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吕蒙献计说姐夫,云长决断试真金
关羽看了吕蒙一眼之后,随即不再多言,将注意力转向当前战局。
他命人悬挂起大幅淮南舆图,目光锐利地指向淮水北岸的最后一个钉子一—阳泉。
“据探报,袁术已遣李丰率五千兵马进驻阳泉,意图加强淮防。”
“阳泉乃淮北要津,若能速克,则我可控扼淮水一段,北岸尽在掌握,对南岸形成威慑,亦可窥视阳泉李丰动向。诸将有何看法?”
关平率先出列:“父亲,阳泉城小墙不高,守军听闻不过千馀,且孙香败亡,彼等必人心惶惶。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可一鼓作气,强攻而下!”
秦朗补充道:“坦之兄长所言甚是,父亲,我亦赞同强攻阳泉,策应大伯父!”
鲁肃捻须道:“云长将军,强攻虽可,然难免伤亡。我闻阳泉令并非袁术死党,或可尝试劝降?即便不降,亦可动摇其守军意志。”
这时,站在帐角、刚刚被任命的吕蒙,在仔细观看地图后,尤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开口:“将军,各位将军,蒙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关羽目光扫向他:“讲。”
“阳泉的另一位守将,邓当,乃是我的姐夫,我愿替关将军前往说降。”
吕蒙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静。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刚刚投效、身份尚未完全明朗的年轻人身上。
阳泉守将之一,竟是其姐夫?这层关系来得太过突然,也太过关键。
关羽丹凤眼微微开阖,锐利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吕蒙脸上,审视着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帐内气氛一时有些凝滞,唯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清淅可闻,鲁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转为深思。
他轻咳一声,打破沉默,语气温和却带着审慎:“子明,你言阳泉副将邓当乃你姐夫?此事关系重大,可否详述其中缘由?”
“你姐夫在袁术军中任何职?其人对袁术态度如何?你又如何有把握能说服于他?”
吕蒙心知这是取得信任的关键时刻,不敢有丝毫隐瞒,坦然答道:“回先生话。蒙姐夫邓当,确在阳泉为军司马,辅佐阳泉令守城。”
“其人并非汝南或淮南土着,乃早年因战乱流落至此,因勇力被孙讨逆擢用。”
“然,孙讨逆前往江东之时,我姐夫为袁术扣留,且姐夫常与家姊言,袁术骄奢,非明主,然身为军将,食人俸禄,唯有尽忠职守。”
“如今形势已然明朗,刘皇叔仁德布于四方,关将军神威天降,汝南倾刻易主。”
“蒙若前往,陈说利害,以亲情动之,以大势导之,或有五分把握,可劝其献城归降。”
“即便其不允,蒙亦能探知城中虚实、布防情况,回报将军。”
关平眉头微蹙,看向父亲,低声道:“父亲,此事是否过于巧合?且孙策去岁为军师设计败于我海陵,须防有诈。”
听着自己儿子的话,关羽抚髯不语,目光依旧锁定吕蒙。他并非猜忌心极重之人。
但身为一军主帅,不得不虑,这突如其来的亲戚关系,确实象是戏剧般的转折。
吕蒙感受到帐内诸将的疑虑,心中焦急,却知此时越是辩解越显可疑。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拱手,声音恳切而坚定:“将军!蒙若心存异志,何须自曝姐夫在城中?只需暗中传递消息,或趁向导之便引我军入伏即可!”
鲁肃观察吕蒙神情不似作伪,且其逻辑确实说得通一若为诈降,隐瞒这层关系才是上策。他转向关羽,微微颔首,低声道:“云长,肃观此子神色诚恳,所言似有可信之处。或可一试。”
“即便不成,我军强攻之势不改,亦无大损;只需做好万全准备,防其有变。”
关羽沉吟片刻,丹凤眼中微眯,已有决断;他性格傲上而不忍下,对待真心投效之人,向来不乏气度与信任。
就在这时,秦朗开口道:“父亲,兄长,鲁参军,不若去信问问军师,军师有麒麟之才,识得天下英杰,能辨忠奸
让他看看这吕子明是何许人也!”
听着秦朗这话,吕蒙叹了口气:“蒙之所以直言,正是欲取信于将军,为我军减少伤亡,速取阳泉!蒙愿以老母性命立誓,若有二心,天地共诛!”
最后一句誓言,掷地有声。在这个极重孝道和誓言的年代,以母亲起誓,分量极重,他转向关羽,微微颔首,低声道:“云长将军,肃观此子神色诚恳,所言似有可信之处。或可一试。”
“即便不成,我军强攻之势不改,亦无大损。只需做好万全准备,防其有变。”
如果高弈在这里,他会考虑到曾经吕蒙用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这个问题,而不会去听吕蒙的话,但是关羽却不知道,所以他直接拍板道:“好!吕蒙,本将军便信你一次!”
他声音沉浑,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予你轻骑两名,持我书信,前往阳泉城下面见邓当!陈说大势,劝其来归。
“9
“若成,你与邓当皆记大功一件;若不成,亦需全身而退,将城中虚实回报!”
“诺!蒙必不辱使命!”
吕蒙单膝跪地,抱拳领命,关羽随即亲自修书一封,言辞恳切而又不失威严。
阐明刘备乃汉室宗亲,讨逆安民之大义,指出袁术倒行逆施、败局已定,承诺若邓当归降,必以礼相待,量才录用。
吕蒙怀揣书信,带着两名挑选出的机敏骑兵,趁夜色悄然离开大营,向阳泉城飞驰而去。
阳泉城头,守军显然已加强了戒备,火把通明,巡哨往来频繁。
吕蒙让两名骑兵隐在暗处,自己独自一人靠近城门吊桥范围,高声呼喊:“城上守军听着!我乃富波吕蒙,有要事求见邓当邓军司马!烦请通报!”
城上守军一阵骚动,很快,一名军官模样的人出现在垛口,借着火光看清吕蒙面貌后,讶然道:“可是吕子明?你怎会在此?稍候!”
显然认得吕蒙,不多时,城墙放下一个吊篮,吕蒙坐在吊篮之上被引入城中,径直带往军司马邓当的住处。
邓当见到突然出现的妻弟,又是惊讶又是疑惑:“子明!你如何深夜至此?我听李丰将军说,如今城外皆是关羽大军,你”
他猛地压低声音:“你莫非已投了关羽?”
吕蒙坦然承认:“姐夫明鉴。蒙确实已投效关将军麾下。”他取出关羽书信,双手奉上,“此乃关将军亲笔信,请姐夫一观。”
邓当神色复杂地接过书信,就着灯光迅速浏览,越看脸色越是变幻不定。
信中内容与吕蒙所说大致相同,但关羽的印信和措辞,无疑更具分量。
吕蒙趁热打铁,低声道:“姐夫,袁术失道寡助,淮陵大败,汝南已失,阳泉孤城如何能守?”
“关将军神勇无敌,豫州刺史仁义着于四海,更是汉室宗亲,乃真英雄也!天下归心。”
“姐夫何必为袁术殉葬?若能献城归降,非但可保全身家性命,更能弃暗投明,博个前程,也好让家姊和外甥有个依靠啊!”
“更何况,孙讨逆远在江东之地,何日能寻?今日他能舍姐夫而去,来日又当如何?”
邓当沉默良久,在屋内踱步;他确实对袁术,孙策并无死忠之心,如今形势也确实危急,他抬头看向吕蒙,沉声问道:“子明,关羽果真如你所说,能容我等降将?”
吕蒙肯定地点头:“姐夫须知刘徐州能收吕布那等人之女为义女,关将军为其弟,又能差到哪里去?”
邓当又思忖片刻,孙策远在江东,难以追寻,袁术为人骄矜,眼高于顶,不值得辅佐,终于下定决心,一拳捶在案上:“好!我邓当岂是不识时务之人?便依妻弟之言!然阳泉令和李丰那边”
邓当的顾虑正在于此,阳泉并非他一人说了算,上有阳泉令文徽主持政务,更有袁术亲派的大将李丰率五千精兵坐镇,强龙压境,他一个军司马想要献城,谈何容易?
邓当的顾虑正在于此。阳泉并非他一人说了算,上有阳泉令文徽主持政务。
吕蒙显然早已思虑周全,他压低声音,眼中闪铄着与年龄不符的精明与胆识:“姐夫所虑极是。李丰大军驻扎在城东大营,与县府、城防并非一体。”
“而守城士卒,多由姐夫直接统领,那阳泉令文徽,一介文官,手无兵权,关键在于能否速控城门,并隔绝李丰大营与城内的联系。”
他凑近邓当,声音几不可闻:“明日寅时,正是守夜士卒最为困倦之时。”
“姐夫可借口巡防,将心腹部署于西门、北门要害处;我潜回关将军大营禀报。”
“约定以火把为号—城头举起三支火把,画三个圆圈,便是城门已控之信号。”
“关将军大军只要见到姐夫信号,便可发起总攻!届时,姐夫只需打开城门,引关将军大军入城。”
“首要目标便是直扑县府,控制阳泉令,同时派兵抢占街巷要道,阻塞通往城东大营的道路!
“李丰仓促间难以弄清城内状况,等他反应过来,我军已控制全城,他若敢来攻,便是关将军的瓮中之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