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木头车轮,林逸兴拉着架子车,和父亲一起赶往河滩鸭棚。
林逸兴之前搭竹棚,还剩下不少竹子,现在要用架子车把它们拉到玉米地那边。
到了鸭棚,两人开始往架子车上搬竹子。
这番动静自然惊动了正在做午饭的刘桂枝。
她看着父子俩不去挑水浇地,反而跑来搬竹子,忍不住追上来问道:“你们爷俩这是闹的哪一出啊,地里浇水的活干完了吗?”
“问你们话呢,搬这些竹子干什么?”
林卫东抹了把汗,解释道:“逸兴说要做一个水车,用河水自动浇地,我们在搬材料。”
“水车?自动浇地?”
刘桂枝一听,顿时就急了,冲着林卫东就数落起来,“你真是老糊涂了,逸兴他小孩子家异想天开,你怎么也跟着瞎胡闹?”
“这什么水车,听都没有听说过,还自动浇地,你是在做白日梦吗?”
“一天天的,净眈误工夫,那地里的玉米还要不要了?”
林卫东被老婆骂得有点尴尬,扭过头刚好看着林逸兴努力干活的样子,心里有些欣慰。
他转过头,对刘桂枝说道:“桂枝,你看逸兴现在干活多卖力。”
“我想,只要他肯动脑筋,肯下力气干活,就算这水车最后没成,今年玉米真的因此减产,那就减产吧。”
“我愿意用今年的收成换逸兴的勤快。”
刘桂枝顺着丈夫的目光看去,看到儿子认真和投入的模样,到了嘴边的埋怨话突然就噎住了。
她愣愣地看着,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嘟囔了一句:“……你们爷俩就折腾吧。”
刘桂枝转身回灶边看火去了,算是默许了这场“胡闹”。
林逸兴搬完竹子,又从自己住的竹棚里翻出了各种工具和麻绳,把它们放到架子车上,启程往大哥家的玉米地赶。
父子俩回到玉米地边时,发现那里已经围了好些人。
其中王翠花的嗓门最大,她指着木头车轮问:“你们说,村长把这老古董扒拉出来干什么?”
“这都多少年的老东西了,它当柴火,都嫌不好劈呢。”
赵卫国回答:“翠花嫂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逸兴说了,要用这玩意儿做个什么……”
“水车,对,浇地用的水车。”
“你们谁知道水车是个什么东西不?”
周彩凤迟疑了一下,不太确定地说:“在水里走的车?”
王翠花立刻嗤笑一声,接道:“在水里走的那是船。彩凤你咋想的啊?”
周彩凤被当众抢白,脸色一下子涨红了,没好气地怼回去:“那你说是个什么?你懂你说啊。”
王翠花“我……我……”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正好这个时候,林卫东和林逸兴拉着竹子过来,王翠花象是看到了救星,连忙高声说:“哎呀,村长来了,让村长说,村长肯定知道。”
众人围了上去,周彩凤落在最后,脸色不太好看。
林卫东看着围过来的村民,有点奇怪:“咋都围这儿了?地里的活都干完了?”
“村长,水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啊?”
“真能自己浇水吗?”
“水车咋浇水的呢?”
听到村民七嘴八舌的问题,林卫东耐着性子解释:“水车大概就是个大大的木头轮子,靠河水冲着转,轮子上绑着桶或者竹筒,转上去的时候就舀上水,转到高处就把水倒进旁边的水槽里,水沿着水槽就能进去田里了。”
王翠花难以置信,“河水自己就能把水送上来?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
赵卫国也不相信,“听着咋那么玄乎呢?这不跟说书似的?”
虽然大部分人根本不信,但也有少数人选择相信。
周彩凤横了王翠花一眼,“既然是村长说的,那说不定真能行。村长说的事,哪一回没有应验啊”
林卫东等两拨人的声小了一些,才补充道:“这都是逸兴琢磨出来的主意,我就是给他搭把手。”
一听是林逸兴的主意,周彩凤等少数几个抱着期待的人也立刻动摇了。
谁都知道林家老二以前是什么样。懒汉一个,虽然最近好象改了,但这么精巧的东西……
大家纷纷摇头,觉得这事太不靠谱,看来今年村长家的玉米是悬了。
看热闹的兴致没了,村民们议论着,摇着头,三三两两地散去了。
林逸兴正往下搬竹子,还能听到路过的村民低声说的风凉话。
“唉,瞎折腾……”
“等着看笑话吧……”
“林逸兴那个毛头小子的话都能信,我看村长也是……”
林卫东走到儿子身边,宽慰道:“别在意他们说什么。”
林逸兴笑了笑,他是真不在意。
他现在全身心都沉浸在水车的构思里。
林逸兴拿起一块尖石头,在地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给父亲解释。
“爹,你看,从青河有水的地方到河堤,大概有六米远。”
“为了确保水车的水斗能充分舀到水,我们还得把水车往河里再推进去两米。”
“所以,水车距离河堤大概就是八米。”
林逸兴在地上画了一条线代表河堤。
“然后,从河堤到玉米地,还有大概两米的距离,这加起来就是十米了。”
“所以我们需要至少十米的水槽,才能让水车提上来的水流到地里。”
说着,他又画了一条线代表田地。
“我估测了一下,这十米的距离,田这边比河面高了大概有三米。”
“考虑到坡地的最高点和道路过人,我打算做一个直径六米左右的大轮子,这个高度和落差应该够用了。”
他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代表水车,水车上又画了十六根辐条和一个个代表水斗的小方块。
林卫东蹲在旁边,看着儿子画的图,听着他清淅的讲解,虽然有些名词听不懂,但也大致明白了要做些什么。
说话间,日头渐渐来到头顶。
在把木头车轮推下河堤之后,林卫东发话:“行了,先去吃饭,吃完饭后歇歇,晚点没那么热再干。”
父子俩回到鸭棚,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才又回到玉米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