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爱笑的小公主
冬至后的关中,这里依旧是寒冬天。
昨夜下了一场冻雨,早晨的气候也更冷了,咸阳的北郊行宫,早起的扶苏望著远处田地里劳作的人们。
等一旁的内侍端来了茶水,扶苏与田安一起喝著茶。
「你不是说以后都不喝茶了吗?」
「茶也挺好的。」田安捧著茶碗道。
这位老人家笑起来时,喜欢眯著眼。
可能是年纪大了,笑起来眯著眼,倒也显得更和蔼。
田安又饮了一口茶水,接著道:「小公子来信了,说是他要准备太学府的考试。」
」嗯,挺好的。「
见皇帝点了点头,又中肯地回应,田安这才松了一口气,道:「小公子还担心皇帝会不答应。「
」礼自小就有天赋,读书正是他擅长的事,朕自然乐见其成。「
田安望著还湿漉漉的关中大地,面上带著微笑。
当有内侍匆匆而来,说今天骊山一切无恙,扶苏这才放心。
自从父皇不理政事,歇息下来之后,父皇的身体正在好转,一天比一天好了,连睡眠也好了许多。
其实,父皇才年过五十,一个男子五十余岁也不算老。
扶苏希望父皇能够再多活二十年或三十年。
父皇的最后一次西巡一样舟车劳顿的,还去了北方的贺兰山。
这两年间,父皇那原本疲惫多年的身体,正在逐渐恢复,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茶碗中的茶水还在冒著热气,扶苏坐在行宫的殿前,还在考虑著自家外戚,
也就是王家的事。
却见远方来了一个身影,等对方走近了,扶苏才看清来人是右相。
不等下方的侍卫来禀报,扶苏就让人请著右相上来。
每当寒风吹过时,还会冻得人直打摆子。
扶苏请著右相走入温暖的殿内。
冯去疾此次前来是禀报公子衡的近况。
听他说罢了,扶苏道:「朕知道,他这两天吃住都在御史府,整天看著御史府的卷宗。「
冯去疾低声道:「陈平与臣说,担心公子衡太过良善。「
「陈平是担心,他教导衡的方式不对,教坏了这个孩子,朕会责怪他陈平。」
冯去疾颔首,道:「陈平是一个很怕死的人。」
陈平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但陈平又是一个十分怕死的人,他比谁都更怕死。
扶苏听章邯说过,章邯就是看透了陈平这个人怕死,因此就可以控制住陈平。
说来也有些好笑,谁让章邯在军中就是一个军法严酷到无情的人。
若是换作别的将领,早就被陈平骗得团团转了。
也唯有章邯,能一直保持著清醒。
这些话扶苏不会告知冯去疾,因这是章邯在私下说的。
作为一个皇帝,扶苏有时觉得自己想对臣子说的话越来越少,因说多了不见得有好处。
有些话说出来了,反而会导致秦廷的政治风貌出现问题。
这都是扶苏所不想看到。
以及将来废除丞相制,保留九卿但还要裁撤太尉的建制等种种安排,扶苏从未对任何人说过,包括眼前的右相,与自己的孩子,包括妻子。
面对臣子,扶苏更想听他们说出各自的想法,或者是谎话,或者是真话,哪怕口是心非。
尤其是在廷议的时候,扶苏都会安静地看著群臣各自据理力争。
再看眼前的右相,扶苏道:「陈平想多了,右相也想多了。「
冯去疾依旧行礼。
扶苏又道:「右相放心吧,衡这个孩子不会学坏的。「
孩子都这个年纪了,扶苏对两个儿子的价值观与是非观很满意。
他们知道怎么做一个更好的人。
因此,陈平与右相的担忧是多虑的。
衡也好,礼也罢,他们的个性早就建设完成了,这个年纪的少年人,即便是长大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冯去疾道:「往后,能否让陈平多带带小公子?「
扶苏点头。
君臣两人又谈了许久,皇帝留右相在行宫中用饭。
在皇帝用饭的空闲,田安走向行宫的后方,那里到了夏季就会杂草丛生,如今到了冬季枯黄的草覆被雪压著,来年它们肯定会长得更茂盛。
这行宫的马场一两年不修整,就乱糟糟的。
皇帝也不常来这里,一年也就来一两次,甚至一年到头都不会来这里走动。
而且就算来此地,多数时候也都在行宫内,不会到处走动。
这行宫内,皇帝未曾踏足的地方,就这样破败著。
原本这里是一片草地,还养著一些战马,如今战马不在了,只有遍地的荒草。
田安觉得身为大常侍的自己,真的是越来越闲了,也越来越无事可做。
迟早,他也会年迈到什么都做不了的地步。
等右相离开之后,田安这才回到行宫的大殿内,与皇帝说了行宫后方马场荒草遍地的事。
扶苏道:「安排人收拾收拾吧。」
「是。」
田安颔首,但又多看了一眼皇帝的神色。
若行宫只是散心之用,其实也不用建设的这么大,再者说皇帝连上林苑的田地都分出去了,这行宫被抛弃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一直都是这样,总是要的很少,想做的事又很多。
冬至休沐期间,皇帝住在行宫,偶尔也会看看国事。
过了半个月,休沐时节也过去一半了,太学府送来了消息,公子礼通过了太学府的考试,成了最年轻的太学府夫子。
今年的小公子只有十四岁。
扶苏看著王夫子让人送来的答卷。
扶苏将这卷答卷交给了正在抱著女儿的妻子。
翌日,公子礼就亲自写了书信,让人送来咸阳北郊的行宫。
扶苏与妻子正坐在行宫的楼台上,天正在下著大雪,可以坐在这里远望覆盖整个关中的大雪。
眼前还有一群鹿,正在雪中走动著。
扶苏收回目光,这才打开儿子送来的书信,在礼的书信中,他说了有关太学府的看法。
他觉得以后的书籍与教书的夫子要掌握在国家的手中,不仅如此还要加大规模教书的规模。
理想总是美好的,就像当年父皇与丞相李斯的理想,哪怕是冒著天下大不,也要将理想中的社稷建设起来。
礼的理想很好,但要实现还需要时间。
休沐时节过了大半,扶苏终于见到了陈平的回报,今年的扫盲政令下达时,
由丞相府给各县下令。
再见到陈平的奏报,扶苏才知,原来扫盲这件事比自己所预想的要顺利的多,现在的关中各县对读书识字的认可度很高,因教书事业,也是关中的「潮流」。
扶苏写了一道回信,让人去交给陈平。
而后扶苏又离开了北郊行宫,在风雪天去了渭北。
扶苏还记得萧何说过的话,他身为渭北的郡守,一定会建设好这里。
扶苏也答应他,若渭北治理好之后,将来他萧何要回楚地,自然不会拦著。
不仅不会拦著萧何,并且打算给萧何一个类似封疆大吏的职位,以确保他的治理顺利。
扶苏此去泾阳县,没有见到萧何,也没有见到曹参,倒是见到了他的两个侄儿。
车驾没有进入县里,扶苏只是从车窗外看了一眼跪拜在县府外的刘肥与刘盈这两兄弟穿著朴素的衣裳,看他们跪拜在地,一时间也见不到他们的面容。
车驾只是短暂地县外停留了片刻,没见到萧何与曹参也无妨,就让章邯赶著车,在渭北到处走走。
此次出行,随行的兵马不多,有三百余人。
车驾走得并不快,扶苏从车窗能够看到渭北各县的变化。
章邯坐在车辕上,亲自给皇帝赶著车。
「敬业县的酱油作坊建设的如何了?」
听到车驾内传来皇帝的话语,章邯回道:「很顺利,来年就能酿造酱油。「
扶苏道:「如有需要你可以让礼来书信。「
就算有需要,章邯也不敢打扰皇帝,但还是回道:「末将领命。「
护送的将士们在寒风中依旧走得整齐,皇帝虽裁撤了兵马,但军心依旧很好,并且章邯任职内史令之后,掌管关中兵马这两年还整顿了军纪。
章邯就是这样,于他而言可以更苦更累,但军纪一定要严明。
在渭北绕一圈,天色就要入夜时,皇帝才回了咸阳。
翌日,萧何的奏章就送到了。
扶苏在高泉宫用著早饭,一边看著萧何的奏章。
田安道:「萧郡守与曹参都在宫门外等著。「
」让他们回去吧。「
「是。」
皇帝希望萧何与曹参能够尽快回到他们的县里,继续坐在他们的岗位上,不要离开岗位太久。
扶苏希望人们觉得劳动是一种光荣,勤劳与诚实是一种更好的品质。
这种品质应该宣扬出去,让更多的人学习与倡导。
夫人今天很高兴,小公主在夫人的怀里一直咯咯笑著,原来是喜欢上仂这个小拨浪鼓。
她小小的手抓著拨浪鼓,丞动两下听到仂响动,就会笑著。
因小公主的笑声,整个高泉宫的气氛也变得欢快起来,宫里的内侍与宫女们也都高兴许多,众人脸上都有笑容。
小公主笑起来有一种感染力,看到她的笑容,众人也都跟著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