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民日报》那篇署名为“钟政声”的评论文章发布后,整个华夏的文娱圈,经歷了一场剧烈无声的地震。
所有人都明白,风向,彻底变了。
之前那些还在冯守正的威压下,对《我不是药神》避之不及的院线经理们,一夜之间,態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他们的电话,几乎要將王海的手机打爆。
“王总!王总!我是时代院线的李啊!哎呀,之前真是对不住,我们也是有苦衷您看,首日排片,给您百分之四十,不,百分之五十!怎么样?”
“王製片!我是星河影城的赵!我们影城,愿意拿出所有的iax厅,全天候循环播放《药神》!什么好莱坞大片,都给我往后稍稍!”
“王海!你个王八蛋还记得我吗?我是你大学同学啊!给我留一千张票,我们公司要包场!这是政治任务!”
王海拿著手机,听著那些曾经对他不屑一顾,甚至恶语相向的人,此刻用一种近乎諂媚的语气来討好他,他心中没有报復的快感,只有一种恍如隔世的荒诞。
他看著窗外,天还是那片天,人还是那些人。
但一夜之间,地狱与天堂,便已顛倒。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读小说就上 101 看书网,101??超顺畅 】
这就是现实。
残酷,却又真实得可爱。
在总局“建议重点排片”和“钟政声”文章的双重加持下,《我不是药神》的全国首日排片率,最终锁定在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65!
这已经是奇蹟!
这个数字,意味著全国超过一半的银幕,在这一天,都將只为一部电影而亮起。
这是连好莱坞最顶级的特效大片,都从未享受过的帝王级待遇。
冯守正的资本铁壁,在更高级別的“规则”面前,脆弱得如同一张薄纸。
周五,公映日。
一场席捲全国的观影狂潮,正式拉开序幕。
从早到晚,全国各地的电影院,都呈现出一种近乎“春运”般的景象。
无数的观眾,扶老携幼,涌入影院。
他们中,有被网络热度吸引来的年轻人,有被主流媒体报导感召来的中年人,更有许多,一辈子都很少踏足电影院的老年人。
他们来看的,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全民性关於“生命”与“良知”的集体投票。
“一张《我不是药神》的票,谢谢。”
“给我们五张《药神》,要连在一起的。”
“你好,我不会用这个机器,能帮我买一张《药神》吗?”
电影院的售票员们,忙得焦头烂额,却又激动万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盛况,一部文艺剧情片,竟然卖出了堪比贺岁档喜剧的火爆程度。
而当观眾们走出影院时,几乎每个人,都是眼眶通红,脸上带著一种复杂而凝重的表情。
影院大厅里,没有喧譁,没有討论剧情。
只有一片此起彼伏的、压抑的抽泣声,和一种无声的共鸣。
无数的观眾,在看完电影后,默默地打开手机,在各大购票平台上,打下了“10分”的满分,並留下了自己最真挚的评论。
“我是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在电影院里哭得像个傻子。它没有英雄,只有一群想活下去的普通人。五星,致敬我们所有人的平凡。”
“年度最佳,不接受任何反驳。如果这样的电影票房不高,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我已经给民政部门写了信,建议將格列卫纳入医保。我不知道有没有用,但这是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唯一能做的事。”
口碑,彻底爆炸!!
这个分数,超越了无数经典,直接登顶华夏影史剧情片评分的榜首!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票房的核爆式增长!
首日,2亿!!!!
这个数字,彻底震傻了整个行业!
一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场面特效、甚至前期被全面封杀的现实主义剧情片,竟然创造了商业大片都望尘莫及的票房奇蹟!
所有人都意识到,华夏电影市场的格局,可能真的要变了。
观眾们,不再是只能被动接受资本投餵的傻子。
他们用手中的电影票,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態度:
我们需要真诚,我们需要共鸣,我们需要被尊重!
而此时的陈墨和他的团队,並没有沉浸在票房大爆的喜悦中。
他们正在进行著一场更辛苦,也更有意义的战爭——全国路演。
他们的路演,与眾不同。
他们不去最繁华的cbd,不去最高档的影城。
他们去到了医院的放映厅,为那些无法出门的病友们,进行公益放映。
他们去到了大学的礼堂,与年轻的学子们,探討理想与现实。
他们去到了建筑工地,为那些辛劳的工人们,拉起临时的幕布。
每一场路演,都是一场“恳谈会”。
在武汉的一家肿瘤医院里,当电影放映结束,灯光亮起时。
一位头髮白的老教授,紧紧地握住陈墨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陈导!电影上映的这几天,我们科室收到的社会各界捐款,已经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是你的电影,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我们这个群体!”
在西安的一所大学里,一个法律系的学生站起来提问:“陈导,您认为,这部电影,真的能推动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吗?”
陈墨看著他,认真地回答:“我不知道一部电影能有多大的力量。但我知道,当千千万万的人,开始共同思考同一个问题时,这种力量,足以改变一切。推动改变的,不是我,不是这部电影,而是你们,是每一个善良、正直、並对这个国家抱有希望的我们。”
在广州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当片尾曲响起,工人们自发地、用安全帽为他们敲打出节拍,並齐声合唱那首《只要平凡》。
那质朴而宏大的歌声,在工地的夜空下久久迴荡,让在场的所有主创,都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这部电影,已经真正地,走进了人民的心里。
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票房,超越了电影本身。
而更让陈墨意想不到的是,一场由电影引发的、照进现实的连锁反应,正在以一种超乎想像的速度,悄然发生。
第四天,国家医保局,罕见地通过官方媒体发声,表示:“我们已经高度关注到近期社会各界对於高价抗癌药的討论,以及广大人民群眾的呼声。我局已正式启动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工作,將优先考虑將一批临床必需、疗效確切、群眾呼声高的抗癌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具体谈判工作,將本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加速推进。”
消息一出,举国振奋!
第五天,国內最大的几家医药集团,联合宣布,將主动下调旗下部分抗癌靶向药的价格,平均降幅达到30以上,並承诺將加大对仿製药的研发投入。
第六天,民政部联合多家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生命之光”白血病专项援助基金,而沈清歌之前成立的“平凡之光”基金会,也作为首批合作方,被邀请加入。
第七天
一件件,一桩桩
电影里的情节,似乎正在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
那句“希望现实中,不再有程勇”的祈愿,似乎正在一点点地,变成可以触摸的真实。
当《我不是药神》上映满一周,票房突破20亿大关时,陈墨和他的团队,来到了路演的最后一站——魔都上海。
而这一站的恳谈会,迎来了一位最最特殊的观眾。
他叫陆勇,被称为“药神”原型。
陈墨起初也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也有这么一个人。
这样看来,这个世界除了文娱水平低点,其他方面跟原来的世界应该差不多一样。
这个世界的陆勇,事跡几乎也是一样,他曾因帮助上千名白血病友购买印度仿製抗癌药,而被以“销售假药罪”起诉,后因上千名病友联名上书,最终被检察院“撤回起诉”。
他的经歷,是这部电影,最原始的灵感来源。 当灯光亮起时,陆勇走上了台。
他看起来比电影里的程勇,更瘦弱,更斯文。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走上前,给了陈墨一个深深的拥抱。
“谢谢你。”陆勇的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把我们的故事,讲给了这么多人听。”
陈墨拍著他的背,也有些动容:“不,是我们应该谢谢您。您才是真正的药神,真正的英雄。”
陆勇摇了摇头,他拿起话筒,对著台下所有的观眾,说了一段话:
“我不是药神,我只是一个病人,一个想活下去,也想让我的病友们活下去的,普通人。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这句话,很扎心,但也很真实。”
“但我今天想说,这部电影,还有你们所有人,让我看到了,这世上,还有一种药。”
“这种药,叫爱,叫善良,叫希望!”
“当所有人都愿意为陌生人发声,当整个社会都开始关注我们这些弱势群体时,我相信,穷病,也一定有被治癒的那一天。”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
在这片掌声中,陈墨脑海里,那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恭喜宿主完成史诗级隱藏任务——“艺术照进现实”!】
【任务描述:通过一部文艺作品,引发广泛的社会性、全民性共鸣,並成功地、实质性地推动了现实世界相关领域(法律、政策、民生)的良性变革。】
【任务评级:sss级(完美)】
系统商城全面升级!“地球曲库”解锁“大师级定製”功能(可根据特定情境,消耗震撼值,定製专属原创音乐);“影视分区”解锁“导演大师班”系列课程;“综艺策划库”全线產品8折优惠。
特殊奖励:文明的火种(唯一道具)】
【文明的火种:此道具可指定一个文艺领域(音乐/影视/综艺/文学等),使其在未来十年內,进入一个黄金髮展期,优秀人才涌现概率提升300,优秀作品诞生概率提升200,相关政策扶持力度提升100。】
看著这堪称逆天的奖励,陈墨的心,狠狠地颤动了一下。
尤其是最后一个奖励——文明的火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金手指了,这简直是赋予了他成为一个文明“点火人”的权柄!
他可以亲手,为这个世界的华夏,开启一个真正的、璀璨的文艺復兴时代!
他抬起头,看著台上那位真正的“药神”,看著台下那些因感动而流泪的观眾,看著窗外这个因一部电影而悄然改变的世界。
他突然明白,系统给予他这一切的真正意义。
震撼值,不是目的。
系统,也不是目的。
真正的目的,是利用这些来自另一个文明的瑰宝,在这片新的土壤上,种下希望的种子。
然后,静待开。
等待这个世界,开出属於它自己的,更灿烂、更伟大的文明之。
他的路,还很长。
而《我不是药神》的巨大成功,只是这条漫漫长路上,第一座,也是最坚实的一座里程碑。。
陈墨和他的团队,从一群被行业拋弃的“疯子”,一跃成为了被时代铭记的英雄。
庆功宴上,王海喝得酩酊大醉,抱著陈墨的大腿,哭得像个孩子,嘴里反覆念叨著:“兄弟,我们我们真的做到了”
沈清歌站在一旁,看著这个一手缔造了奇蹟的男人,美目中异彩连连。
她知道,从今往后,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將不再仅仅与音乐和电影掛鉤,他將成为一个符號,一个代表著“理想主义之火永不熄灭”的符號。
陈墨他看著系统界面里,那颗静静燃烧的“文明的火种”,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
电影的战役,暂时告一段落。
他不打算一股脑的把前世优秀的作品搬上来,他需要慢慢来,慢慢打算,时不时拿出一部震撼世人的心!
而接下来,他要將目光,投向那片更广阔、更具娱乐性的领域。
他要用一档前所未有的综艺,为这个刚刚被现实主义洗礼过的市场,注入一股全新的、充满欢笑与感动的活力。
他要让人们知道,艺术,既可以深刻地剖析苦难,也可以温暖地拥抱生活。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综艺策划库”里,一个散发著温暖光芒的名字上——《嚮往的生活》。
“绝命厨师吗?”
陈墨不禁失笑,虽然前世短视频博主將黄小厨称为“小厨生”,还做出了许多优秀的二创抽象作品。
但仍然改变不了,这是一部优秀的题材!
而就在今早他已经把初步设想交给执行助理,让他先帮忙物色几位嘉宾人选,並要求先不上报给公司,等完整版方案出来再上报。
陈墨有想过先把《跑男》和《三哈》抬上来,但心里总感觉时候未到,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把《嚮往的生活》抄过来。
当他正沉浸在对蘑菇屋选址和常驻嘉宾人选的深化构想中,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执行助理小林拿著平板快步走进来,脸上带著一丝哭笑不得的复杂表情。
“陈导,打扰您了。根据您所给的方案,我们在梳理擬邀请飞行嘉宾的初选名单和网络热度参考时,发现一个嗯,很有意思的现象。”
小林將平板递给陈墨。
屏幕上,赫然是近期娱乐热搜的截图:
而在这片负面声浪中,竟然还夹杂著一个看似无关又莫名关联的热搜:旺仔小桥王者荣耀的id叫价百万以及旺仔流出装席捲峡谷、#旺仔小桥点评央视#等等。
“陈导,您看这个旺仔小桥,”小林指著那个戴著標誌性旺仔面具的网红头像,“话题度是顶级的,黑红也是红嘛。团队里有年轻同事提议,要不要蹭一波?邀请她来《嚮往》当一期飞行嘉宾?她自带巨大流量,而且神秘人设和我们节目回归真实的反差,说不定有戏剧效果?”
陈墨的目光扫过那些触目惊心的標题:【直播怒懟素人】、【公开引导网暴】、【把粉丝当at】、【签约歌手反目成仇】等等。
他眉头微蹙,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点开了那个旺仔小桥王者id叫价百万的连结。
內容令人啼笑皆非:一个白银小號玩家,抢注了游戏id“旺仔小桥”,当真有v10土豪玩家想收购时,对方竟狮子大开口叫价100万,直接劝退。
评论区更是玩梗狂欢:
“好傢伙,真人是线上割韭菜,游戏里id也要割土豪韭菜?这id镀金了?”
“建议搭配『旺仔流出装』使用:痛苦面具(物理蒙面)+破茧之衣(挣脱人设)+博学者之怒(对榜一大哥专属)+炽热支配者(直播开喷必备)!”
“哪个综艺要是请她,节目名得改成《百万的生活》!坐等著破產吧,毕竟没刷百万別想被鸟。”
“笑死我了!哈哈哈!一乔落万乔生,怎么出来那么多吃『乔血』馒头博主(狗头保命)!”
看著这些充满讽刺的评论,陈墨摇了摇头。
“流量很重要,”陈墨的声音平静却带著不容置疑的份量,“但《嚮往的生活》要构建的,是一个关於真实、温暖和『人与人之间朴素连接』的梦。它应该是一泓清泉,能洗去《药神》带来的沉重,也能冲淡这个圈子无处不在的浮躁和功利。”
他指了指屏幕上旺仔小桥那张被刻意神秘化的脸。
“而她,以及她身上所代表的这种『流量至上、金钱衡量一切、对支持者毫无尊重』的扭曲价值观,恰恰是我们这档新节目最大的反面教材,是我们要用生活本身去对抗的东西。”
小林瞭然地点点头:“明白了,陈导。这种话题人物,与我们要传递的核心价值背道而驰,强行引入只会污染节目的气质。我马上把她的名字从任何备选清单里彻底划掉。那关於飞行嘉宾的人选方向?”
陈墨的目光重新投向窗外璀璨的夜景,脑中浮现出《嚮往》应有的画面:裊裊炊烟,真诚的劳作,朋友间毫无芥蒂的谈笑,对一餐一饭的珍惜。
“去找那些真正有生活智慧、有故事、或者能放下光环享受平凡片刻的人。”
“演员、作家、手艺人、甚至是踏实的科学家我们要的不是热搜上的爆,而是观眾心底的暖。记住,《嚮往的生活》,首先得是让人嚮往的。”
陈墨的语调恢復了温和与篤定。
小林精神一振:“是!我这就去重新梳理名单,確保调性一致!”
小林离开后,办公室重归寧静。
陈墨瞥了一眼平板上那个尚未关闭的新闻截图。
他轻笑一声,关掉了页面。
网络世界的浮华闹剧终会过去,而他手中这颗“文明的火种”,將要点燃的,是能沉淀下来、真正滋养人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