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陆源阶前上奏,言说积雷山经过,妖孽伏诛,九头虫伤重不治,只有文明天王苟延残喘。
玉皇大帝深深看了陆源一眼,意味深长道:“你神通精深,诸妖不能抵抗也是情理之中。此事既了,无复多言。”
众仙神色各异。
这伙妖人神通不俗,陆源三人奋力降妖,又擒得碧波潭万圣龙王贪赃枉法。
可那万圣龙王只是剐龙台上挨了一刀,除此之外不再追究。
更怪的是,陆源三人,竟没有分毫封赏。
思来想去,满堂仙人中的俗客也只是联想到舅甥不和之上,不再多想。
散朝之后,陆源径自回了真君府,每日参禅悟道,也不宴饮交游。
哪咤孙悟空相邀几次,他闭门不出,甚至犁庭扫穴也只任由魔下水军领衔。
就这么度过月旬无事,忽有仙娥送请帖而来。
展开请帖,去了头前格式,其下是金色大字。
谨呈:三元玄冥正法都总管水界都统正法靖魔天尊斩业真君莲座下。
文日:瑶池宝阁,玉液初凝;琼树芳园,蟠桃正熟。今逢上圣慈尊华诞之辰,特启三千六百株瑶池仙果之宴,邀三界贤能,会十洲仙侣。
念真君执剑斩业障,涤秽净乾坤,昔于西洲擒邪崇,南溟镇妖氛,功德巍巍,解厄清源之功冠绝寰宇。今以紫纹蟠桃一颗为礼,彰其涤荡三灾、护持苍生之殊勋。
揽罢正文,末尾便是时间地点及一些套词。
陆源自领了宴贴,差仙吏送使者出门。
压下心念,手捧佛祖发舍利,再次参悟起来。
这发舍利妙用无穷,哪咤前番言说佛祖三舍利由来,这发舍利乃是佛祖前世萨王子以身饲虎,死后所留。
正合自己取的七段虎神通。
其中真意浩如烟海,但神通关隘却开门见山。
只将其握在手中,他对身化七段的神通领悟便愈发精深。
这神通的关键就在七字之上。
三三不尽,六六无穷,逢七必变。却说八卦包含万物,六交算尽变化。
初九至上六,逢七而变,实为改天换地。
因何炼丹都要七七四十九天,只因到了逢七之变,丹药便会本质变化。
陆源闭了府门,不见外人。
直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方才推门而出。
身披一袭道袍,先下界赶赴五庄观。
到了门前,镇元大仙犹自悠哉,高台教化。
讲至半途,他捻须一笑,“既然回来,为何驻足不前?”
陆源躬身跪拜,“弟子每次归来,都影响了师尊传道,只怕诸位师兄要编排我。”
此话一出,满座众仙皆是合掌大笑。
几位师兄出言调侃,“师弟乃是天上真君,我等哪敢教训?怕不是要被治个以下犯上之罪。”
镇元大仙欣然道:“你这麟童,最是要宝,求学之时便是你搅乱讲道,如今倒是矜持起来。”
说着,他望向陆源心口,动作一顿。
陆源知道他是看到了情丝,“这是劣徒之劫,只因不从天道耳,师尊勿怪。”
“天道?”镇元大仙一扫玉,温和道:“为师历经数劫,仍未窥得天道一二,你修行不过数百载,哪里识得。”
说罢,他顺手一授。
只听“啵”地一声,那情丝应声而断。
“天道人道,只要明心见性即可,便是此生不尊天道,为师也可保你周全。”
双手一托,将作势跪拜恩谢的陆源托起,朗声道:“清风明月。”
“弟子在!”
“你俩随为师一道,上天赶赴蟠桃盛宴。”
清风明月对视一眼,面露惊喜之色。
旋即眩耀一般地跳下蒲团,装模作样向着诸位师兄见礼,“有劳诸位师兄看守山门,
我俩随师父去也。”
“哈哈哈。”
又是一阵哄笑之声,更有师兄调笑道:“你们怎能走呢,五庄观中少了你俩,平白丢了多少乐趣。”
明月摆摆手,“数年便回,数年便回。
一边摆手,一边亦步亦趋地跟在镇元大仙和陆源身后,满脸都是得色。
祥云托着四人,上了西天门。
受左右朝拜,一行四人直奔瑶池方向。
走不多时,却见一身槛楼,(ian)足开怀的赤脚大仙迎面而来。
“镇元大仙,好生风采。”
见其身后陆源并着清风明月,皆是一派仙风道骨,“有佳徒为伴,不似我孤身一人。”
镇元大仙轻笑一声,“仙翁欲往何处?”
赤脚大仙道:“大仙有所不知,我去得早,得遇齐天大圣传话,今番蟠桃会,要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
“如此也好。”镇元大仙并未多想,只与赤脚大仙同行,互论道法。
陆源跟在身后,则是暗自腹诽,这泼猴净哄骗老实人。
却说三人缓慢而行,所遇众仙,一一传话,不多时,天庭众仙一传十十传百,俱是聚到了通明殿静等大天尊召见。
陆源见时机已至,暗运神通,
七七四十九日参研之下,身化七段已成身化万千神通。
他化出一个分身,本体变作虫,掩着身形,向瑶池飞去。
飞了不远,便入瑶池仙境。
只见四下里仙娥力士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座上却是孙悟空喝的意乱神迷,
左手抓起仙肴,右手拎着酒壶,挨个只尝了三五口,便一股脑的扔了。
这顽猴行径,不怪他当了月旬看守,就把九千年蟠桃吃了个一干二净。
这番吃得大醉,却猛地一晃脑袋,惊呼一声不好,此时却是心忧起来。
还以为他是要将功补过,却听他说道:“若被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陆源失笑,紧随孙悟空步伐。
他醉意上头,兼众仙都赶赴通明殿,一路上没遇外人,畅通无阻地到了兜率宫。
孙悟空还想拜会一番,走进丹房一看,火熄鼎冷,不由道:“这老佗儿甚是惫懒,怎把火都熄了。”
定晴一瞧,炉左右各放五葫芦金丹,便趁着酒意,如吃炒豆一般,囱吞下。
陆源看的分明,除了原着中所记载的五葫芦金丹之外,梁上还挂着一个金色葫芦。
那葫芦金光艳艳,夺人耳目。
就算孙悟空喝得再醉,也不至于视而不见。
孙悟空一时间丹满酒醒,全看不见那金色葫芦一般,口中念叨不好,使个隐身法,逃也似的离开。
待他走后,陆源将葫芦摘下,放在手中摇晃一番。
其中空旷,打开葫芦嘴一倒,其中只有一颗丹药。
陆源闻了闻,正是还魂丹。
将其收于袖中,陆源向三层高阁朱陵丹台方向躬身礼拜,“多谢道祖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