势险恶,但是起码南边的西安\汉中\凤翔三府局面还是可控的

李三才对于自己分管军务这一块是一肚子怨气的

一来本来他就不擅军务,二来军务这一块谁都知道,关系重大,稍微大一点儿军务,就不是他这个阁臣能擅专的,而且张怀昌作为当了多年左都御史转任兵部尚书的重臣,在朝中影响力不小,他这个分管军务的阁臣还真压不住,可在其位又不能不谋其政,他李三才也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所以这个内阁大学士当得一直很窝火

他家乡就是陕西临潼,只不过是侨居京师城,所以对家乡的情形一直很关注

眼见得陕西局面一日比一日严峻,乱军四起,而陕西地方官员却还忙于内部争斗,朝中对左布政使卢川与按察使孙一杰之间的不和争斗也是一直没有拿出像样的解决方案来,导致地方政务拖沓,结果就是乱军日盛,已经蔓延到了整个陕西

现在好不容易让冯紫英走马上任了,但一踏入陕西就遭遇了乱军席卷延安府,弄得进退两难,看看齐永泰一脸焦急的模样,李三才心中也没来由的生出一阵畅快感

活该,还真以为他那个弟子冯紫英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不成?

侥幸在永平府打了一场胜仗,把本来就没有多少留意的內喀尔喀人给撵走了,就觉得自己能耐大了,无所不能了?现在遇到祸事儿了吧

当下朝中内阁五个阁臣,李廷机这段时间一直病重,已经上了辞呈请辞

剩下四人,叶向高和方从哲都是精于财政事务的,在吏部\礼部\户部都多涉猎,齐永泰是吏部尚书出身,对礼部事务也很熟悉,对军务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冯紫英的一些见解观点,李三才是地方官员出身,在对工部和户部事务都很熟悉,特别是在漕运总督任上表现不俗,但同样对军务很陌生

不过他这一句陕西危险在北部三府倒是大家一致认可的

随着西北军的东入中原,三边四镇可用之兵只在榆林了,但榆林镇边军不敢轻动

种种迹象表明土默特人东边掌权者素囊台吉应该是受到了来自察哈尔人的拉拢,有些蠢蠢欲动的迹象了,再加上丰州白莲整军习武的趋势十分明显,山西\大同两镇的军事压力也在增大,朝廷甚至希望榆林镇在必要时候要增援山西镇,所以榆林镇可用之兵也就乏乏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普女还搞抽象?加班就老实了 HP:霍格沃茨之蛇 我不是躺平了吗,怎么登基称帝了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仙道方程式 崩铁:观影未来,列车组求我上车 领主:开局收获两名天才少年 边境反贼:从解救女囚开始 他们要我当圣母,我偏成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