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嘛?”李焕扫了一眼其余众人。
蓝云柏作为手机部门的直接负责人,当然是希望芯片的价格越低越好,可他同时也是橙子科技的执行副总裁,自然明白李焕这个决定的意义。
“没问题。”蓝云柏爽快的答应下来。
“我这边也没问题。”贺知秋犹豫片刻后也答应了下来。
“蓝总,和手机部门的人交代下去,对于自有芯片的质量,不能因为是自家产品而放松把控,该严格的时候务必严格。”李焕见二人答应下来,当即交代道。
“行,我会交代下去。”蓝云柏答应道。
“好,那最后一个问题,代工厂确定。”李焕竖起一根手指对着众人说道。
贺知秋切换投影,神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现实情况已经非常明确。中芯国际的32纳米制程工艺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据可靠评估,至少需要12到18个月才能达到量产要求。
“至于说三星,恐怕不会接我们这个单。”
他停顿片刻,环视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缓缓说出那个不得不接受的结论:\"因此,无论是从技术成熟度还是量产进度来看,我们实际上只剩下一个选择——台积电。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低语。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选择台积电将承担更高的代工费,这将使本就不乐观的芯片部门成本状况雪上加霜。
然而三天后,当贺知秋带着谈判结果回到公司时,整个橙子科技管理层都被激怒了。
台积电虽然同意为璇玑芯片代工,却提出了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条件:
首先在价格方面,由于璇玑芯片的订单量未达到规模效应,代工单价比其他同类型芯片高出五个百分点。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台积电要求全款预付后才同意安排生产。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价格刚性条款:代工价格没有任何协商余地,且台积电保留因\"市场情况变化\"单方面提价的权利。
而在技术限制方面,合同中包含了大量限制性条款,明确禁止橙子科技在未来与其他代工厂就同款芯片进行任何形式的技术合作。
谈判过程中,当贺知秋就芯片设计的几个特殊工艺需求进行咨询时,台积电的技术负责人只是淡淡地回应:\"贺博士,我们的标准工艺已经经过无数产品验证,是最优解决方案。建议你们调整自己的设计来适应我们的工艺平台,而不是要求我们为你们做特殊调整。
其他高管也纷纷表达着不满,整个会议室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而且在散会之后,这位和我对接的副总经理半开玩笑的告诉我,他很不看好我们的璇玑芯片,甚至认为我们的璇玑芯片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对于我们的这样的‘小客户’,他们没有重视的理由。”
李焕始终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规律地轻叩。待会议室里的激愤情绪稍稍平复,他才缓缓抬眼,目光扫过每一位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