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取出后,李宝儿并没有停下来,她把两个孩子的胎盘一 一地取出,将腹腔里的血水用棉布吸收干净之后,再用酒消毒了一遍。
处理好之后,才开始用小菊递过来的针线缝合刀口,李宝儿一层一层的开始缝合,她缝得十分的认真而仔细,里层缝合的疏一点,外层缝合的密一点,缝合之后的线头都露在外面,放在外面好拆线。
而且在每一层的刀口处都涂了金创药,这样伤口好起来快一点,且不容易感染。
刘老先生一直远远地观察着,看这个孩子气定神闲的做着,好像以前做过似的,但看她那么小的年纪,立即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也就听他师傅说过这件事,没想到真的被这个小丫头做成了,要是普通的村野人家,定是没有人敢让她这样做的。
不过现在看来,这丫头倒是胆大心细的,看来定是吃这碗饭的料。
又是过了半小时,李宝儿才把刀口缝合好,给外皮用酒消了毒,涂了金疮药。用绷带绑好,这才站起来直直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忙活了半天,累得浑身是汗,腰都腰断了,肚子也饿了。
七天就可以拆针线了,到时候我来帮她拆。
小菊对自己当初自己差点看不上的李宝儿,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要不是李宝儿的胆大心细,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啊。
她对李宝儿的吩咐认真地记在心里。
“如过一切顺利。三天后可下床活动一下,不要走太多,稍微活动一下即可。
“是想请您帮忙检查一下我相公的左腿,看恢复的怎么样了。
“他就在外面,是被木棍压的。
说完这些,李宝儿就出门了,小菊把刚才屋内发生的事都告诉了老爷,杨老爷连忙抱拳行礼。
刘老先生开好药房也出来了,杨老爷同样表达了感谢之情。
“老朽惭愧啊,都是小姑娘救的人。”
刘老先生走到前院,看见李宝儿和萧谨言在等他,他也就坐了下来,好好给萧谨言把把脉,又用手把伤口处摸了摸。
于是李宝儿他们就告辞准备回家,杨老员外再三表达了感谢之情,还叫老夫人拿来二百两的银票,送给宝儿,李宝儿无论如何也不肯收。
”另外还请您派人把我们送回去。
刘老先生见李宝儿没收任何诊费就走了,心中大加赞赏:\"这个小姑娘遇事沉着冷静,胆大心细,不为金钱所动,如果学医,实乃万民之福啊。
一路上李宝儿有点累了,一句话也没有说,困得直是打盹,萧谨言害怕她磕着,就把她搂在膀弯里,让她睡个踏实。
只是作为小财迷的她,为何不要杨老员外的诊金呢?今天救人的事真的是凶险,如果出了意外怎么办呢?这小丫头还有多少技能我不知道呢?就她学的一点点能救这么多人吗?
带着这么多疑问,萧谨言一路在思考着该怎么问她呢?
回家路总是很快的,李宝儿倒是踏踏实实的休息了一会,下车后她和赵四管家说好,七天后的早晨在路口等她,她可不想这么招摇。
今天的事,别人问起来也好解释的,就说是把萧谨言带上街上检查的。别人也不好多追问什么的。
婆婆张玉花一听萧谨言恢复的很好,心情很是舒畅,再听说,李宝儿剖腹取子救了杨家母子三人,惊得张大了嘴巴,\"闺女啊,你的胆子好大啊\/\"
“以后这些凶险的事少做,吓死人。
“在学医的人眼里正常,只要有一点希望,都要尽全力去救治病人的。那管凶不凶险啊。”
七天后的早晨,李宝儿早早的就来到了路口,萧谨言不放心她一个人去,也跟着她一起在路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