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978从长影厂开始 > 第135章 不一样的观点

第135章 不一样的观点(1 / 1)

这一次的研讨会,是完全不同的。

主要是在会上,不会出现任何批评的声音。虽然这样的潜规则便宜了李子成,毕竟有那么多的大佬给他背书。

但大家都明白,这次的研讨会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根本目的,是要为改开做势,从文学思想领域为改开查找法理依据,

几十年后的人自然都看到了改开的成果,也见证了一个腾飞起来的中国。但在这个时代,改开的信念可没有那么充足。

还有许多人没有从旧思想中走出来,也有许多人对新鲜事物存在怀疑。

毕竟那可是坚守了许久的东西,说改变就改变,会让人接受不了的。

尤其是改开之下,需要靠近西方社会,更让许多人本能地抵触。

从前的宣传里,西方国家几乎和魔鬼划等号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是人人深谱。

这也是为什么改开之后,中间经历了长时间的反反复复。

一会儿高潮,一会儿低谷,有许多人今日是争相宣传的先锋,再过不久甚至变成了阶下囚。

只能说,时代的大潮下,人的命运也变得很奇妙。

原本的历史中,这一个时期的文学是不太能指望的。

文学作品能对过去进行批判,否决其法理性,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相比起发展的趋势,文学界的认识是明显落后的。

后世许多人都因此而批判中国的文科专业,觉得一无是处,严重拖了国家的后腿。

其实这其中也有时代的因素影响在里面。

要知道在特殊时期,文科领域是遭遇破坏最大的,属于绝对的元气大伤。

这种伤害想要弥补,必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国家也看得到这一点,显得远比普通民众更有耐心。迟早有一天,文科领域会追上国家发展步伐的。

李子成和他的《伐木人》的出现,无意中给国家的战略方针提供了文学和思想领域的推力,于是就被推了出来。

其实说起改革文学,最为人所熟知的,肯定是《乔厂长上任记》。

但《乔厂长上任记》的内容过于单一,虽然讲述了一些现实问题,却没有从精神领域对改革进行扩展。

当下的中国,与基本的改革方法相比,推动改革思想的宣传和认可,显然更加重要。

而这,就是《伐木人》的意义。

《伐木人》通篇没有提到改革的事,但字里行间所宣扬的精神,无不暗合当下的现实。

在张光年之后,秦照阳大谈特谈文中的精神属性,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书中的许氏父子,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结局。李子成小同志,你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是否存在这样的对比?”

谌蓉没有发表观点,反而问起了李子成。

她的问题,让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作者身上,

被那么多大佬盯着,李小琳、公沐等人为李子成捏把汗的时候,他却很是淡然。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部老电影,叫《大浪淘沙》。讲述的是大革命时期,面对着反动派的气焰日盛和血腥屠杀,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分别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有人立场坚定,坚持革命;有人信心动摇,选择了逃避;有人经受了血与火的锤炼,

成长为了坚定的战土;有人在威逼利诱面前,做了可耻的叛徒;有的人不被理解,但却始终坚持信念;还有的人左右摇摆,难以扶择。

虽然如今的形势远不如大革命时期那么的残酷和艰难,但我要说的是,任何变革之下,都会催生出不同的选择。

这其中有的好选择,自然也有坏的选择。

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

只有明确了这些,那么在前进在的道路上即使出现任何波折,我们也不会动摇,始终坚定地走下去。”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只有沙沙沙的写字声。

一开始,大家都不觉得李子成一个小年轻能说出什么振聋发的话来。但是这一番话,甚至让在座的人也不禁为之茅塞顿开。

其实对于上边很重视《伐木人》这件事,即便是坐在会议室里,还有许多人很是不解。

毕竟这篇文章通体看下来,没看出来和改革有什么联系嘛。逼的大家不得不绞尽脑汁,努力往上面凑。

也就是在座的这些人都认可改革,否则的话说不定有人都要发作了。

但李子成提供的角度,让许多不解的人也通透了。

特殊时期结束后,事实上在思想领域确实很混乱。而且也不是一下子扭转过来,其中还经历了两年的僵持。

最终还是老人家一举定乾坤,改开才成为基本国策。

但是在现实里,有许景由这样的人吗?

不但有,还很多。

各种想尽办法想要出国的人,身上都有许景由的影子。

甚至一度在社会上形成了不好的舆论,让人们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中国是没有希望的。

哪怕就是留下坚守的人,在面对发达的国外时也难免气短。

试问这样的思想之下,改开还会那么容易吗?

也许,这就是《伐木人》存在的意义。

巴老作为李子成的领路人,这个时候自然要把话题引导好。

“那你觉得,许灵均这样的人可以实现他的理想吗?面包会有吗?牛奶会有吗?”

这是书中引起争议的一个地方。

作品面世之后,颇有一些言论对许灵均的这番话之以鼻。

话里话外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悲观思想作票,或出于自卑心理,或出于其他的目的。

巴老的想法,就是要通过本次的研讨会,解决掉这个疑难的点。

他已经想好了,如果李子成回答不上来,他就要亲自出手了。

可为了今天的研讨会,李子成做了充足的准备。

别人没指望他能有什么表现,但他自己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哪怕他从未想过要在文学界走的多远,但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没有人嫌弃自己的成就太多不是嘛。

他从包里拿出稿子,通过这样的动作表现自己的郑重,也成功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个年轻人还真有想法?

“我始终坚信,面包一定会有的,牛奶也一定会有的。”

这是引言,不需要别人提问,他就继续下去了。

“因为我们的国家足够贫穷,也足够落后。”

嗯?

在座的人都傻眼了。

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对?

贫穷和落后不是坏事嘛?

怎么听他的意思,贫穷和落后还成为美事了?

李子成微微一笑,对自己的铺垫很满意。

“事物之间是可以进行转换的,也是对立统一的。贫穷和落后固然是一个国家的困境,但也为一个国家的腾飞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疑问就是,改开能成功吗?西方国家会帮助我们吗?我们在国际经济当中处于劣势地方,这个差距该如何弥补?”

他顿了顿,甚至还喝了一口茶水。

嗯,为了今天的会议,准备的是好茶。

不是高沫。

只是看他喝茶的动作跟老干部似的,不少人都满头黑线。

你倒是说啊,停在这里,是在起点学过断章吗?

好在李子成比较有良心,迅速继续了下去。

“正因为我们贫穷和落后,所以我们的改开就一定会成功。西方国家不管是自愿的,

还是出于其他的想法,都会在经济发展方面帮助我们。这里涉及到一个内核问题,那就是当一个地区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巨大的财富。这个财富总量,将会吸引着国际资本敢于无视任何阻碍而投身其中。而这,就是我们改开一定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实这个理论,也是李子成在前世完整经历了几十年的磨砺后,才慢慢想通的。

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政策,给了他巨大的启发。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崛起,在工业革命和思想解放的前提下,其实少不了的就是掠夺和殖民。

从全世界各地抢夺了大量的财富以供养自身,这才造就了西方国家的强大。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却出现了不通过战争和掠夺而富裕起来的地方。

比如日本的重建,比如韩国的汉江奇迹,比如亚洲四小龙,也比如中国。

这些没有通过战争和掠夺崛起的地区,显然表明了国家的富强和发展,是存在其他路径的。

这些二战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从发达国家承接了大量的产业,从而促使了自身的发展。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

吸引外资,其实也是一种产业转移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

发达国家为何要将产业转移到这些地方呢?

发达国家在做善事吗?

是为了腾空旧有的产业,为新产业提供空间吗?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经过长久的观察和研究,李子成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究其根本,就是他刚才说的那番话。

一个国家和地区,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裕的过程中,才是能够产生最大财富的时候。

而这,才是发达国家转移产业的根本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取财富。

只不过这种产业的转移,必然会帮助落后国家崛起而已。

在这里,李子成提出这个观点,也是为了帮助国家坚定信心,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从而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无法收容 使命的代价 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铠甲:人在大宋,幽冥魔是什么鬼 空间囤粮,拐个王爷来种田 休夫逃荒:奶奶带我穿越吃肉肉 让你办军校,你佣兵百万震慑鹰酱 长姐回家,不愁吃穿的感觉真好 女帝后宫皆绝色 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