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送葬陶谦后,助刘备三兴大汉!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汝南惊变泄军机,鄄城定策收渔利(第五更)

第一百一十三章 汝南惊变泄军机,鄄城定策收渔利(第五更)(1 / 1)

第117章 汝南惊变泄军机,鄄城定策收渔利(第五更)

“报!将军,刘辟,龚都已归降汝南关羽处!”

传令兵急促的声音在寿春宫殿奢华的大殿中回荡,打破了原本笙歌燕舞的靡靡之音。

高踞于玉座之上的袁术,正享受着美酒和姬妾的服侍,闻听此言,手中的玉杯猛地一顿,蜜水琼浆险些洒出:

“什么!?我五路大军,这就被刘备破了一路了?“

随后他遣散姬妾,看向亲信:

“来人,宣众文武上殿!”

不过片刻,寿春宫殿内方才的靡靡之音已被肃杀取代。袁术摩下文武重臣:

大将军张勋、长史杨弘、主簿阎象、以及桥蕤、乐就、李丰、梁刚等将领,皆匆匆赶至,分列两旁。

气氛凝重,与方才的奢靡形成了鲜明对比。

袁术脸色阴沉,将酒樽重重顿在案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

“都听到了?刘辟、龚都那两个墙头草,竟然投了刘大耳!本将军筹划已久的五路伐徐之策,这汝南一路,还未真正发力,就这么完了!”

他环视群臣,目光最终落在杨弘身上:

“杨长史!你先前信誓旦旦,言此五路齐出,刘备必首尾难顾!如今看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汝南黄巾如此不堪,竟被关羽轻易收服!你还有何话说?”

杨弘怎么也没想到汝南黄巾背叛的这么快,脸上有些挂不住,出列拱手,硬着头皮道:

“将军息怒!刘辟、龚都,本就是乌合之众,见利忘义,其败不足为奇。”

“反倒省了我军日后剿抚之功;然我军主力未损,其馀四路,皆已准备就绪!”

他试图转移焦点,提振士气:

“淮南一路,水陆大军已集结完毕,只待将军一声令下,便可沿淮水北上,直扑淮陵!”

“庐江一路,桥蕤将军亦整军待发,可威胁徐州侧翼!”

“陵一路,虽孙策新败,然其未死,亦可加以利,令其出兵牵制!”

“至于徐州内部,此前连络的些许豪强,亦在观望,只要我军势大,击败刘备,彼等必起而响应!”

“将军,阎公所虑亦有理。然刘备之势,确不可任其坐大。强攻恐两败俱伤,为曹操所乘。”

“且刘备英雄也,曹操枭雄也,当间之,此二虎和则我亡,二虎斗,则我兴!”

袁术来了兴趣:

“杨长史请说。”

杨弘阴恻恻一笑:

“曹操此时,重心似在西迎天子,然其对刘备亦绝非毫无芥蒂。将军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重礼前往鄄城,面见曹操。”

“其一,可向其透露刘备在汝南招降纳叛,实力急剧膨胀之详情,并言刘备有联结荆州刘表、共图中原之志!以此激起曹操对刘备的忌惮与杀心!“

“其二,可向曹操示好,言我淮南愿与其暂息兵戈,甚至可默许其经略豫州西部,而我军目标只在徐州刘备。”

“若曹操愿坐视我军攻刘,或甚至暗中行些便利,我淮南愿以钱粮酬谢,或将来共分徐州之利!”

杨弘此计,可谓毒辣,若能成功挑动曹操对刘备的敌意,甚至形成默契,那么袁术攻徐州的压力将大减。

阎象闻言,却再次反对:

“此计太过凶险!曹操乃虎狼之辈,与其谋皮,无异于引狼入室!”

“其若假意应允,待我军与刘备两败俱伤时,再行吞并,如之奈何?岂能向曹阿瞒示弱?”

袁术听着两派意见,内心权衡。他既想立刻报复刘备,又担心曹操背后插刀。

杨弘的计策虽然冒险,但若成功,收益巨大。最终,他的骄横和复仇之心占据了上风。

“好了!”

袁术打断争论,决断道:

“阎主簿所言,老成持重,然未免过于谨慎!杨长史之计,虽险,却可试之!”

“即刻挑选使者,备厚礼,秘密前往曹操处,依杨长史之策行事!”

“同时,张勋、桥蕤等部,继续备战,加强侦察!待使者回报,或曹操处有明确态度,再定大举进军之时!”

就在这时阎象说道:

“将军,我等或可从汝南派遣一支兵马直插陈国,切断关羽退路,届时在淮南之关羽必成孤军,进退失据。“

听到了阎象的话,袁术点了点头:

“准!命张闿率精兵八千从汝南进入陈国!若有必要之时,可将刘宠除之!

引发天下骚乱,让视线都聚集到豫州!”

张闿出列领命:

“遵命!”

就在这时,杨弘建议道:

“如果此番在淮陵能胜刘备,则关羽乃我囊中之物,若不能胜刘备,反被击败,则张闿可令我军再行谋划!”

袁术的使者带着重礼和杨弘的密策,一路小心翼翼,避开各方势力眼线,辗转抵达兖州鄄城。

此时曹操正忙于筹备西迎天子之事,闻听袁术遣使来见,颇感意外,遂于府中召见。

使者见到曹操,毕恭毕敬地呈上礼单和袁术的书信,信中极尽委婉。

先是对曹操的“功绩”表示“钦佩”,随后便切入正题,大肆喧染刘备在汝南招兵买马、收纳黄巾、其势渐涨的“威胁”,并暗示刘备与荆州刘表往来密切,有觊觎中原之心。

最后,提出了“共击刘备,分治徐豫”的诱人提议,并表示淮南愿为此提供钱粮支持,甚至默许曹操对豫州西部的控制。

曹操不动声色地听完使者的陈述,又仔细看了书信,脸上看不出喜怒。他并未立刻回复,只是淡淡道:

“袁将军美意,操心领了。然此事关系重大,需与麾下商议。贵使远来辛苦,且先驿馆安歇,容后再议。“

使者退下后,曹操立刻召集心腹谋士荀彧、程昱、毛玠等人商议,程昱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不屑:

“明公,袁术此人,骄狂无谋,刻薄寡恩,其言岂可轻信?此必是因汝南之事受挫,又惧我大军,故行此挑拨离间、借刀杀人之计!欲使我与刘备相争,彼好坐收渔利。”

毛玠也赞同道:

“仲德所极是。袁术乃冢中枯骨,其势虽,然根基虚浮,迟早必亡。”

“与之联合,有损明公声誉。且刘备虽得汝南,然其力尚弱,首要威胁仍是北方的袁绍与眼前的迎奉大计。不宜节外生枝。“

然而,荀彧却沉吟片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明公,袁术之计虽毒,然其言亦非全无道理。刘备,人杰也,有关、张万人敌,今又得高弈等谋士。”

“若任其在徐州、豫南站稳脚跟,确为日后心腹之患。志才临终之言,犹在耳畔。”

他话锋一转,继续道:

“然,我大军重心在西,此刻确不宜与刘备开启战端。袁术此议,我亦不可应允,以免为其火中取栗。虚与委蛇,加以利用。”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

“文若之意是?”

荀或从容道:

“我可表面应允袁术,或至少态度暖昧,使其以为计策得售,放心大胆去攻刘备。”

“如此,既可令二虎相争,明公身为猎人得利,消耗彼此实力;亦可为我军西迎天子、北防袁绍争取时间。“

“待其两败俱伤,或我可从容收取徐州,或可专注解决北方袁绍,主动权尽在我手。“

程昱皱眉道:

“文若此计虽妙,然若刘备迅速败亡,袁术尽得徐州,其势大涨,岂非养虎为患?”

荀彧微微一笑:

“刘备非易与之辈,且有高弈辅佐,袁术纵能胜之,亦必是惨胜,元气大伤。”

“届时,明公以天子名义,或讨伐不臣,或招抚刘备旧部,皆可轻易制之。”

曹操听罢,抚掌大笑:

“善!善!若深得吾!便依此计!”

他当即定下策略:对袁术使者,不明确答应,也不断然拒绝,以“需详加考虑”、“待天子事定后再议”等言辞敷衍,并收下部分礼物以示“友好”,吊住袁术的胃口。

同时,密令夏侯敦、于禁等前线将领,对袁术和刘备的边界冲突采取“坐观”态度,不予干预,但需密切监视战局发展。

袁术使者带着曹操模棱两可的回复和“友好”的姿态返回寿春。

袁术虽未得到曹操明确出兵承诺,但觉曹操态度“友善”,且未加反对,便自以为得计,更加坚定了先行解决刘备的决心。

“曹孟德亦畏我兵威!既如此,便可放手对付刘大耳了!”袁术得意洋洋。

下令张勋的水陆大军做好出击准备,同时催促庐江桥蕤部、以及广陵方向的孙策加紧行动。

然而,袁术并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入曹操和其谋士们设下的圈套。

一场由淮南主动发起的、旨在复灭刘备的战争,其最大的受益者,很有可能并不是他,而是那个被他当虎的兖州牧。

而,高弈不理解的事,为什么袁术明明是四世三公,却偏偏要与那些山匪水贼土寇为伍,不去学曹操,明明有着全天下较为富庶的地盘,却做着最无谋的事情。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真不想修仙啊! 西游:从与猴子结伴拜师开始 我在诏狱摸尸成就长生 新生代:我要去当反派了 凡人苟道之我欲登天 华妃重生之回到火烧碎玉轩前三日 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刚到漫威,开局怒怼钢铁侠! 斗破:天才史学家 星穹列车:我成了世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