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当除夕的清晨,第一缕熹微的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向被皑皑白雪覆盖的京城时,整个城市,仿佛被罩上了一层圣洁而又肃穆的滤镜。
央视一號演播大厅的后台,却与外界的寧静,截然不同。
这里,像一个高速运转精密的战爭机器,已经进入了最后的、也是最紧张的“临战状態”。
空气中,瀰漫著一种混杂著亢奋、焦虑、疲惫和期待的奇特气味。
所有演职人员,都早已就位。
化妆师们,正拿著粉扑和眉笔,进行著最后的补妆;
服装师们在仔细地熨烫著每一件演出服上的褶皱;
而导演组,则通过对讲机,用沙哑的嗓音,一遍又一遍地,確认著每一个流程和细节。
陈墨,这位“魔鬼总策划”,一夜未眠。
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下巴上也冒出了青色的胡茬,显得有些憔悴。
但他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两颗在黑夜中,熊熊燃烧的星辰。
他正站在主控台前,死死地盯著面前那数十块监视器屏幕,他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处理著来自四面八方的海量信息。
“一號机位,再往上抬三度!我要看到那个小演员头上的红头绳!”
“音响组注意!《龙的传人》那首歌,间奏部分的鼓点,音量再给我加三个分贝!我要那种,能敲进人骨头里的,力量感!”
“追光灯!注意追光灯!沈清歌老师出场时,我不要那种刺眼的白光,我要的是,像月光一样,温柔地,流淌在她身上的光!懂吗?流淌!”
他的指令,依旧简短、犀利,不容置疑。
但这一次,再也没有人,觉得他“严苛”或者“挑剔”。
所有人的心中,都只剩下,一种发自內心的敬佩,和一种能够参与到这场“极致艺术”中的,与有荣焉的自豪。
他们知道,这个年轻的“魔鬼”,正在用他的才华与偏执,带领著他们,去创造一个,前无古人的春晚奇蹟。
“陈导,喝口水吧。”
一杯温热的胖大海,被递到了他的手边。
是沈清歌。
她已经换好了那身,为《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专门定製的,素雅的、月白色的长裙。
她的脸上,化著极其清淡的妆容,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朵在风雪中,悄然绽放的玉兰。
“你怎么不多睡会儿?”陈墨接过水杯,声音有些沙哑。
“睡不著。”沈清歌摇了摇头,她看著陈墨那疲惫的样子,眼神里全是心疼。
“你也是,別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我相信,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请记住 101 看书网超顺畅,任你读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陈墨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只是,將杯中温热的液体,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王海和李薇,行色匆匆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们的脸上,都带著一丝凝重。
“墨子,”王海將他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道,“外面的舆情不太乐观。”
“我看了。”陈墨的回答,却很平静。
他当然知道。
这几天,他虽然身在象牙塔般的演播大厅,但外界的那些风言风语,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那些人,现在已经不满足於在网上造谣了。”李薇的眉头,紧紧地锁著。
“他们买通了一些所谓的资深乐评人和电视评论家,开始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报刊和杂誌上,发表唱衰我们的文章。”
她將几份报纸,递给了陈墨。
只见上面,用著触目惊心的標题,写著:
《天才的傲慢?还是江郎才尽?——浅析陈墨操刀下,春晚面临的“三大危机”》
《从“人民艺术家”到“关係户”,沈清歌的压轴,是春晚的悲哀》
《摒弃传统,过度创新,今年的春晚,或將成为一场曲高和寡的自嗨》
文章的措辞,看似客观、理性,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恶意的引导和不负责任的揣测。
“他们这是,想在开播前,就彻底捧杀我们!”王海气得浑身发抖。
“太阴险了!太恶毒了!”
“不用理会。”陈墨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那些报纸,便將其隨手丟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里。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愤怒,只有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极致的平静。
“胖子,薇姐,记住一句话。”他看著两人缓缓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能打败谣言的,从来都不是辩解。”
“而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他们现在,跳得有多欢。今晚过后,他们的脸,就会有多疼。”
“我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事实,打磨到,完美无瑕。”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两人,转身重新投入到了那紧张的,最后的彩排工作中。
王海和李薇,看著他那虽然疲惫,却无比坚挺的背影,心中那份因为外界舆论而產生的焦虑,也渐渐地,平復了下来。
他们知道,这个男人拥有一种,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变的强大的心臟。
而这份强大,来自於他对自己作品的绝对自信。
上午十点,联排正式开始。
这也是除夕夜正式直播前,最后一次,带妆、带观眾的完整彩排。
台下,坐著的不再是空荡荡的椅子。
而是由央视特邀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审查观眾。
他们中有退休的老干部,有在校的大学生,有普通的工人,也有一些媒体代表。
他们的反应和评分,將直接决定,某些节目,能否登上,最终的春晚舞台。
整场联排,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著。
陈墨策划的那些节目一一亮相。
大凉山孩子们那天籟般的童声合唱《希望》,让许多观眾,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海军舰队官兵们那雄浑激昂的《寸土不让》,则让全场,都为之热血沸腾。
而那些充满了创意和巧思的跨界融合节目,更是让观眾们,大开眼界,惊嘆连连。
但,质疑声也同样存在。
尤其是在一些,由流量明星,表演的传统戏曲节目上。 一位戴著眼镜,看起来颇为严谨的媒体代表,在看完一个由当红小生,表演的京剧《说唱脸谱》片段后,毫不客气地,在评分表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创意虽好,但功底太差!这位年轻演员,唱念做打,皆是皮毛!让他来表演国粹,简直是对艺术的侮辱!强烈建议,拿下此节目!”
而另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则对那个,由女团成员表演的融合了街舞元素的“新概念京剧”,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不伦不类!简直是不伦不类!把我们的国粹,弄得跟迪斯科一样!这是在糟蹋经典!是在刨我们传统文化的根!”
这些尖锐的、毫不留情的批评,被一一地,匯总到了导演组。
晚会的总导演,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找到陈墨,面色凝重地说道:“小陈,观眾的反馈,你也看到了。有好评,但差评,也不少。传统文化』的节目,爭议最大。你看,我们是不是为了稳妥起见,把这几个节目,调整一下?或者,乾脆拿掉?”
这是春晚的老规矩了。
对於任何有爭议的节目,为了保证晚会的和谐与圆满,通常都会选择,最保守的处理方式。
陈墨听完,却沉默了。
他看著手中,那份写满了批评意见的反馈表,脑海里,却浮现出了,那几个年轻的流量明星,在后台,为了一个唱腔,一个身段,而反覆练习,甚至累到虚脱的场景。
他承认,他们的表演,確实还很稚嫩充满了瑕疵。
但他也看到了,他们眼中,那份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热爱。
许久,他抬起头,看著总导演,缓缓地,却又无比坚定地摇了摇头。
“导演,我不同意,拿掉这些节目。”
“为什么?”总导演有些惊讶。
“因为,”陈墨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传承,比完美,更重要。”
“我们让这些年轻人,去接触,去学习传统文化。我们的目的,从来就不是,让他们在一夜之间,变成梅兰芳,变成尚小云。”
“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他们,这些在年轻人中,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偶像,去为那些,古老的,甚至有些被遗忘的艺术,打开一扇窗。”
“是想让,千千万万个,喜欢他们的粉丝,因为他们的表演,哪怕只是因为好奇,而去搜一搜,什么是京剧,什么是崑曲。从而,对我们自己的文化,產生,哪怕一丝一毫的兴趣。”
“这,就是传承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因为,他们的表演,不够完美,就粗暴地,將这扇刚刚打开的窗,重新关上。那我们关上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节目,而是一门古老艺术,在年轻一代中復兴的希望。”
“所以,”陈墨的目光,变得无比诚恳,“我请求您,导演再给他们,也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个机会。”
“请相信我,也请相信,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
总导演看著眼前,这个虽然年轻,但目光中,却充满了超越年龄的深邃与担当的男人,他沉默了。
许久,他长长地嘆了一口气。
然后,重重地拍了拍陈墨的肩膀。
“好。”他说,“我,就陪你这个疯子再赌一把!”
最后的彩排,在爭议与坚持中,落下了帷幕。
夜,再次深了。
窗外,那场从清晨开始的雪,似乎,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
反而,越下越大。
整个京城,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陈墨独自一人,站在演播大厅的出口处,默默地看著这场,仿佛要將整个世界都埋葬的风雪。
他知道,那些来自外界的恶意,质疑的风雪,也同样在呼啸。
他不知道,自己今晚的坚持,到底是对,还是错。
他也不知道,当零点的钟声敲响前,当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时,等待著他的,到底是,漫天的讚誉,还是,刺骨的冰寒。
他只是,有些想念,那个在塞纳河畔,愿意將手,放入他掌心的姑娘。
就在这时,一把温暖的、带著淡淡香气的雨伞,悄悄地,出现在了他的头顶,为他,遮住了满天的风雪。
他回过头,看到了那张,他心心念念的温柔的脸庞。
沈清歌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
她的手里,还提著一个保温桶。
“你怎么来了?”陈墨有些惊讶。
“我怕我们的大总策划,会饿死在,胜利的前夜。”
沈清歌打开保温桶,一股浓郁的、鸡汤的香气,瞬间驱散了周围的严寒。
她盛了一碗,递给陈墨。
“快喝吧,我燉了一下午。”
陈墨接过那碗热气腾腾的鸡汤,看著碗里,那被燉得软烂的鸡肉和金黄的汤汁,他的心,瞬间,被一种巨大的暖流彻底填满。
他没有说话,只是,一口一口地,將那碗充满了爱意的鸡汤,喝得乾乾净净。
“谢谢。”他说。
“傻瓜。”
沈清告笑著,伸出手,轻轻地,为他擦去了嘴角的一点油渍。
两人,就这样並肩站在风雪中,相视而笑。
雪,还在下。
夜,还很长。
但他们,谁也不再感到,寒冷与孤单。
这碗在风雪中送来的鸡汤,仿佛一个无声的仪式,为陈墨注入了最后、也是最坚实的力量。
他知道,无论前路有多少风雨,有多少质疑,只要这个女人在身边,他便无所畏惧。
他送沈清歌回到休息室,叮嘱她早点休息,养足精神,以最好的状態迎接明晚的演唱。
看著她带著温柔的笑意关上门,陈墨才转身,重新走回那依旧灯火通明的主控室。
他没有休息。
他要利用这最后的几个小时,將整台晚会,再过一遍。
他要確保,每一个音符,每一束灯光,每一个画面的切换,都达到他心中那个完美的標准。
外界的风暴,似乎已经与他无关。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对十四亿观眾的庄重承诺。
今夜,无人入眠。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那个普天同庆的时刻到来。
也等待著,见证一场,註定要载入史册的,巔峰对决!
是魔鬼总策划的傲慢,最终迎来舆论的崩盘?
还是,一个全新的、属於人民的艺术时代,在万眾瞩目中,轰然降临?
答案,即將在几个小时后,由十四亿人,共同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