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要在天津城里竖旗募兵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天津卫百姓们奔走相告。
许多落魄军户一听到募兵条件也坐不住了,一改此前麻木观望的态度,纷纷前往募兵点急切询问是否属实。
只因太子殿下开出来的募兵条件实在太过丰厚。
“禁军每月实饷3两,吃住皆在军营,凡通过考核正式入伍的军士,皆一次性发放3两安家银和2斗粮米,在禁军中服役超过3年的军士,皆赐田5亩,立功者按级加田,封顶赐田可达100顷!”
朱慈烺扔出了一个超级大饼,把天津卫周边近十万穷苦百姓的心都勾了起来。
而这一次,却没有不长眼的世袭卫官敢稍加阻拦。
因为朱慈烺在召集他们拜见崇祯帝的时候亲自放了话:
谁要敢拦着不让治下的军户参加禁军募兵,那他就让这个人和他的亲族家眷一起去守城抵御闯军!
不止如此,他还要对天津三卫举刀清洗,到时候可就不是捐点粮银就能摆平的事了,而是要见血,要破家!
已经见过禁军全甲入城威势的卫所官们可没信心在动刀子这方面压过禁军。
好在太子也不是一味的强势压迫。
三卫一共捐粮两万石,捐银一万两,放开治下军户自由参与禁军募兵,那这事儿也就了了。
他们还继续当他们的卫所千户,百户,手中的田土太子殿下也不会动分毫。
到这份上,势弱的卫所官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就当破财消灾吧,只盼着能早日把这个动不动就威胁要动刀灭族的暴戾太子送走,大伙儿好继续过土皇帝的日子。
亲眼目睹了好大儿威胁敲诈卫所官的操作后,震惊的崇祯一边算着这些硕鼠们手头真正掌握的财富,一边纠结于要不要再劝劝太子稍微遵从下礼制。
倒不是说这种事干不得,但这些事儿明显可以交给手下人来干嘛。
干得好了是掌权者的功绩,干不好就让手下人背锅,推出去平众怒,这样掌权者怎么都不会错。
结果还没等他开口,朱慈烺又带他换了个地儿,在巡抚衙署大堂里摆鸿门宴,召集天津的士绅豪强们前来叩见圣驾。
虽说如今国都丢了,但崇祯帝依然是大明天子,是至高无上的大明正统。
天津卫的士绅土豪们哪敢想自己还有面圣的一天,因此带着礼物纷纷激动赴宴。
宴席上看到崇祯帝的真容后,这些家伙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拜倒在地叩首痛哭。
在这一刻,朱慈烺倒是相信他们心中的激动和对大明皇帝的忠诚都是真实的。
“很好!在坐各位都是忠诚良绅,都是我皇明的忠贞之士,如今国家有难,正是需要你们这些国之柱梁出力的时候,来人。”
朱慈烺拍了拍手,伺候在一旁的太监们纷纷手捧着一幅幅崇祯帝的亲笔提字走到这些土豪们身旁。
展开一看,内容都一样,只见上面书写四个大字:
皇明良绅!
“在座的都是忠臣,都是良绅,大明现在需要你们的贡献,所以,每人就先交出一半的家财吧。
诶,这些钱粮孤也不白拿,这份忠臣券可是陛下亲自手书,世间独此一份!
往后不管天津卫落入闯军或是其他什么军的手里,对你们这些忠君爱国之人,总归是会优待的,说起来,你们赚大了啊。”
现场的天津土豪们纷纷听傻眼了,感情今天这是杀猪宴啊!
要搁在太平时节,皇帝亲自下发的忠诚卷书那含金量的确足够,用一半家产来换皇帝的背书真不算亏。
可你妈的现在是乱世啊,崇祯连北京城都丢了,接下来往南去山东也好,去南京也罢,关他们这些天津土着屁事?
这奉上去的一半家产纯纯的是打水漂,他们自然不干。
但还没等他们闹腾起来,朱慈烺冷哼一声,刚刚还立在他们身旁手捧书卷的太监们转瞬之间就变成了扶剑待发的禁军甲士!
看着身旁虎视眈眈盯向自己的高大甲兵,这些士绅土豪瞬间就软了下去。
他们明白,太子殿下可以和他们讲道理,但若是讲不信道理,那可就要动刀子了。
深知自己只有一个脑袋可砍的天津土豪们果断服软,随即面如死灰的一个个被堂外早已准备好的锦衣卫们给押送回家供奉一半家财。
崇祯帝此刻再也忍不住了,坐在主位上拧着眉头将朱慈烺给叫到近前。
“你这真是在…胡闹!地方士绅为我大明根基,往日里你得罪勋贵,勒索军头也就算了,有些蛀虫的确该杀,但你今日将士绅得罪,就不怕流言传到南方进一步动摇我大明社稷么!”
朱慈烺低头听完了崇祯的“教悔”,沉默半晌后,又直起身子来看向崇祯帝。
这一瞬,崇祯的眼中闪过一丝怒气和不满,因为他从朱慈烺眼里竟然看到了一抹失望!
“父亲。”
没等崇祯发作,朱慈烺一句私下里的父子称呼让崇祯愣住了。
“国朝养士两百馀年,父亲可知为何朝廷收取的赋税从洪武年间最高可达3000万石粮跌到如今连年征500万石粮都困难吗?!”
“那是…因为天灾不断,流寇不绝!”
“不!那是因为本该收归国朝所有的粮秣银子都被这些勾连官员的土豪士绅给侵吞了!
父亲,你醒醒吧!是我大明的百姓还不够温顺么?是他们还不够吃苦耐劳么?
朝廷每在民间收一两银子赋税,他们就要逼着百姓交出多一倍甚至数倍的银子来!
是这些混帐蛀虫让百姓活不下去了,百姓们不得不揭竿起义啊,他们只为了求活!
不把这些趴在大明根基上的蛀虫给清理了,哪怕没了李自成,还会有张自成,王自成起义推翻朝廷!
我们真正的对手,正是这些被父亲视为皇明根基的士绅土豪。
只有把他们打干净了,给老百姓田地,给老百姓活路,我们才有可能重振大明,重振我汉家天下!”
朱慈烺压着嗓子说出来的一番话让崇祯下意识的就想反驳。
但登极后这十多年来处理政事以及和文官集团们周旋的经历却又在提醒他,也许好大儿说的才是正确的……
“大明的百姓不能再苦了,要苦,今后就苦一苦官员和士绅吧!这骂名,父亲不用担心,我来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