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桌上,贺知秋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在接受了价格、产能和付款方式这三项最为苛刻的条件后,他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谈判技巧,最终成功促使台积电在“限制与其他代工厂合作”这一条款上做出了让步。
当然,这份让步并非源于对方的善意。台积电谈判代表在签字时不经意流露的神情说明了一切——他们深信,除了台积电,全球再没有第二家代工厂能愿意接下这个看起来有些鸡肋的订单。
在预付了高达14亿美元的首批代工费用后,橙子科技与台积电的代工协议终于落定。
合约的墨迹未干,李焕便带着贺知秋直飞上海,拜访了中芯国际总部。对于这位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潜在客户,中芯国际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首席技术官杨仕宁亲自在总部大楼门口迎接。
然而,再高的接待规格也掩盖不住冰冷的技术现实。在深入的技术交流会后,李焕的心沉了下去,而更让他感到沉重的,是从杨仕宁坦诚的沟通中窥见的、中芯国际在2014年所面临的严峻困境。
会议室里,杨仕宁没有用华丽的ppt粉饰太平,而是直接在白板上画起了技术路线图。
“但随着台积电等巨头不断降价挤压,我们的利润空间正在迅速收窄。我们陷入了'技术落后-利润薄-研发投入受限-技术更落后'的负向循环。
听着这番坦诚之言,李焕沉默了。他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代工厂的困境,更是整个华国半导体产业在向上突破时共同面临的缩影。
从中芯国际总部大楼走出来,上海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却驱不散李焕心头的阴霾。他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感——面对中芯国际这样一艘深陷泥潭的巨轮,即便他怀揣资金与诚意,也感到无处着手。
那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多方博弈下的战略摇摆,以及根深蒂固的技术瓶颈,像一团乱麻,远非他一个外部资本能够轻易解开。
“难道就这么算了?”坐在车里,李焕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有不甘。他理解杨仕宁的坦诚与无奈,但理解并不能解决他面临的芯片制造难题。
商业谈判暂时陷入僵局,再加上既然到了上海,那索性和杨玥见个面。他拿起手机,拨通了杨玥的电话。
“喂?大忙人,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电话那头传来杨玥轻快的声音,带着一丝调侃。
“我到上海了,心情不太好。有空出来坐坐吗?就当……陪我散散心。”李焕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疲惫和坦诚。
杨玥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情绪的低落,立刻收起了玩笑的口吻:“给我地址,我马上到。”
一小时后,两人在外滩附近一家能看到江景的咖啡馆碰面。杨玥听完李焕简略描述了在中芯国际的遭遇,看着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凝重,轻轻叹了口气。
李焕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留给华国芯片产业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若不抓紧突破,等到贸易摩擦升级,恐怕连追赶的机会都会失去。
不过杨玥真诚的关切还是让他心头一暖。就在他刚要开口时,手机响了起来——是贺知秋的来电。
“行,把地址发过来,我这就过来。”李焕闻言立即答应道。
能让贺知秋称之为芯片届的重量级前辈,那着实不多,李焕也大致猜到了这个人到底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