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绵延于武都郡略显平坦的山谷中,旌旗虽立,甲胃虽明,却弥漫着一股诡异的、近乎凝固的懈迨。
这里是董卓的西进大军一一名义上隶属皇甫嵩节制的平叛部队一一的驻扎地。
营中篝火熊熊,士卒烤着掠来的羊只,酒气与肉香掩盖了战场的血腥,空气中飘荡的不是杀伐之气,而是浓烈的休战气息与无所事事的粗野喧嚣。
两个多月了,距董卓、皇甫嵩、朱伪、卢植奉旨西征凉州平叛,已过去整整七旬。
然而,这西北大地上的混乱并未平息,反而悄然凝固成一种奇特的对峙格局。
他的“朝廷平叛军”主力,昔日也曾令黄币胆寒的汉家精锐,如今如同被困浅滩的蛟龙。
数万士卒拥挤在临时加固的营寨里,精神萎靡,士气低落。
斥候带回的情报一次次令人绝望:前方,叛军主力如同附骨之,利用熟悉的地形布下重重壁垒,广布游骑断其粮道,坚壁清野使其寸步难行。
每一次尝试性的出击,都被打了回来,留下的是更多的伤病和更深的挫败感。
朱伪、卢植虽竭力维持侧翼,却也因兵分势弱,难以有效支持原本应合力剿贼的三支汉军,此刻却如同被无形的蛛网分割缠绕,动弹不得。
皇甫嵩坐在冰冷的帅案后,眉头深锁如铁,案上堆积着来自洛阳措辞愈发严厉的催战诏书和斥责密报,还有前线送来的、标注着敌军最新动向的破烂舆图一一那上面,代表叛军的红色阴影已彻底吞噬了武威、陇西、天水三郡!
数百万控弦之土,其中尤以羌胡为内核的百万铁骑最为可怕,他们掌控着帝国最为珍稀的优良马场,日复一日地在训练场上奔腾、聚合,积蓄着能瞬间摧毁任何防线的恐怖力量。
朝廷的期望、凉州的沦陷、自身的困顿,象三座大山压在他肩上,将他死死摁在了这块“安定”之郡,寸步难行。
北宫伯玉与李文侯的叛旗猎猎作响,高高飘扬在曾被汉军鲜血染红的城楼上。
这里俨然已是叛军的“王庭”。
城内喧嚣鼎沸,来自不同羌胡部落的武士、裹挟的流民兵卒、甚至是整支整支投诚的凉州原边军队伍,密密麻麻地填塞着城池。
初步的集成已在两个月内完成,以金城为内核,武威的牧场、陇西的铁矿、天水的人丁,尽数化为叛军的力量源泉。
粮秣堆积如山,武器铠甲在日光下闪着寒光。
最令人心悸的,是城外日夜奔涌的“马潮”一一超过百万精骑在广阔的原野上进行着战阵演练,马蹄如雷,烟尘蔽日,喊杀声直冲霄汉。
这是一支初具雏形但体量孩人的庞大军事机器,其锋锐直指三辅,其根基却牢牢扎在被他们“光复”的凉州三郡之上。
火光摇曳,映着他那张横肉虱结的脸上抑制不住的得意与野心。
李催、郭记、牛辅等西凉诸将环立左右,个个眼神闪铄,带着心照不宣的畅快。
“报一一!”一名斥候浑身是汗冲入帐中,单膝跪地,“急报!冀州!张角在充州动手了!太平王旗已过泰山!朝廷布置在充州的四将主力溃败数百里!丁原、鲍信、王匡、袁遗残部正退往东平、济阴!”
帐内瞬间一静,随即爆发出董卓炸雷般的狂笑:“哈哈哈哈!天助我也!当真天助我也!太平道这个‘好邻居”!真会挑时候!”
他猛地将金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狠狠顿在地上,巨大的声响震得空气喻喻作响:
“皇甫嵩那个老废物,在安定磨了两个多月鞋底,寸功未建!
张角那边倒好,几百万大军说南下就南下,把充州搅得天翻地复!哈哈哈!好!好啊!”
董卓拍案而起,庞大的身躯如同一座移动的山丘,眼中精光爆射,满是计谋得逞的狂傲:
“时机!李儒妙计中最后一块拼图一一来了!”
他转向早已侍立在旁、一脸枯稿深沉的李儒:“文优!听到了吗?乾坤已动,风云变色!”
李儒脸上浮现出如同毒蛇盯上猎物的阴冷笑容,深施一礼:“主公明鉴!凉州‘定计”,此时不发动,更待何时?”
董卓大步跨到帐中悬挂的凉州舆图前,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金城、武威、陇西、天水那被特别标注出来的大片叛军控制区域:
“北宫伯玉!李文侯!还有那几个识相的酋帅!
派人去告诉他们,本将军答应的事情,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了!
让他们在允吾城好生等着,准备接朝廷的‘招安诏书”!
告诉他们,跟着本将军,从今往后,吃香的,喝辣的!
金城依旧是金城,不过头上顶的帽子,该换一换了!”
他转过身,环视帐中心腹大将,声音里充满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即将掌握庞大力量的亢奋:
“当初拉拢他们时说的明白!凉州乱,是他们崛起的机会!
但想把这基业坐稳,变成真正的公侯万代,而不是被朝廷大军耗死在这苦寒之地?
就得认准时机,认准了本将军这条通天路!
我们早就与他们定下盟约!
叛军负责将皇甫嵩死死在安定,不得动弹!
剩下的事一一洗白、招安、壮大!交给本将军在洛阳的运作!”
李催狞笑道:“主公威名在凉州本就如雷贯耳!那些土豹子,谁不想巴根腿,求条生路,谋个富贵?主公派去的使者带着金子、许诺,还有主公的信物,早就把他们的心思打通了!不过是差一张朝廷的文书罢了!”
郭也道:“就是!皇甫嵩算个鸟?空担着名将头衔,在凉州水土不服,处处碰壁!哪象主公您,根子在凉州扎得深!这些羌胡酋帅,认的就是这个!”
董卓授着钢髯,志得意满:
“不错!凉州之事,皇甫嵩这种空降的‘名将”玩不转!
非我董仲颖不可!文优,拿好了本将军的信符!”
他转身,郑重地将一枚虎纹青铜令牌递给李儒:“带上北宫伯玉他们那几个头领签押的归降联名信!火速动身!走我们经营多年的秘密路线,星夜兼程赶赴洛阳!”
李儒双手接过令牌和用火漆密密封存的书信,眼神锐利如刀锋:
“儒必不辱使命!此时张角再掀滔天巨浪,整个汉室如坐火山口!
十常侍那边,早已被凉州烽火烤得焦头烂额,只求速安!
他们会明白的一一与其让皇甫嵩在凉州流血虚耗,再被何进在充州败光家底,不如接受主公之策!
就地招抚凉州叛军,收编其百万之师,既可稳住凉州后院,又可瞬间得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调转枪头,投入对付太平王的东线战场!”
他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算计:
“皇甫嵩无能,坐视叛乱坐大,久战无功,已成朝廷的负累,在陛下和士大夫眼中,威信尽失!
而主公您,临危受命,洞察先机,不费朝廷一兵一卒,不动国库一文一钱,单凭威望与谋划,
便能力挽狂澜,化巨寇为爪牙,为社稷添砥柱!
此等功劳,此等手腕,谁能比拟?此番入洛,儒必让主公之名,响彻德阳殿!
此乃一箭双雕,既解朝廷燃眉之急,又为主公收编凉州叛军、筑就无上威名,实为通天之阶!”
董卓仰天大笑,笑声在帅帐内回荡,充满枭雄脾睨天下的豪情:
“哈哈哈!好!说得好!速去!
告诉张让赵忠那些阉竖,告诉陛下!凉州之事,非董卓不可平!平乱之法,非招抚不可行!
皇甫嵩的烂摊子,本将军来收拾!
张角这个‘太平王”,本将军新得的“凉州劲旅”也定要去会一会!
让他们等着本将军给朝廷‘长脸”吧!”
李儒深深一躬,瘦削的身影迅速没入帐外的沉沉夜幕中。
很快,一支不起眼的精悍队伍,护卫着李儒,如同融入夜色的鬼魅,悄然离开了董卓武都大营,快马加鞭,向东南方的帝都洛阳绝尘而去。
而在他身后,武都郡的军营依旧篝火通明,董卓的笑声尚未停歇。
凉州的风暴,即将以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方式“平息”,而一股更强大、更不受控制的西北军功集团,将在这番“平息”中破茧而出,悄然依附在董卓这颗急速膨胀的巨树之上。
凉州的寒风,吹来的不再是羌胡的号角,而是权力格局将被彻底颠复的气息。
凉州之祸,在董卓手中,已悄然转化成了他踏上帝国权力顶点的又一块巨大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