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
厅中众将顿时闹腾了起来,甚至还有人喊道:“我等浴血奋战得来的天下,凭什么送于他们?
江山轮流坐,明日到我家,就算是大将军你将怀王赶下去,自己做了天下之主,那又有什么了不得?我等俱以你马首是瞻便是!”
共敖虽为楚怀王提携,但面对封王的诱惑,也遭到策反。
“好!既然你等如此说,我便做个主,将这天下分一分!”
项羽见众人拥戴他,他也不推辞,对众人说道:“怀王虽无寸功,但他毕竟是大楚皇室后裔,
我等当尊他为义帝,请他搬去长沙享几年清福!”
众将连连称赞项羽考虑的周密、安置的妥当,顿时入潮的马屁便向项羽涌了过来。
“既然各位都不反对,!”
项羽见没有人反对他的提议,心中不免有些得意,对众人说道:“下面我来将这天下分上一分,若是你等有不同想法,可以当面提出,再行商议!”
取得了楚将的支持,项羽开始进行计划下一步,连络其他国家的将领。
赵国国相张耳、燕将藏茶等将得到封王的承诺后,选择支持由项羽的分封。
章邯三将本无根基,又因新安杀降一事为关中百姓所恨,若无权力,便是死路一条,自然也不会反对。
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项羽就完成连络众将,反叛诸候的目的。
他们手握着天下最多的精兵,自然无需再听上面诸候王的命令。
掌握大权的项羽当即不顾楚怀王熊心“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先把熊心尊为义帝,直令各国诸候将相自行分封。
于汉元年二月(汉初以十月为岁首),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领梁、楚之地九郡,都彭城,获得了天下人口最多之地。
后以霸主的身份,分封诸候。
首先,便是武安君刘邦。
自鸿门宴之后,项羽也看出刘邦将来必定是与他争夺天下的劲敌,他很担心若是真的让刘邦做了关中之王,刘邦的野心会越来越大,最终吞并整个天下。
可是刘邦确实又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功臣,而且项羽与他在鸿门宴上又做过和解。
若再违约,必会被诸候们背叛,
所以,关于他的分封之地,项羽早与范增商议过,改封汉中,为汉中王领地为巴、蜀、广汉、
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
理由是,秦曾徙关中之民填充巴蜀之地,所以这里也属于关中。
原本依照范增的意思,汉中地处关键,北接关中,东近宛郡,南临巴蜀,是一处进可攻,退可守的关键要冲之地,
若要让刘邦老死在巴蜀,需将此地拿走。
无奈刘邦在进攻关中之际,也派了柴武、郦商率偏师自宛城沿汉水而上,进攻汉中之地。
如今,大军已进驻汉中数月有馀,根基已固,任他如何谋算,也无法得逞。
加之项伯从中说情,项羽本人也觉得关中与汉中之间隔着秦岭群山,山路狭窄难走,只需扼守山道口,便能堵住刘邦北进之路,也就作罢。
而关于镇守关中的人选,,项羽采纳范增的建议,将关中一分为三,由原秦将章邯、司马欣、
董三人封住刘邦,令其动弹不得。
项羽接受建议,三分关中,立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为“翟王”,都高奴。
在完成对刘邦的围堵后,项羽开始正式册封诸将。
原赵将申阳为“河南王”,领地为弘农、河南二郡,都洛阳;
原赵将司马王为“殷王”,领地为河内郡,都朝歌:
番将吴芮为“衡山王”,领地为豫章、衡山等二郡,都;
楚将共敖为“临江王”,领地为南郡,都江陵。
楚将英不为“九江王”,领地为九江郡,
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为“齐王”,都临淄,齐将田安为济北王;
徙魏王豹为“西魏王”,领地为太原、河东、上党三郡,都平阳;
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领地为北平、辽西、辽东三郡,都无终,原燕将藏茶为“燕王”
领地为渔阳、上谷、广阳三军,都蓟。
徙赵王歇为“代王”,领地为雁门、代二郡,原赵相张耳为“恒山王”,领地为原赵地。
韩王韩成则是最为倒楣的那个,因为刘邦在西进路上帮助其复国,项羽担心其立场,直接将他圈禁起来,并以他的名义,召来张良。
另封陈馀三县之地为,吴芮手下梅销为十万户侯。
项羽主持分封十八王主要分三批,分别是随同项羽救援赵国、并进入关中的将领如英布、臧茶、田都、田安;随同项羽进入关中的将领如章邯、司马欣、董、魏豹、张耳、申阳、吴芮;独立领兵西征秦国有功的将领如刘邦、共敖、司马印;起义军早期封王者如韩广、田市、赵歇、韩成。
通过挑动各国入关的军功将领举行相王,以下位将领切割其上位君主地盘封王,重新划分战国遗存的诸候国政权体系。
由此激化各国外派入关的军队头目与其本国君主之间的矛盾,未兼顾在反秦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实权人物(如田荣、陈馀、彭越等),造成各方对立加剧。
项羽则最终达成以将领臂位,自立为王的目的,成为名义上的诸候伯主,并分得了天下间人口最多,最为富庶的梁、淮、楚等地,实力一举成为当世诸国之首。
原六国国君,赵王赵歇被移至代地,为“代王”,人口众多的赵地为原赵国国相,新任“赵王”张耳所有:
魏王魏豹的魏地与韩王韩成的韩地,二人都因土地被项羽,一个赶回了魏国老家河东郡,一个因与刘邦亲厚不许就封被圈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