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赤伶(1 / 1)

主持人带著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语气,缓缓报出了下一个节目的名字:

“如果说,刚刚的《说唱脸谱》,让我们看到了国粹生旦净末丑中,『净』行当的阳刚与忠义。那么,接下来的这个节目,则將为我们,展现『旦』行当的柔美与风骨。”

“这是一首,讲述民国时期,一位崑曲名伶,在家国危难之际,以身殉国、以戏殉道的悲壮故事。”

“说实话,在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导演组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为之落泪。”

“下面,就让我们掌声有请,实力派女歌手,谭维,为我们带来这首,盪气迴肠的新编戏歌——《赤伶》!”

当谭维和《赤伶》这两个名字出现时,网络上的討论,再次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但这一次,不再是像之前对蔡坤那样的,纯粹的质疑和嘲讽,而是多了一份好奇与期待。

谭维,是国內公认的实力派唱將。

她的唱功,高亢、嘹亮,极具爆发力,尤其擅长將民族音乐元素与摇滚乐进行融合,风格独树一帜。

由她来演唱这样一首,听起来就充满了悲壮和高音的歌曲,似乎是再合適不过了。

“哇!是谭维!我超喜欢她的!她的高音,能掀翻天灵盖!”

“《赤伶》?这名字听起来就好有故事感!期待期待!”

“又是戏歌?看来陈墨是铁了心,要把国风贯彻到底啊!不过我喜欢!”

但,也有一些看过之前爆料帖的网友,提出了不同的声音。

“我记得,爆料里说的那个,融合了街舞元素的新概念崑曲,就是这个节目吧?”

“让谭维一个唱摇滚的,去唱典雅的崑曲?还要加街舞?这这能搭吗?感觉会很违和啊。”

“別吧,別又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节目。刚刚才被《说唱脸谱》惊艷到,可千万別马上就拉胯了啊。”

在这样一种,期待与疑虑交织的氛围中,舞台的灯光,再次暗下。

一束清冷的、如同月光般的追光灯,打在了舞台中央。

没有升降台,没有乾冰雾气。

舞台上,只摆著一张古朴的、雕的梳妆檯。

一位身著素色旗袍,身段窈窕的女子,正背对著观眾,安静地坐在梳妆檯前。

从她婀娜的背影和如瀑的长髮,观眾们能隱约猜出,她就是谭维。

<

背景音乐,在此时缓缓响起。

那是一段,极其幽怨、悽美的崑曲唱段的前奏。

笛声如泣,簫声如诉,仿佛將人,瞬间拉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民国时代。

紧接著,谭维那极具辨识度的,清亮而又充满了故事感的嗓音,响了起来。

她的声音,没有像往常那样,一上来就用高音去炸场。

而是,出人意料地,轻柔,婉转,带著一丝崑曲特有的水磨腔。

“戏幕开,戏幕落,谁是客?”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她的唱腔,虽然还带著现代流行乐的基底。

但那一顰一笑间的“气口”和“转音”,却模仿著崑曲的韵味,模仿得惟妙惟肖。

所有人都被她这突如其来的反差给惊艷到了。

“我的天!这是谭维?她还会唱崑曲?”

“这味道,太对了!那种江南水乡的,温婉、缠绵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舞台上,谭维一边唱著,一边缓缓地,对著镜子开始为自己上妆。

她拿起眉笔,勾勒出细长的柳叶眉。

她点上硃砂,在唇间,染上一点猩红。

她戴上凤冠,將满头的青丝,盘成华丽的戏髻。

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

仿佛她不是在化妆,而是在为自己,穿上一层,抵御乱世风霜的坚硬的鎧甲。

“也曾问青黄,也曾鏗鏘,也曾窈窕,也曾轻狂。”

“也曾缝衣裳,为浮云寄,为野鹤量。”

“也曾拜將相,也曾弄刀枪,也曾一腔热血,酬家国,付衷肠。”

歌词,如同一首人物小传,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位,身怀家国大义,却又命途多舛的乱世名伶的形象。

当她,將最后一片鈿,贴在眉心时,歌曲进入了副歌。

背景音乐,骤然一变!

婉约的崑曲,瞬间,被激昂的、充满了力量感的摇滚乐所取代!

急促的鼓点,如同战鼓,声声擂动!

炸裂的电吉他,如同嘶吼,划破长空!

而谭维,也猛地从梳妆檯前站了起来!

她转过身,面向观眾。

所有人都看到,她的脸上,已经画好了,完整的,最经典的崑曲正旦妆容!

那妆容美得悽厉,而又决绝!

她的眼神,也从之前的,温婉、哀怨,变得,坚定,刚烈,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凛然风骨!

她举起水袖,用她那標誌性能够穿透一切的金属质感的高音,唱出了那段,足以让所有听者,都为之血脉僨张的副歌!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顏色!”

“台上人,唱著,心碎离別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这高音,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人的天灵盖上,轰然炸响!

那是一种,混合了绝望、愤怒、不甘,与最后一丝骄傲的吶喊!

那是一个,弱女子,在国破家亡之际,所能发出的最决绝,也最悲壮的反抗!

直播间的弹幕,在这一刻,已经不是“爆炸”了,而是彻底“消失”了!

因为,所有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的情感衝击力,震撼得,失去了语言的能力!

他们只是,张著嘴,瞪著眼,任由那股,从心底升腾而起的鸡皮疙瘩,爬满全身!

而舞台上,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

就在谭维唱出那撕心裂肺的高音的同时,她的身后,出现了十几个,身著黑色劲装,脸上带著半边面具的街舞舞者!

他们,没有跳那些轻浮的、哨的动作。

他们的舞步充满了力量感!

他们的舞蹈,不再是为了炫技。

而是在用身体,去詮释,去演绎,女主角內心,那份无处发泄的家国之恨!

而谭维,这位崑曲名伶,就站在,这群现代的、充满爆发力的舞者中间。

古典,与现代。

柔美,与刚猛。

戏曲,与街舞。

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形式。

在这一刻,竟然以一种,充满了巨大戏剧张力的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只有无与伦比的震撼!

“我我错了我收回我之前的话” “这这他妈的,才是真正的新概念啊!”

“陈墨,是神!是真神!这种组合,也只有他,才想得出来,也只有他,才驾驭得了!”

那些之前,还在担心节目会“不伦不类”的观眾,此刻,只想给自己的脸,来两个响亮的耳光!

他们终於明白,之前那个爆料帖里,所谓的混乱,所谓的胡来。

在陈墨这里,都不过是为了最终的惊艷,所做的最精心的铺垫!

歌曲,进入了第二段。

谭维的演唱,情绪层层递进。

“她,也曾倚门回首,嗅青梅,盼郎归。”

“她,也曾红袖添香,夜读书,画娥眉。”

唱到这里,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於曾经美好爱情的无限怀念。

但紧接著,音乐再次一转!

“怎奈,一朝日寇来,铁蹄踏破山河碎!”

“昔日良人,已战死沙场,化作,英雄碑!”

她的声音里,瞬间,充满了国讎家恨的悲愤!

“位卑未敢忘忧国,都道戏子无情义!”

“哼!且看我,以我之命,作我戏!”

“以我之血,荐轩辕!”

唱到这里,她猛地,將头上的凤冠摘下,狠狠地摔在地上!

那是一种,与过往的所有美好,彻底决裂的姿態!

她,不再是那个等待良人归来的小女人。

她,是一名即將以身殉国的战士!

最后一段副歌,再次响起!

这一次,谭维的声音里不再有愤怒,不再有悲伤。

只剩下,一种奔赴死亡的平静与坦然。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顏色”

“台上人,唱著,心碎离別歌”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舞台上久久迴荡。

她的身后那些街舞舞者也停止了激烈的动作。

他们缓缓地摘下了脸上的面具。

每一张面具之下,都是一张年轻的、坚毅的、流著泪的脸。

他们仿佛是那些在战爭中死去的英魂。

在用这种方式,与他们共赴国难的赤伶,做著最后的告別。

歌曲的最后,所有的音乐,都停了下来。

舞台,再次陷入,一片黑暗。

只有一束,血红色的追光灯,打在了谭维的身上。

她,站在舞台中央缓缓地举起水袖遮住了自己的半边脸。

然后,用一种最標准也最悽美的崑曲念白,念出了那最后一句也是整首歌真正的点睛之笔:

“粉墨登场,乱世皆是戏,戏子也有情!”

“曲终,人未散。”

“只是,奴家,先行一步,去见那九泉之下的大英雄!”

念罢,她手中的水袖,轻轻滑落。

一抹,象徵著血的,红色丝巾,从她的袖中,飘然而出。

灯光,熄灭。

曲终,人散。

整个一號演播大厅,和网络直播间,陷入了长达一分钟的死寂。

所有的人,都还沉浸在那首盪气迴肠的歌曲所带来的,巨大的,悲剧美学中无法自拔。

许久,许久。

不知是谁,第一个在弹幕上打出了两个字:

“国士。”

紧接著是铺天盖地的: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这一刻,再也没有人,去討论,什么唱功,什么舞蹈,什么编曲。

所有的人,都被歌曲中所蕴含的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和那份寧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风骨,深深地折服了!

谭维,这位实力派唱將,在今夜用这样一首,足以载入她职业生涯。

甚至,载入华夏流行音乐史册的“神曲”,完成了一次最华丽的蜕变!

而陈墨,这位魔鬼总策划,则再次,用他那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对民族文化,最深刻的理解为全国观眾,上了一堂,关於风骨的,最震撼的美学课!

他向所有人证明了,春晚的舞台,不仅可以有欢声笑语喜庆祥和。

它,同样可以有深刻的,悲壮的,能够直击人心,引人深思的真正的艺术!

后台,总导演看著监视器里,那已经彻底沸腾的舆论,他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

他知道,今年的春晚成了。

它,不仅会成为一届收视率上的爆款。

它,更会成为一届,在文化意义上,足以被后人,反覆提及,反覆研究的“神作”!

而这一切,都只因为那个正在不远处安静地看著监控屏年轻的总策划。

他,用一己之力,重塑了春晚的灵魂。

《赤伶》的余韵,悠长而又厚重,它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工笔画,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个观眾的心里。

紧隨其后的几个语言类和魔术节目,虽然也同样精彩,但在观眾们尚未平復的激盪心绪中,都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网络上,关於《赤伶》的討论,已经彻底发酵。

无数的歷史博主、文化学者,甚至开始自发地,为网友们科普歌曲背后,那段民国名伶“筱兰芬”以身殉国的真实歷史。

一个原本只流传於戏曲圈內的、小眾的悲壮故事,因为这首歌,在一夜之间被亿万人所知晓,所敬佩。

这首歌的文化传播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后台,刚刚表演完的谭维,卸下了厚重的妆容,眼眶依旧是红的。

她找到陈墨,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对著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陈导,谢谢你。”她的声音里,带著一丝沙哑和由衷的感激,“是你,让我知道,我的声音里,不只有高音和技巧。它,也可以承载,一个角色的灵魂。”

陈墨扶起她,平静地笑了笑:“是你自己,演活了她。”

他知道,谭维的艺术人生,从今夜起,將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而他,也成功地为华语乐坛留下了一首足以传世的经典。

此时,距离零点钟声敲响,只剩下,最后一个节目。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了舞台之上。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那首,被陈墨藏到最后,也承载了最多期待和最多爭议的压轴之作。

等待,沈清歌的登场。

等待,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將如何,为这场已经封神的晚会画上最后的点睛之笔。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全民转职:原来我才是大反派 70年代狼崽子的娇气包 娱乐:剧组霸凌?我背景震惊全网 全民觉醒:你把禁咒当普攻用? 华娱:我交女朋友都是为了搞事业 我为国出生入死,你顶我功勋? 火红年代:成为工业巨擘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我给众仙发红包 重生之逆流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