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从远征突厥开始 > 第四十四章 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

第四十四章 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1 / 1)

在主帅刘敬同、监军乔知之、参军陈子昂等人连日的辛苦操劳下,安北都护李器也全力配合,同城军务面貌焕然一新。

整顿完紧要的军务,大唐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同城,于垂拱二年的五月十五日再次开市。

“嘎吱——嘎吱——轰!“

太阳初升,伴随着绞盘沉重而刺耳的摩擦声,同城那两扇厚重的、布满战争创伤的城门,终于被八名唐军合力缓缓推开,直至完全洞开。

早已在城内外等侯多时的车马行人,顿时如开闸的洪水,裹挟着喧嚣、尘土与旺盛的生命力,汹涌着导入这信道。

驼铃叮当,马蹄嘚嘚,各种口音的叫卖声、争吵声、欢笑声混杂在一起,瞬间填满了同城宽阔的主街。

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边塞重镇,如同蛰伏后苏醒的巨龙,缓缓舒展筋骨,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初夏的阳光,落到地面,整个同城的世界,便明亮起来。

陈子昂站在街角,眯着眼打量同城西市的繁华模样,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他与乔知之早已换下彰显身份的戎装,着了寻常唐人所穿的青色圆领澜袍。

布料是常见的麻葛,染得不算均匀,在边塞的风沙里蹭上些尘土后,更是与寻常行商无异。唯有腰间束带的铜扣擦得锃亮,隐隐透出军旅之人的利落。

陈子昂的目光却如精确的扫描仪般,掠过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摊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群。

那专注而审慎的神态,不象个高高在上的参军巡城,倒象是深入一线、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的记者。

他们身后跟着对什么都好奇的少年魏大,还有那位沉默干练的陈玄礼。

四人信步融入这同城刚刚复苏的街巷之间,除了考察同城,他们此行还有一个目的——为即将到来的、深入漠北铁勒部族乃至更遥远边塞的艰险旅程,采购必备的物资。

这漠北的晨光,到底与江南不同。

干燥,没有丝毫水汽氤氲,带着粗粝的质感,从人们的头顶倾泻下来,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风,依旧是塞外土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卷着沙尘,打着旋儿,从街巷的这头窜到那头。

但这风声,似乎比前几日紧闭城门时,少了几分兵戈相击的凛冽肃杀,多了几分从市井千家万户灶膛里逸出的、带着烟火气息的暖意。

北上的日期,刘敬同建议等朝廷的军功封赏回来后再定。

陈子昂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北上物资,就答应了。这样,大唐特种虎贲营的二百将士们出征也更有底气。

这次到城里采购,在陈子昂看来,更象是一次对边塞民生与军备物资的深入采访。

走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陈子昂的“采访”便开始了。他时而驻足,与蹲在墙根下、眯着眼享受难得阳光的老卒搭话。

那老卒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一枚铜钱,指甲缝里嵌满了黑泥,抱着的一杆旧矛磨得光滑锃亮。

“老哥,今年屯田的收成如何?”陈子昂蹲下身,毫不介意袍角沾地。

老卒掀开眼皮,浑浊的眼珠转了转,哑着嗓子道:“能如何?跟突厥人打了这许久仗,地都荒了。粟米价翻了一倍,盐巴更是金贵。”他啐了一口,“他娘的,当兵的饿不死,老百姓就要刮层皮。”

在一处香料摊前,陈子昂捻起一撮暗红色的颗粒,放在鼻下轻嗅。

那气味辛辣中带着异域的芬芳。

摊主是个高鼻深目的粟特人,裹着色彩鲜艳的头巾,操着生硬的大唐官话:“上好安息茴香,炖肉,香!”

“从西域来的?路上走了多久?”陈子昂问。

“四个多月,骆驼都累死了三头。”粟特商人伸出三根手指,表情夸张,“风沙,强盗,唐官……层层剥皮,不赚你的钱……”他做了个割肉甩卖的手势,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行走间,陈子昂发现,这里不少商铺的幌子上,都隐约带着“康”字的标记,或是绣,或是写,或是烙在木牌上。向人打听才知,这些产业竟大多与“老羊皮”康必谦有关。

“难怪前几日仆固怀忠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位神秘商人。”乔知之低声道。

提起老羊皮“康老板”,市井间几乎无人不晓。

一个卖胡饼的老汉一边揉着面团,一边唾沫横飞地说:“康?常年披着黑色羊皮袄的那位老板?那可是个奇人!有人说,他还与西行归唐的玄奘和尚颇有渊源,是玄奘和尚的关门弟子嘞!只是不知为啥,后来放着长安的福不享,跑到咱们这吃沙子的地方来了。”

“玄奘和尚有三个关门弟子,老羊皮康必谦会是哪一位呢?难怪他想回唐籍,想回长安!”陈子昂顿时有了兴趣。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有三位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这只是小说,真实的唐僧,就是唐代的僧人,法名玄奘大师。

陈子昂对玄奘和尚感兴趣,是因为玄奘的本家,其实跟陈子昂一个姓,都姓陈,叫他陈玄奘或者陈和尚,都是对的。

陈子昂读书时,还专门考证过玄奘的身世,流传最广的是一个传说是: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是因轻慢佛法被如来贬到大唐转世,俗家姓陈,名祎,乳名江流儿。

这个“江流儿”乳名的来历,还得从陈祎那苦命的老爸陈光蕊说起……

陈光蕊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寒窗苦读数载,好不容易在贞观十三年中了状元,在长安娶了丞相殷开山貌美如花的女儿殷温娇为妻,怀了唐僧……

金榜题名,娇妻怀子,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之时,悲剧发生了。

在魏征的建议下,李二皇帝派遣状元郎陈光蕊前往江州为官。

途中遇船夫刘洪、李彪,两人见唐僧的母亲殷温娇貌美,趁夜将陈光蕊打死,还冒充他去上任。

唐僧的母亲殷温峤,忍辱负重生下孩子,将他的左脚小趾咬断,写下一封血书,和婴儿一起包裹了,放在一块木板上,置于江中,放任漂流,结果漂流到了镇江的金山寺……

这个故事,听起来象是大唐版的《让子弹飞》,但肯定不是历史事实。

因为历史上李二皇帝虽然扩大了科举规模,但未创立殿试制度,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主持,第一名仅称“第一”或“称首”。

到了武则天时期,“颜值控”的天后才开启了“殿试”,这才有了科举状元。

而武则天时候,别说唐僧的老爸中状元,唐僧自己都去西天见如来佛祖好几十年了。

一个状元郎去上任,带着怀孕的妻儿,还是当朝宰相的金龟婿,仆从肯定不少,能让两个贱籍船夫得逞……这编故事的人,也太不认真了,一看就不了解官场。

估计瞎编的人,都不知道在唐朝,官家都是有部曲的。宰相的部曲,有的多达数千户,比如杨国忠。

唐僧他老爸科举能得第一,还是李二皇帝时期,智商肯定是在线的。他没有家奴和仆役的话,身为宰相的老丈人,多少会派几个部曲保护闺女的。

沿江的官吏和士族,也肯定会排队到驿站求见,安排车马船只相送……

前面说了,大唐户籍里面还有相貌记录的,要想冒充别人,也没那么容易的。

玄奘和尚这传奇身世,大抵只是民间传说,骗无知百姓的;就象说玄奘与李二皇帝结拜兄弟,正史是没有记载的。

不过,玄奘和尚从长安西去天竺取经的故事是真的,路上走了十八年。

跟玄奘有关的长安慈恩寺和大雁塔,到现代都还是热门景区。

陈子昂在大学图书馆还读过《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这本书,就是玄奘的第一大弟子辩机和尚写的。

历史上的玄奘和尚,也确实有三大弟子,人生都有传奇色彩:

辩机和尚,十五岁就出家,师从大总持寺着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

二十六岁成为从天竺回大唐的玄奘的助手,帮助玄奘翻译经文。

在慈恩寺,他执笔完成了唐僧口述的《大唐西域记》。

后来,人长得帅又有才华的辩机和尚,与唐太宗之女高阳公主两情相悦,闹出私通丑闻。

两人相遇太晚,高阳公主,当时已是有夫之妇,她的老公就是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

陈子昂考证过,宋代写唐史的书中记叙辩机和尚因卷入皇室丑闻被腰斩于市,可信度不高。因为成书更近的《旧唐书》里却没有任何记载,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历史谜团。

有学者说,辩机和尚之死,跟他卷入了李唐皇子的继位有关。

很明显,玄奘和尚和辩机,都是支持信佛的高宗李治的。

辩机之死的历史真相到底如何?

陈子昂觉得,只有去问辩机和尚本人,如果他真是“老羊皮”的话,康必谦年老的样子,倒真象一只五台山的猴子。

玄奘和尚的第二位徒弟是“三车”和尚,是尉迟恭的侄子,哪三车呢?

他出家时要求携带酒、肉、美女“三车”,得名“三车法师”。

听这个名号就知道不是什么正经和尚,跟出家前的“猪八戒”倒是有点象。

玄奘和尚的第三个徒弟是新罗王子,精通多国语言,专研佛学,被尊为朝鲜半岛唯识宗开山祖师,不爱说话,“沙僧”的原型。

逛街的时候,陈子昂留意到,在同城常驻的粟特人大约有数十到百人,他们大多聚居在西市附近,形成自己的小聚落。

这些粟特商人,精明而团结,内部似乎有严密的组织,很可能已经有了类似“萨保”的首领,来处理内部事务和与官府交涉。

陈子昂一打听,这同城的粟特“萨保”,正是老羊皮康必谦。

陈子昂和乔知之等人走进一家粟特人开的商铺,里面竟然还有《太公家教》等大唐启蒙教育的书籍。

其中,也有《大唐西域记》这本书。

陈子昂翻开书一看,这本书不错,记载了陈玄奘西行时亲自到达的一百一十个国家,还有听到传闻的二十八个国家,还有大唐前秘书省着作佐郎敬播谨作序。

不过,书的序言中说这些西域国家莫不深受大唐的和德恩泽,顿首而求归附,请求派遣官吏革除旧音,翻山越岭而奉献方物,穿戴大唐服装而成群出行……这些就有点夸张了,明显是骗李二皇帝开心的话。

不说别的,西域诸国穿戴大唐服饰成群出行,就是胡说八道。

不过这本书记载了去天竺路上的很多小国,物产风土,习俗山川,书中记事记言,都很详细。

陈子昂觉得这书很有价值,安西四镇现在情况危急,等平定北疆后,大唐远征军估计还要去平定安西四镇。于是他未雨绸缪,买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准备闲遐时候,仔细研究一下西域。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偷养罪臣之子后,她暴富了 望月仙族 五行劫主 夙念成诗忆锦年 妖尾:签订契约,从艾露莎开始 港综灵异,岳父林正英 洪荒入侵西游世界 变成京圈大佬的猫后我成了顶流 认祖归宗后,她掀翻男女主! 绑错系统后,白莲小师妹卷哭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