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新党得势(1 / 1)

太和殿內,金光交映,肃静如压顶山岳。

当户部郎中秦庸的奏策声落下之际,整个朝堂再次陷入一阵短暂的凝滯。

新党的连番出击,如同寒潮扑面,节奏紧密、攻势不止,连老谋深算的清流阵营都被逼至悬崖边上。

许久未动的许居正终於缓缓走出列位。

他一身中相朝服,银须飘拂,望向萧寧的目光沉稳却带著一丝藏不住的焦虑。

“陛下——”

他拱手一拜,语气比以往更为沉重:“臣以为,林尚书之『六策』,虽言皆合理,策亦紧迫,然其背后权利结构之变,实难不惹人疑。”

“『封总令制』若行,恐地方政令为人所控。”

“『吏审堂』之设,表面为察治,实则为权中之权,恐扰三省之纪。”

“再若『巡政使』之议、『军讯內使』之策,皆非朝廷本制,而为党派私谋。”

“臣等身为辅国之臣,实不忍见此等改革之名行私利之实!”

话音一落,殿中再起波澜。

而许居正並未止步。

他声音洪亮,再次上前半步:“若陛下今日採纳此策,虽一时得民心之声,然三月后,民赋转重,政不下达,诸郡失序,诸吏无章,届时,不仅百姓痛苦,更有国运动盪之忧!”

霍纲也终於再忍不住,踏前一步,隨之附和:

“臣等皆是陛下登基前便侍奉左右之臣,今日所言,无他私心,唯惧朝纲毁於一旦!”

“这『新策』实为圈权之术,一旦放任,不出两年,吏部、户部合控天下之人、財、政,臣子虽有异议,亦將难以上达天听!”

他面如铁石,声音如钟:“陛下三年平乱立威,若在朝堂上被人暗施手脚,那实为不智之举!”

郭仪亦向前一步,低声沉道:“林志远等策中用意深沉,手笔之妙,在於听来无懈可击,然其中暗藏的『绕制』与『绕命』,臣三夜未眠,方识其五处机关。”

“若非有心人预设此局,怎会藏得如此之深?”

三人齐出,清流阵营其他朝臣也隱隱欲动,有人已按不住心头义愤,低声附和。

“不错,林志远此策绝非纯善。”

“封总令制、巡政使岂不都是跳出朝制之外的独门架构?”

然而,就在这群清流纷纷出列,眾志成城之时——

金龙之上,那本一直沉默不语、似在听策思量的帝王,忽地抬起了头。

眸光如电,望向朝堂之上。

“——够了。”

仅仅两个字,如雷贯耳!

许居正、霍纲、郭仪等人齐齐一震,不约而同地止住言语。

只见萧寧缓缓起身,朝服猎猎,目光冷峻如霜,俯视眾臣,一字一顿:

“你们是不是太过分了?”

此言一出,清流阵营眾臣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萧寧却已迈步而下,步步震阶,声音陡然拔高:

“朝会之上,听策议政,本是国家大事。朕未曾下旨,你们便急不可耐地当堂质疑,连户部尚书之策未曾评断,你们便急著给人定罪。”

“这改风日,到底是听策还是看你们几人爭口舌之勇?”

“许卿、霍卿、郭卿,你等在朝多年,自视清正,口口声声言为社稷,实则——”

他眼神一寒,厉声道:

“你等一贯倨傲自持,视新党为小人,视年轻官员为无能,连朕你们也从未真正信任过!”

“自朕即位以来,你等三人掌中枢,布朝政、控六部、握大柄可朕问你一句,你等——可曾真正服过朕?!”

“在朕未起於军中之前,你等如何议论?”

“——『紈絝子弟,空有王位』,『只会舞剑,不通朝纲』,『大尧之殃』!”

“你们从未信我,甚至从未把我当成真正的天子!!!”

这番话,一句胜过一剑!

许居正脸色大变,急忙俯首拜倒:“陛下息怒,臣等绝无不敬之意!”

“绝无不敬?”萧寧冷笑。

“你等一次次劝我退兵,一次次劝我避战,一次次劝我『三思而后行』——你们所谓的三思,不过是藉口!”

“不过是不信我!”

“改风日,百策齐出,诸卿可言,我亦可择。”

“朕若择林志远之策,不是因为他是新党,是因为他之策,確有章法,条理清晰,有利可见。”

“而你们三人呢?除了指责与否定,又提出何策?”

“有良方者,当堂献之;无良策者,只知唇枪舌剑,尔等配做三公?”

许居正、霍纲、郭仪三人齐齐跪地,一时竟无法辩解!

整个太和殿上,群臣俱惊。

新党眾人面面相覷,隨后不动声色地低下头,眼神中却已闪现胜利的光芒。

林志远唇角微扬,低声轻嘆:

“果然他是信了。”

此刻,没有人注意到,殿后最角落里,太常寺少卿、年纪轻轻的沈仪,脸色变了又变,拳头早已紧握在袖中。

——今日之变,恐將掀起滔天巨浪。

而龙椅之上,那双冷漠的帝眼,却渐渐收敛起一切锋芒,只留下无可置疑的帝王冷意。

“尔等——”

“闭嘴罢。”

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言。

堂前之日,仍明朗无云。

可天下眾心,却仿佛坠入了一个阴影未曾散去的深谷

——大尧,或许要变天了。

边孟广见此,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身为兵部尚书,脾气本就爽直的他,再次站了出来!

只可惜,才说一句,就再次被打断!

太和殿內,朝气肃杀。

隨著边孟广被陛下当庭斥责,整座朝堂瞬间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之中。

那一刻,文武百官无不屏息凝神,心中皆泛起了异样的涟漪。

边孟广身为兵部尚书,一向是朝堂之上敢言敢諫之人,性情耿直,铁面无私。

今日能在改风日这等场合站出驳斥林志远的“改革”之策,既是职责所系,也是出於忠心。

然而,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是——

陛下不仅未作沉吟,竟是毫不掩饰地当眾发怒!

那一瞬,太和殿的温度仿佛骤然降低三分,朝臣们脑中迴响的,唯有那句陛下冷斥的怒语:

“边爱卿,此处是金鑾殿,不是你兵部衙门!你这等武將,只会以力驭人,又懂什么国计民生?朝纲律法?”

“你可知你方才那番话,会寒了多少为国献策之臣的心?”

这番话斩钉截铁,毫不留情。

边孟广面色涨红,拱手半跪,沉声回道:“臣无意犯上,更无不敬。臣所忧者,乃民心之所向,朝纲之正直!”

可这句辩解,却並未能换来萧寧一句安抚。

他只是冷冷看了边孟广一眼,然后挥袖:“退下。”

四字落地,殿內死寂。

边孟广咬牙而退,回列之际,竟连步伐都略显踉蹌。

这一幕,落入朝堂两侧清流官员的眼中,却如一盆凉水兜头泼下,瞬间寒透了心底。

许居正、霍纲、郭仪等人彼此对视,只觉得眼中一片沉沉的灰色。

他们原本对萧寧抱有一丝希望——

那是一个在刀山火海中走来的帝王,一个以身犯险、带兵平乱、一剑定江山的君主。

但今日这位看似睿智强横的天子,却在短短数语之中,將所有的光芒尽数熄灭。

霍纲嘴唇紧抿,面色铁青。他低声对许居正道:“许公,看来我等真是错看了。”

许居正面色不变,只是缓缓闭目,一言不发。

郭仪则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眼神透著罕见的疲惫与痛心:“一个只能听赞不能受諫的帝王纵有万钧兵力,也难渡万民寒心。”

“这下好了,”他低声,“朝纲怕是完了。”

一旁的几位清流文官亦低头沉思,脸色或惊惧,或悲凉。

而这边的气氛一片凝重,那边的新党阵营,却宛若初升之阳,光芒四射。

林志远被陛下点头认可之后,眉宇间早已掩不住志得意满之色。

他回到班列时,一位位“同道中人”上前恭喜,低声称讚不绝。

“林大人所言精妙,果然能得圣心啊。”

“这才是真正的『辅君定策』,咱们新党今日,算是抬头了!”

“王尚书果然有先见之明,早早將林大人荐入户部,今日之功,当为首功!”

这番话自然传入了站在最前列的吏部尚书——王擎重耳中。

王擎重一袭深紫朝袍,面色含笑,眼神却始终沉静。

他缓缓拢了拢衣袖,看向殿中高座之上的年轻天子,心中浮现出一句评语:

“不错,的確是个懂得识人、也懂得护短的君主。”

萧寧那毫不留情的一句斥责,几乎是將清流打得措手不及。

而这,正是王擎重想要的局面。

朝堂之上,不需要太多清言直语。

需要的,是能顺著帝王之意,做出“成效”的人。

王擎重站在新党的最中心。

他一直低调,但在孟党覆灭之后,他才是真正掌握了吏部大权、调动朝中中层官员网络的幕后枢纽。

而今,他与林志远为首的“实绩派”新党,势头正盛。

他们提出的种种“改革措施”,表面上看无一不为民著想,如—— 减免徭役以“用工折俸”,实则引入大量“转役金”,中饱其私;

主张將边防粮税集中於户部统一调配,实则架空兵部统辖;

又如通过“考绩法”,將地方官员政绩直接上报於吏部评议,剥夺监察御史的实权

这些条例,每一条细细分析,都暗藏玄机。

可偏偏条条都言之成理,设若普通人听来,甚至会觉得拍手叫好。

——这便是新党的手段。

许居正紧紧盯著林志远的背影,眼中划过一抹锐光,却终究没再开口。

他知道——

今日已是定局。

他们清流之人,虽满腔热血,但对这位新帝,已然失去了信任的立场。

他看不到清醒的帝王,只看到一个看似威严、实则护短的小君。

而这,是最可怕的。

此时此刻,他仿佛看见了一幅图景:

朝政將被一群偽善之人所把持;律法將沦为谋利的工具;民生將成虚设;朝纲渐崩

“唉”他低低一嘆,终究摇了摇头。

霍纲低声道:“那边已夺了天子之心,我们已成孤臣。”

郭仪冷冷一笑:“孤就孤吧。”

“朝廷若真要亡,也总得有人,站在灰烬之中喊一声『別做孽』。”

而另一边,新党阵营中,笑意却愈发浓烈。

王擎重负手而立,望著高座上的年轻天子,眼中浮现出一抹极轻的弧度。

“陛下啊你可得记得,是谁今日替你稳了这朝堂。”

“来日你若有成,万望不忘今日立政之人。”

——朝堂风雨初起,正邪未明。

改风,改的是天下风气。

可若风源本污,便算千策万法,也不过是披了衣的腐烂而已。

朝堂之下,风雷隱动。无人知晓,这场“改风”,究竟会將大尧引向光明,还是坠入深渊。

太和殿內,朝阳自殿檐东角射入,金红色的天光洒落在丹墀之上,也映在那一张张错杂复杂的面孔上。

刚刚结束对边孟广的训斥,朝堂上的气氛已经微微起了变化。

许居正、霍纲、郭仪三人脸色愈发沉重,心头已有隱忧。

然而,这才只是开端。

殿內气氛尚未完全平復,那吏部尚书王擎重却忽然偏首,对著林志远微不可察地递了个眼色。

林志远嘴角浮起一抹笑意,轻轻頷首,旋即稍稍偏身,背对朝堂,像是隨意一瞥,眼神一扫,几名早已与他唱和多年的新党成员立刻心领神会,双双出列。

“启奏陛下!”一名工部侍郎躬身而出,声音响亮,神情颇为激动。

“下官以为,户部尚书林大人的政令之中,关于田赋整顿一节,实为当下之急。旧制不改,农民负重,乡官无所作为,弊端横行!应立即施行,推行到各州郡县,以收新政之效!”

“不错!”紧接著,一名礼部郎中也出列。

“林尚书所列之『府仓直达乡制』,可削弱中层盘剥,推恩於民,此策甚妙,应当立即颁行!”

“陛下,林尚书对於减丁口、裁冗官之策,更是切中要害。以往诸部积冗,空耗粮餉,此策若行,不啻斧正之功!”

一时间,声声附和,络绎不绝。

新党眾人如同早已排演过千百遍般,有节奏地、一人接一人地列出他们“改革”的诸般举措。

每一条都冠以“便民”、“节政”、“轻赋”、“肃吏”之名,听起来合情合理、顺应时局,连不少站在中列的官员都不禁暗自点头。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些策略一个比一个周全,覆盖户赋、仓储、人事、吏制、府郡权责,几乎可说面面俱到。

然而——

许居正站在百官前列,双目微闔,面容沉静,仿佛是在聆听,但实则耳中却早已嗡鸣作响。

他听得出来,这些策略看似关心民生、治理吏治,实则暗藏太多私慾伏笔。

比如所谓“府仓直达”,表面是为了防止州府中官吏贪污中饱,实则是要绕过旧制。

把粮仓调度之权下放到“新党人”控制的乡府,直接由他们掌握赋粮流通,方便他们在操作中“做帐”。

又比如“裁冗官”,其实是要以整顿为名,清除异己,將清流派系逐一剔除,换上自己人

这些,全是衣毒药。

但最让许居正心寒的——不是这些人提出的策略。

而是那高座之上,龙椅上的年轻君主,自始至终神色平静,眼睁睁看著这一切进行,没有一句质疑,没有一丝反问。

他只是静静地听著,时不时轻轻点头,甚至微微頷首,面上浮现出一抹讚许之意。

那不是深思熟虑后的沉默,而更像是毫不设防的接纳。

这令他无法不想:

“他真的懂么?”

郭仪在一侧,冷峻如铁的面容早已绷得紧紧的,目光悄然瞥向霍纲。

霍纲心中同样涌起一股沉沉的失望与无力感。

一条、两条、三条

十数条“新政”接连递上,皆由新党成员提出,无一人反对,无一人质疑。太和殿內,一派歌功颂德之貌。

朝臣们面面相覷,原本尚存一丝观望之心的,也逐渐起了动摇。

“林尚书確实能干啊,这一套一套的,我听著都有几分信服”

“新党这些年少言少语,不爭不显,如今看来却藏有深谋远略”

“若陛下真心採纳,今岁朝局,怕是要彻底变天了”

“唉,咱们这些老派之人,只怕已不合时宜”

就在朝堂群心思变之时,前排的许居正终於闭上了眼。

他原本一直在观望陛下的反应,盼望著哪怕是一点反驳、哪怕是一次试探的追问——

可是什么都没有。

那份沉默,那份讚许,那份“似是而非”的轻点头,如铁锤一般砸在他的心上。

“完了。”他心中苦嘆。

“看起来,陛下是真的被新党这套华词偽策所蒙蔽了。”

身旁,霍纲眼神锐利,却同样不再开口。

郭仪轻嘆了一声,低声呢喃一句:“不该来。”

站在他们身后的边孟广,面沉如水,眼中却有怒火隱隱翻腾。

在他的理解中,主战主武、直言直断才是立国之本。

可眼下这等充满虚偽算计的“献策大会”,在他看来无异於朝中大臣沦为奸佞走卒、朝廷规制变为利益分赃。

“陛下竟然也信了?”他不敢置信。

而高座之上,萧寧依旧安坐龙椅之中,面容沉稳,视线深邃,如同凝望著漫漫山河。

他一句话也没说。

而正是这份沉默,仿佛一道冷风,从龙椅之上,吹进清流一系的心臟之中。

此刻的新党,却早已笑靨如春风。

王擎重眼角含笑,手中玉扇轻摇,目光扫视群臣,眼中满是篤定与把握。他知道,这一场赌局,他贏了。

今日之后,大尧朝局,再无清流之地!

边孟广依旧不甘心,又一次,他站了出来。

他的一番直言,掷地有声,迴响在高殿之上。

然而,他话音刚落,便迎来天子面色一沉,话锋如刃。

“兵部尚书——”萧寧缓缓开口,声音中听不出情绪,却在一瞬压住全殿气息:

“你方才所言,空泛无据,只凭一腔愤慨,就断人施政之策,岂不荒谬?!”

“此乃改风日,你若有更良政大策,可当堂陈述,但若只是凭空抹黑,妄下断语,莫怪朕斥你无状!”

话音落地,殿中寂然无声。

边孟广一身铁骨,面色涨红:“陛下!”

他虽一向刚正不阿,然此时此刻,萧寧那如冰冷铁剑般的话语,让他心头第一次生出一丝寒意。

而这一幕,落入眾多本还立场不明朝臣的眼中,却如晴天霹雳!

不少人心中震动。

“边尚书又被驳斥了?”

“他可是最早追隨的老臣之一啊”

“若连他都不能获得信任,那我们这些摇摆不定之人岂非更无容身之地?”

“陛下莫非真信了林志远那一套?”

一个个目光悄然变幻。

原本在清流和新党之间游移的几位五品六品之臣,此刻脸上纷纷泛起了笑容,却是转头微微一躬,向新党所在之列的几位成员拱了拱手,似是无意,又似故意。

站在尚书台列中的一位礼部侍郎,忽然踏前半步,声音平和道:“臣以为林尚书所提之策,诚为时势所需,条理清晰,善法成章。”

“若得推行,既能整顿田赋,又可利国利民。”

又一位吏部主事出列:“臣亦附议。如今边地初定,若不趁机改革財政、清厘赋税,恐积重难返。”

接连几人附议,殿中风向似在悄然变化。

许居正一侧眉头深锁,目光扫过那几位出言者——

这些人,他再熟悉不过。

平日里朝会之上,多有观望之態,不偏不倚,遇事沉默。

但今日,却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新党改革,分明是在表明態度。

郭仪面无表情,內心却已生出隱忧。

“这些墙头草”他心中冷笑,“往日无所归属,如今风头一变,便赶著站队?”

霍纲也微微偏头,目光落在那几人身上,目光如刀。

可惜——此刻朝堂之上,他们已经开了口,便再也不会回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魔法觉醒,我第一系是辅助系 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我的帝国风云游戏 修仙?我靠碰瓷成圣了 高武寰宇 每日仙缘:开局捡漏长生道 奥特:从奈克瑟斯开始的成长之路 魂穿女将军,我生三胞胎打天下 大唐,开局收徒李丽质 被夺神骨,我反手嫁接了上古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