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家隱蔽的私人茶馆。
陈墨和王海,正在等待著两位综艺界真正的王炸级人物——黄雷与何炯。
王海显得有些坐立不安,他不停地整理著自己的领口,额头上冒著细汗。
“墨子,你说黄老师和何老师,他们真能看上我们这草台班子吗?我可听说,现在想请他俩合体出山的节目,没有十个亿的製作经费,连策划案都递不到他们手上。”
《药神》的成功,虽然让王海在电影圈里可以横著走,但在综艺这个陌生的领域,尤其是在黄雷、何炯这两位“祖师爷”级別的大咖面前,他还是不自觉地矮了半头。
“放心。”
陈墨气定神閒地品著茶。
“我们没有十个亿的经费,但我们有他们拒绝不了的东西。”
“什么东西?”王海好奇地问。
陈墨神秘一笑:“一杯好茶,和一个好故事。”
话音刚落,包厢的门被推开。何炯和黄雷,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
何炯依旧是那副標誌性,如沐春风的温暖笑容,让人一看就心生亲近。
而跟在他身后的黄雷,则显得更有气场,他穿著一件简单的麻衬衫,眼神锐利,带著一种洞悉世事的通透与睿智。
“陈导,王总,久仰大名。”何炯主动伸出手,热情地打著招呼。
“何老师,黄老师,您二位太客气了,快请坐!”
王海连忙起身,又是让座又是倒茶,殷勤得像个店小二。
一番寒暄过后,四人落座。
黄雷没有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地说道:“陈导,你的策划案,我和何老师都看过了。说实话,很有意思。”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著,目光如炬地看著陈墨:“『慢下来,去生活』,这个概念,很动人。但是,我有一个问题。”
“黄老师请讲。”
<
“节奏。”黄雷一针见血地指出。
“现在的观眾,已经被那些快节奏、强衝突的真人秀养刁了胃口。你这个节目,一上来就『採菊东篱下』,我怕观眾会睡著。”
这,也正是所有综艺製作人,都不敢轻易尝试慢综艺的根本原因。
没有爆点,没有衝突,就意味著没有收视率。
“黄老师说得对。”陈墨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如果按照常规的综艺逻辑,的確如此。但是,我们想做的,恰恰不是一档综艺。”
“哦?”黄雷和何炯都来了兴趣。
“我们想做的,是一扇窗户。”
陈墨缓缓说道。
“一扇让所有被困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能够窥见另一种生活可能性的窗户。”
“观眾来看我们的节目,追求的不是肾上腺素的飆升,而是多巴胺的分泌。他们不是来看明星如何完成挑战,而是想看一群有趣的人,如何在一起,好好地吃一顿饭,好好地聊一次天,好好地过一天。”
“所以,我们节目的核心,不是事件,而是人与关係。”
他看向黄雷和何炯,眼神真诚:“这扇窗户的风景好不好看,不取决於外面的山水,而取决於窗户后面的人,有没有趣,够不够真。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节目,非二位不可。”
这番话说得极为高明。
他没有去吹捧自己的策划案有多牛,反而將整个节目的成败,都“託付”给了黄雷和何炯,给予了他们最高级別的尊重与信任。
何炯听完,眼中满是欣赏。他笑著对黄雷说:“老黄,你看,我就说,能拍出《药神》的导演,绝不是一般人。这口才,这思路,不去当主持人可惜了。”
黄雷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他喝了口茶,拋出了一个更实际的问题。
“陈导,说得很好。但理念终究是理念。”
他放下茶杯,目光变得锐利。
“我们来谈谈更现实的东西——钱。”
“看看我们有多少『元』分”
“我和何老师,一年接的节目不多。之所以挑剔,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大牌,而是因为我们知道,一档节目的品质,最终是由它的製作投入决定的。没有足够的预算,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以,我想知道,《嚮往的生活》,你们的製作预算,是多少?”
来了,最核心的问题来了。
王海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他紧张地看向陈墨,只见陈墨伸出了一个手指。
黄雷的眉头,微微一挑:“十个亿?”
陈墨摇了摇头。
“一个亿?”何炯试探著问。
对於一档全新的、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慢综艺来说,这个数字,也算是诚意满满了。
然而,陈墨再次摇了摇头。
他看著黄雷和何炯,平静地,说出了一个让空气瞬间凝固的数字。
“一千万。”
“”
“”
茶馆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王海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他觉得陈墨一定是疯了。
一千万?
一千万请黄雷和何炯两位大神?
这不叫请,这叫侮辱!
这连他们一个人的出场费都不够!
黄雷和何炯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精彩起来。
他们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哭笑不得。
饶是他们见惯了大风大浪,也没见过这么清新脱俗的节目组。
“陈导,”黄雷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你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吗?”
“不。”陈墨的表情,依旧认真。
“我说的,是第一季,所有嘉宾的片酬,加上所有的製作费用,总预算,一千万。”
疯了!
这人真的疯了!
王海已经开始思考,现在衝上去把陈墨打晕,然后拖走,还来不来得及。
何炯出来打圆场,他笑著说:“陈导,这个可能有点困难。我们倒不是在乎片酬,主要是,一千万的製作费,连基本的场景搭建、设备租赁、后期製作都很难保证质量啊。”
“我知道。”陈墨点了点头,他终於拋出了自己的杀手鐧。
“所以,我没打算给二位老师,还有清歌发片酬。”
王海:“!!!” 他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
不给片酬?!
这是要白嫖啊!
“我们不发片酬。”陈墨继续说道。
“但是,我们会將这档节目的所有收益权,拿出来,成立一个股份池。所有参与的常驻嘉宾,都將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按照贡献度,来认领相应的股份。”
“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是节目组与嘉宾的僱佣关係。我们是一个创业团队。节目火了,大家一起分钱,分到的,可能比任何天价片酬都多。节目亏了,那我们就当一起实现了一个田园梦想,至少,我们收穫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他看著黄雷和何炯那已经从错愕,转为惊奇的眼神,缓缓说道:
“我赌的,是这个节目的未来。我赌的,是华夏观眾对於真诚与温暖的渴望。我更赌的,是两位老师,愿意陪我这个疯子,一起去开创一个慢综艺的全新时代。”
“这个赌,不知道两位老师,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下注?”
整个包厢,再次陷入了沉寂。
但这一次,气氛不再是尷尬,而是一种被点燃的、充满了未知与刺激的兴奋感。
黄雷和何炯,纵横江湖二十年,什么样的合作模式没见过?
但像陈墨这样,直接把底裤都亮出来,把所有人都绑在一艘“创业贼船”上的玩法,他们还真是第一次见。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节目邀约了。
这是一封来自开?者的邀请函!
何炯的眼中,闪烁著跃跃欲试的光芒。
他本身就是一个喜欢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的人。
陈墨的这个提议,让他嗅到了一丝开天闢地的味道。
而黄雷,这位“神算子”,则是在飞速地计算著这笔投资的风险与回报。
风险,极大。
慢综艺市场前景不明,一旦失败,他们不仅白干一季,甚至可能影响自己多年积累的口碑。
但回报,同样诱人。
一旦成功,他们將不仅仅是主持人,而是成为一档现象级ip的原始股东,其后续带来的商业价值,將是不可估量的。
更重要的是
他看著对面那个眼神清澈而坚定的年轻人。
他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属於理想主义者的光芒。
这种光,他在年轻时的自己身上见过,在郭百川那样的老炮儿身上见过。
而现在,他居然在一个如此年轻的导演身上,再次看到了。
许久,黄雷笑了。
他伸出手,对著陈墨,说道:“陈导,我这个人,就喜欢跟聪明人,或者疯子,打交道。恰好,你两样都占了。”
“这个赌,我跟了。”
何炯也笑著伸出手:“算我一个。好久没这么刺激了。不过,老黄,咱们可得先小人后君子。”
他看向陈墨,眨了眨眼,提出了一个附加条款。
“我和老黄,可以不要片酬入股。但是,清歌那边她可是刚拿了影后,身价不同往日。你確定,你能搞定她?”
陈墨微微一笑:“我已经搞定了。”
“什么?!”这次,轮到“双黄”组合,震惊了。
与此同时,《平凡之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临时租下的办公室里。
李薇,这位曾经的天后经纪人,正对著沈清歌,进行著最后徒劳的劝说。
“姑奶奶,我再求你一次,你三思啊!”李薇拿著一份刚刚擬好的合同,苦口婆心地说。
“不去。”沈清歌头也不抬,正专心致志地研究著一本《母猪的產后护理》。
李薇:“”
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个思路:“行!好莱坞咱不去了!那这个呢?国內最顶级的时尚晚宴,名利场之夜,邀请你作为压轴嘉宾出席。一晚上,露个脸,站个台,八位数的出场费!够咱们公司一年的开销了!”
“不去。”沈清歌翻了一页书,看得津津有味,“那天我要去学怎么搭鸡窝。”
李薇感觉自己快要脑溢血了。
她一把抢过沈清歌的书,崩溃地喊道:“沈清歌!你到底想干什么!你放著国际巨星不当,放著八位数出场费不赚,你去看什么《母猪的產后护理》?你去学什么搭鸡窝?你是不是被陈墨那小子下降头了?”
想当初,在《药神》剧组,李薇也是並肩作战的一员,她对陈墨的才华和人品,是十二万分的佩服。
可现在,她觉得陈墨简直就是个妖孽!
一个专门来“祸害”她家天后的妖孽!
“薇姐,你冷静点。”沈清歌淡定地从她手里抽回那本宝典,认真地说,“你不懂,这叫体验生活。陈墨说了,要想在《嚮往的生活》里,表现得不那么像个废物,就必须提前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我”李薇指著她,气得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开了。
陈墨、王海,陪著黄雷、何炯走了进来。
“哟,聊著呢?”何炯笑著打招呼。
沈清歌一看到陈墨,眼睛瞬间就亮了,立刻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像个等待家长表扬的小学生:“陈墨,你看!我把养猪那章,都背下来了!”
陈墨看著她手里的书,嘴角抽了抽,无奈地说:“嗯其实,倒也不用这么拼。”
而黄雷和何炯,在看到这一幕时,则是彻底相信了。
陈墨,是真的,把这位新晋影后,给搞定了。
而且,看样子,还是心甘情愿、甚至有些乐在其中的那种。
双黄组合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句话:
这对儿,有戏。
就这样,华夏综艺史上,最“寒酸”,也最“豪华”的顶级阵容,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正式集结。
一个高智商的“人间厨神”。
一个高情商的“暖心管家”。
一个零生活技能的“反差萌影后”。
这个神仙组合,即將出发,前往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偏远山村,去开启一场史上最穷的“创业”之旅。
倒不是他们没有钱,只不过他们立节目“人设”。
而他们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就是陈墨口中的那一千万。
当王海把这笔钱,打到公司帐上,並看著那少得可怜的数字时,他忍不住第四百次向陈墨確认:
“墨子,你確定咱们不追加点投资?一千万,连买几台好点的摄像机都不够啊!我们並不是那么穷的!”
陈墨却胸有成竹地笑了笑。
“谁说,我们要买摄像机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了四部最新款的、支持4k拍摄的华为手机。
王海:“”
“六百六十六,演都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