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的气氛比周晓倩想象中要自然融洽得多。
周父是个憨厚寡言的汉子,但对苏浩泽帮村里解决山药销路的事感激不尽,话也多了起来。
几杯家酿米酒下肚,他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苏老板,不瞒你说,咱们村以前就靠种田过活。可现在年轻人都觉得地里刨食没出息,一个个往外跑,像晓倩这样能在城里站稳脚跟的,逢年过节能回来看看,我们当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
他抿了口酒,语气带着期盼:“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能动弹,就守着这点地。但要是村里真能发展起来,就像现在种山药、往后种百合,有了奔头,年轻人说不定也愿意回来。隔壁孙家老二,不就是听说村里有搞头,从城里回来了吗?现在天天跟着三叔公忙前忙后。”
周母在一旁给苏浩泽夹了块腊肉,笑着接话:“可不是嘛!我当时就说让你把闺女叫回来一起干,你非舍不得,说坐办公室比风吹日晒强。现在后悔了吧?”
周父只是笑了笑,没吭声,目光温和地看了眼女儿。
他哪里是后悔,他是心疼。
闺女这次回来,眼神里多了些他看不懂但觉得亮堂的东西,他这当爹的,更不能因为自己舍不得就把孩子硬拴在这小村子里。
话题自然转到百合种植上。
周父语气带着庄稼人固有的谨慎:“苏老板,你是见过世面的。你说这种百合,真能成吗?祖祖辈辈种粮食惯了,后来种上了山药,本来以为稳了。结果唉,你说换成百合这种,就能行吗?我这心里还是有些没底啊。”
苏浩泽放下筷子,态度认真:“叔,我看了附近几块地,土质、光照、排水都适合。技术上有会农科的朋友帮忙,只要种出好品质,销路这块完全不用担心。”
这话一出,周父周母脸上的疑虑渐渐又变成了信心。
周晓倩安静地吃着饭,听着苏浩泽和父母谈论土地、作物和未来的规划,心里有种奇异的感觉。
苏浩泽的出现,仿佛在她“都市白领”和“农家女儿”两种身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他展现出的那种与土地、与人真实连接的工作价值,正是她在冰冷格子间里遍寻不获的。
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
饭后,车也被李师傅修好了。
苏浩泽告辞时,周父周母千恩万谢地送到院门口。
月色如水,洒在安静的村路上。
周晓倩陪苏浩泽往前走,真诚地说:“苏老板,今天真的谢谢你。不光是今天晚饭你陪我爸聊天,还有……你或许不知道,”她顿了顿,决定坦诚一些,“前段时间我工作特别迷茫,甚至……还在你们店里对着那碗‘乡土元气羹’掉过眼泪。”
她简单说了当时的困惑和疲惫,以及是“膳时记”的宣传片和那碗羹,阴差阳错地让她下定决心回来看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重要的。
“所以,真的很感谢‘膳时记’,在我有点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算是指了个路,也实实在在地帮了我们村的忙。”
苏浩泽听完,脸上掠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温和的理解:“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缘分。能帮到你,甚至间接促成了你这次回乡,我很高兴。这让我觉得,做好食物之外,能传递一些正确的理念,连接起更多像这样的故事和情感,或许意义更大。”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
周晓倩怕他等车无聊,便说了些自己公司里的趣事,提到她所在的“云创文旅策划公司”,最近正承接一个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展览项目,忙得人仰马翻。
苏浩泽听得认真,偶尔问上一两句,眼神里带着思索。
不久,李师傅把修好的车开了回来。
苏浩泽驾车离开前,摇下车窗,对周晓倩笑道:“下次来‘膳时记’,尝尝我们正在试做的百合新品。也恭喜你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看着车灯消失在夜色中,周晓倩站在院门口,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空气。
这一次回乡,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父母的理解、苏浩泽的话、乡村悄然发生的变化,都像温柔的月光,驱散了她心中的迷雾。
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平静,一种扎根于泥土的力量,正在心底悄然生长。
车轮平稳地行驶在返回市区的公路上,窗外的城市灯火逐渐取代了乡间的静谧黑暗。
苏浩泽关上车窗,将喧嚣隔绝在外,车内只剩下舒缓的古典乐和空调的低鸣。他的指尖在方向盘上轻轻敲击,思绪却远比车轮转得更快。
今晚在周家的这顿饭,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周晓倩的坦诚,给他带来了一次新的冲击。
他从未想过,自己秉持的“找回食物温度”的理念,其价值竟能以这样一种方式被验证。
这不再是营业额报表上的数字增长,也不再是美食评论家的赞誉,而是一个鲜活个体在迷茫时刻的真实回响。
这种来自“人”本身的、近乎本质层面的共鸣,让他对“膳时记”所承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膳时记”存在的价值,或许远不止于提供一顿美味的餐食,更在于守护和传递那种在快节奏生活中容易被遗忘的、与土地、与传统、与内心真实需求连接的“温度”。
这个认知,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了几分,却也让他前行的方向更加清晰坚定。
当然,触动之外,是更现实的商业思考。
“膳时记”发展至今,口碑稳固,但苏浩泽内心清楚,品牌似乎触碰到了无形的天花板。
喜欢的人真心喜爱,但品牌的辐射圈层和影响力似乎难以突破现有的边界。
“古法”、“慢炖”、“乡土”这些概念,如何能讲出更深、更广的故事,从而吸引更广泛的人群,而不仅仅是美食爱好者?
这是他近来一直在思考的难题。
周晓倩无意中提到的“云创文旅”和那个“城市文化旅游展览”,像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
一个清晰的构想开始在他脑中迅速勾勒成型:“或许,‘膳时记’不应该只局限于餐厅这一方天地。为什么不能主动走出去,与‘文旅’跨界联动?在那个文化旅游展览上,‘膳时记’可以不是一个简单的餐饮供应商,而是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内容提供者’参与进去。”
他的思维飞速运转:“我们可以策划一个核心展区,名称或许就叫‘风物共生——从乡土到餐桌的温度之旅’。展区内容可以分层次呈现:核心是‘膳时记’精选的、以青石镇山药、百合等道地食材烹制的特色菜品展示与品鉴。
其次是深度内容,通过高清影像、图文故事、甚至微缩模型,生动展现周父这样的农人如何耕耘土地、采收作物,以及‘膳时记’厨房里如何遵循古法将这些食材转化为美食的完整过程。
甚至可以设置一个轻互动区,让参观者体验食材处理或简单烹饪。这不仅仅是在卖产品,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风土、匠心、传承与创新的完整故事,极具沉浸感和感染力。”
而这个构想的关键节点,落在了周晓倩身上。
他敏锐地意识到,周晓倩的独特优势无可替代。
她既是“云创文旅”的专业策划人员,深谙大型文化展览的策划与执行逻辑。
她又对青石镇这片土地怀有深厚感情,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与人情。
更重要的是,她本人对“膳时记”的理念有发自内心的认同。
如果能有她的专业视角和资源协助,这个项目从构想到落地的过程将会顺畅得多,也更能确保其文化内涵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想到这里,苏浩泽的商业决策思维立刻启动。
他需要一套清晰、专业的推进方案。
苏浩泽回到市区的办公室时,已近晚上十点。
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泡了杯浓茶,坐在书桌前,将青石镇之行的思绪仔细梳理了一遍。
一个清晰的行动计划在他脑中成形。
他首先拨通了助理金子明的电话,电话几乎是被秒接。
“子明,还没休息吧?”
“老板,您说。”金子明的声音带着一贯的高效。
“两件事,比较急。”苏浩泽语速平稳,“第一,想办法尽快搜集‘云创文旅策划公司’的详细资料,重点是他们的成功案例、核心团队,特别是他们手上那个‘城市文化旅游展览’的项目,主题、规模、参展方、合作模式,越细越好。”
“云创文旅?好的,我记下了。”电话那头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是有什么新的合作方向吗?”
“嗯,有个初步构想。”苏浩泽没有细说,“资料尽快发我。第二件事,明天上午十点,帮我约一下赵总,我们三个开个简短的线上会议,有些关于品牌下一步的想法,需要一起碰一下。”
“明白,我马上协调并发会议链接。”
第二天上午十点,线上会议准时开始。
合伙人赵明生的头像第一个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家里的书房,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锐利。
金子明也随后上线。
“苏老板,这么急,有什么新发现?”赵明生说是休息两天,其实手头上的事情还是没少忙。
这会手边其实还有好鲜实公司那边的事没处理完。
苏浩泽将这次青石镇之行的经历,特别是周晓倩提到的“云创文旅”和那个文化旅游展览,简要地说了一遍,重点阐述了他的构想:“……所以我在想,我们‘膳时记’或许可以跳出单纯的餐饮运营,尝试与文旅项目做深度结合。比如,在这个展览上,我们不是去卖吃的,而是去讲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完整故事,把我们的食材源头、烹饪理念和文化内涵,用一种更立体、更体验化的方式呈现出去。”
赵明生摸着下巴,眼神亮了起来:“这个点子有点意思!把餐厅变成‘文化展区’,把吃饭变成‘体验故事’?这比我们投硬广高级多了!如果能借助文旅项目的流量和平台,对我们品牌层次的提升会是质的飞跃。云创文旅……我好像听说过,他们做过几个不错的城市名片项目。”
“是的,”金子明接话,他显然做足了功课,语速很快,“资料我刚发到两位邮箱。云创文旅在业内口碑不错,擅长打造有深度的文化体验。他们这个‘城市文化展’规模不小,由政府背书,受众精准。如果我们能参与进去,确实是打破现有圈子、接触更高层次受众的绝佳机会。”
“看来可行性很高。”赵明生兴奋地坐直了身体,“苏老板,你打算怎么切入?直接找对方项目负责人谈?”
“这是我的初步想法,”苏浩泽点点头,“等子明的资料更完善些,我准备以品牌创始人的身份,正式发函表达合作意向,争取一次面谈。沟通时,可以自然提及我们在青石镇的供应链基础和他们公司员工周晓倩带来的启发,这样更真诚,也显得我们有备而来。”
“没问题!”赵明生用力一拍桌子,“我全力支持!需要我这边协调什么资源,随时开口。”
“具体的方案和谈判细节,还需要我们详细推演。”苏浩泽沉稳地总结,“但目前看,方向是值得尝试的。我们‘膳时记’是时候讲一个更大的故事了。”
会议在高效务实的气氛中结束,初步方向得到了一致认可。
下线后不久,苏浩泽的内线电话又响了,是金子明。
“老板,还有件事。您之前在那个文旅创业街区的店面,装修基本收尾了,工程方通知下周可以进行最终验收。您看,是否需要安排时间亲自过去看一下?那边是我们在文旅板块的第一个实体尝试,规格和设计都按您之前提的要求做的。”
苏浩泽闻言,目光投向窗外。文旅创业街区的店面是之前陪着自家小朋友去涂鸦墙的时候无意谈下来的。
其实现在想来也算是他当时布局线下体验、融合餐饮与文创空间的重要一步棋。
如果这次跟云创文旅能谈下合作,往后还可以放到文化创业街区来试一试文化展区加美食结合的概念组合。
“好,把具体时间安排发给我。”他沉声应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新的品牌故事即将开讲,而新的战场,也已然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