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吃这个了”
迈巴赫s680的车内,陈澈扶着方向盘看向副驾驶,笑着说道:
“正好今天是工作日,应该不需要排队什么的,那边应该有位置。
秦雅南无奈又宠溺的笑笑。
全因陈澈要吃什么肉蟹煲,她都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只听到了“辣”。
吃辣,秦雅南是不在行的。
也正是因为不在行,所以有些无奈,但并不是不能吃,就当尝尝新事物了。
决定了目的地,陈澈和秦雅南聊起了正事,主要聊了聊新的公司。
半个月前秦雅南回国是因为私事,陈澈不知道她回国要做什么,但并没有阻拦,甚至给她塞了一个新的事情。
这个事情就是组建财务公司。
陈澈在大部分公司都是退隐状态,而公司发展迅速,必定面临很多问题。
比如说:贪污腐败。
虽然陈澈的公司,大部分的待遇都属于业界最好,但人性这东西…
部分高层借着权利为自己谋私,不只存在国企和政界,私企里也屡见不鲜。
陈澈为什么要进军律师行业,不是因为十分看好,而是为了服务自己,给自己的护城河添砖加瓦,保障自己的利益。
进军律师行业和进军家政、安保行业的初心是一样的,一开始都是为了服务陈澈,毕竟他有这方面的大量业务。
与其这笔钱给别人。
不如自己给自己人,顺便还能赚回一些本钱乃至发财也说不定。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公司用的放心,不止是隐私方面,而且多少沾点辩解。
只是有好就有坏。
自己的公司专业度,不能得到保证,毕竟谁都没有信心能不能做起来。
但目前来看,陈澈还挺满意。
安保公司发展起来,多少沾点运气,陈澈自己都没想到发展的这么好。
家政公司这边虽然稳扎稳打,但总体还不错,符合甚至超过了陈澈的预期。
只有法律公司,陈澈之前很担心,毕竟从头做起谁也不敢保证能做好。
不过如今倒是无所谓了。
因为陈澈有钱啊。
可以无脑拿钱砸一片市场。
律师也是人,只要条件开的好,让他们进来工作,管理就轻松多了。
毕竟律师这个行业是拿成绩说话的,从来没有听说,哪家红所是因为管理层干得好从而被推崇,这方面只要合格就行。
话说回来。
华开集团因为发展势头猛进,所以他只组建了秘书会,并没有真的限制,毕竟自己干不干净自己清楚,没必要添堵。
可完善监察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汇新财富投资这边,陈澈会组建自己的监察团队,且已经安排苏婉婷组建第三方财务公司,但他感觉仍然不保险。
尤其是他和秦雅南已经深度绑定,所以他直接让对方再组建一个第三方财务公司,用来监察燕京那边的企业。
秦雅南如今虽然不是华夏籍了,但她在金融行业的人脉仍然比陈澈强。
在这种事情上,陈澈不怕浪费钱,最好可以形成交叉监察的防护网,保障自己也保障秦雅南的利益,以免酿成大祸。
未来,华开集团由秘书会和汇新财务进行监察管控,陈澈其他的公司,由汇新财务和秦雅南的财务公司交叉监察。
加上各个公司自身的监察部门,不能说完全杜绝,起码算是一种保障。
陈澈甚至想到了,不定时请业内其他财务公司进行代查。
无论是个人查还是真正的第三方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有点伤管理层。
不过这种事情宜早不宜晚,早点说清楚省得未来管理层们劳苦功高,陈澈突然来这么一下,真的伤了感情形成惶恐。
陈澈清楚的明白,人性这东西,在管,法律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如果没有这个东西。
这个世界指不定乱成什么样。
指着人类天生善良、安分守己,无异于痴人说梦,明显不太现实。
当然了。
因为大部分公司,陈澈已经在掌控监察着财务,所以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严重。
虽然难免有一些小偷小摸,可毕竟都是新公司,还上升不到糜烂的地步。
只是这种事情是为未来计,提前考虑这些完全没什么坏处,无非就是折腾点、浪费点钱,但对于陈澈来说利大于弊。
中午十二点。
陈澈和秦雅南,连带着来熙等人一起进入滨江道这边的天汇城。
从进入地库开始,陈澈就换了话题,开始从这座商场的身上聊了起来。
很快,迈巴赫稳稳驶入地下车库,发现即便是工作日的中午,b3层也停了七成左右的车,b2更是已经是爆满状态。
一路行驶着,地库里不乏豪车,可见津门和这座商场的消费还不错。
当然,这也是没有口罩之前,口罩之后没有改变,估计一层都停不满。
“到了。”
把车停好,陈澈解开安全带,侧头看向秦雅南以及外面,笑道:
“走吧,在商场里把所有事办了。”
秦雅南整理了一下衣襟,等两人下车,来熙等人继续保持着一定距离。
坐进电梯,平稳上行。
不久,商场内部精致的装潢与熙攘的人流透过玻璃轿厢映入眼帘。
“南姐,你是第一次来天汇城吧?”
陈澈观察着四周,开口询问。
秦雅南却道:
“陪阿姨她们来过一次,这座商场地理位置不错,硬件底子也非常好。”
陈澈闻言没有太多意外,而是顺着着这个话题,继续往
“确实不错,我最近和朱秘书考虑华开的发展时,研究一些宏观数据和国际案例,有了一些感悟,说给你听听?”
秦雅南的眉梢轻轻一动,表现出兴趣,她感觉陈澈不是只为了说说。
肯定有什么要表达的东西。
随着秦雅南点头,陈澈带着她走出电梯进入六楼,目光扫过前面轻声道:
“我觉得,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过去那种依赖土地增值、靠跑马圈地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商业地产模式,它的惯性虽然还在,但动力衰减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这一点映射了很多行业。”
秦雅南闻言陷入思索,但不妨碍两人走在一起,穿梭在商场里面。
陈澈继续用分析的口吻说道:
“南姐你看,现在咱们国家人口结构在变化,政策导向也更强调房住不炒和实体经济的质量,更重要的是…”
说着,陈澈指了指自己的手:
“随着5g研发成功,等商用推广就是这一两年了,移动互联网的渗透速度已经远超想象,所以有了小象科技,前几年是外卖,未来买菜都能半小时送到家,这种对消费习惯的重塑是颠覆性的,所以我推测未来五到十年,商业地产的逻辑会彻底改变。”
口罩,对人类影响挺大。
其实口罩有点冤,它只是一个背锅侠,主要还是产业和环境不一样了。
就拿商业地产里的房子、酒店、商场口罩过后腰斩下跌,险些崩盘来说,口罩只是一个导火索,不是问题的关键。
主要的问题有两点。
一是有效生产需求不足。
二是经济逐年放缓。
人口红利推动了科技和产业发展,可科技却很容易背刺人口。
这是华夏很容易遇见的问题,口罩的横空出世加速了这一现象,所以尽管上层调控得当,还是出现很多行业哀嚎的一幕。
不可否认的是,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而上层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
可经济放缓是全球格局,在不殖民、不劫掠还被制裁管控的情况下,势必满足不了全部人,这都是未来发生过的。
上层有上层的动作。
站在宏观角度,对于未来消费趋势,会大致出现两条线。
一是大部分人不再盲目消费了。
二是一部分人仍在疯狂消费。
看见这两点,就是陈澈未来对于商业地产的布局大致框架。
一方面走亲民、性价比路线。
一方面走高端路线。
作为普通老百姓,大家总觉得口罩以后经济不好了什么的。
其实经济恢复的速度不慢,未来的消费仍然在增长,只是在疯狂消费的人,变成了一小部分,他们超出的消费额,甚至弥补了大部分人不再消费的那一部分。
其实这就跟陈澈在美国炒股一样,钱还是那些钱,只不过被他一个人赚走了很多,真正说经济不行,也就是那几年,后面华夏的消费水平依旧十分的可观。
只是消费群体、习惯。
和口罩前有些许的差别。
说了这么多,其实陈澈真正想跟秦雅南表达的,就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格调。
这些需要秦雅南理解。
虽然说起来,秦雅南也不会亲自管理那些产业,可陈澈把她当成了贤内助。
陈澈一半公司,都跟秦雅南深度捆绑,两人必须统一战线。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秦雅南喜欢听陈澈讲这些,也算是两人交换信息。
另外陈澈如今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需要南姐帮忙之前,就会着重讲一下他所面临的问题,做一个铺垫。
陈澈确实需要秦雅南帮忙,因为他如今不缺钱了,不想再走钢丝。
并购广泰集团的方式不变,不过为防止其他人进来插一脚,陈澈需要秦雅南帮忙,请那些央行进来背书、筑城。
虽然陈澈知道,这些人脉关系主要是唐韵的,可他不好意思跟唐韵开口,由秦雅南说这些,然后再感谢唐韵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