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首映礼(1 / 1)

半个月后,京城,华夏电影资料馆。

这里,没有星光熠熠的红毯,没有爭奇斗艳的礼服,也没有震耳欲聋的粉丝尖叫。

取而代之的,是朴素的条幅,肃穆的氛围,以及一张张充满了期待与敬意的脸庞。

《我不是药神》的全国首映礼,选择在了这个对於所有华夏电影人而言,最具象徵意义和仪式感的殿堂。

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態。

它昭示著,这部电影,拒绝被归入娱乐產品的范畴,它要以一种更纯粹、更严肃的艺术作品的面貌,接受所有人的检阅。

下午两点,一號放映厅內座无虚席。

到场的嘉宾,构成了一幅奇特而多元的图景。

前排,坐著张文君副局长亲自委派的,来自总局和审查委员会的几位领导,他们的表情严肃而认真。

旁边,是郭百川、秦松这些力挺过剧组的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如同自家孩子要上考场般,眼神里充满了期许。

中间,是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记者、资深影评人,以及那些在【迴响】平台上为电影发声的独立音乐人代表,比如“吟游诗人阿凉”。

他们是这场舆论战中,最坚实的盟友。

而占据了影厅大部分座位的,则是更多特殊的观眾。

他们中有通过各大医院和病友互助会邀请来的白血病患者及家属代表;

有身穿外卖、快递、环卫工服的普通劳动者代表;

还有许多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见证这一刻的普通影迷。

他们,才是这场首映礼,真正的主角。

后台,临时的化妆间里。

陈墨、沈清歌、王海、李薇等一眾主创,都换上了最简单的正装。

没有华丽的配饰,没有精致的髮型,每个人都显得有些拘谨。

“墨子,我我腿有点软。”

“台下坐的,不是领导就是真神,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阵仗。”王海紧张得直搓手。

张野更是紧张得说不出话,他不停地整理著自己那身租来,有些不合身的西装领带,像个即將上台领奖,却又怕自己出丑的学生。

“清歌”李薇深吸一口气,试图缓解紧张的心情。

“別紧张。”

沈清歌微笑著安抚大家。

“我们不是来走秀的,我们是来交作业的。我们只需要把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就好。”

陈墨点了点头,他拍了拍张野的肩膀:“记住,你不是演员张野,你是替黄毛彭浩,来参加这场盛会的。昂首挺胸,那是他应得的荣耀。”

张野深吸一口气,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下午两点半,放映厅的灯光缓缓暗下。

巨大的银幕上,龙標的图案一闪而过,那熟悉代表著准许公映的音乐声响起。

全场,自发地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龙標的,更是送给这部电影,来之不易的出生证明。

电影,正式开始。

没有宏大的开场,没有炫目的特效。

第一个镜头,就是程勇那间充满了廉价神油和市井气息杂乱的小店。

粗糲、甚至有些晃动的镜头,瞬间將所有人拉入到了那个真实而压抑的底层世界。

起初,影厅里还有些微的骚动和窃窃私语。

但隨著剧情的推进,整个放映厅,渐渐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这种沉寂,不是因为无聊,而是因为被一种真实的力量,狠狠地扼住了喉咙。

当看到吕受益因为没钱买药,一遍又一遍地清创,最终在绝望中割腕自杀时,后排传来了一阵压抑不住低低的啜泣声。

当看到刘思慧为了五千块钱的“线人费”,在夜场里被客人粗暴地要求跳舞,她那麻木而屈辱的眼神,让许多女性观眾都感同身受地攥紧了拳头。

当看到黄毛彭浩,那个一直像野狗一样顽强活著的少年,在临死前,还在为保护程勇而念叨著他没病时,影厅里的啜泣声,已经连成了一片。

而当王劲松老师饰演的程勇,在法庭上,说出那段振聋发聵的台词——“我承认我犯了法,但是,看著那些病人,我真的没有办法。我只想他们能活下去”时,影厅內的情感,被彻底引爆!

那不再是啜泣,而是嚎啕大哭!

一个中年男人,一个看起来饱经风霜的汉子,突然站起身,对著银幕,用沙哑的声音嘶吼道:“说得对!我们只是想活著!我们有什么错!”

他的声音,像一个信號。

越来越多的观眾,站了起来。

他们对著银幕,哭著,喊著,仿佛在宣泄著自己生活中,所有积压的委屈、不甘与挣扎。

他们哭的,不仅仅是电影里的角色。

他们哭的,更是那个在工地上被拖欠工资的自己,是在医院里为父母医药费发愁的自己,是在深夜里为了生活而奔波不休的自己。

电影,在这一刻,成为了一面镜子。

一面照见了无数平凡人,在活著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全部尊严与勇气的镜子。

前排,来自总局的几位领导,也早已摘下了眼镜,默默地擦拭著眼角。

他们审阅过无数的电影,但从未有一部,能像今天这样,让他们感受到如此真切,来自人民最底层的声音。

郭百川导演,更是老泪纵横。

他看著银幕,又看了看身后那些站起身来,哭成一片的普通观眾,口中喃喃自语:“电影电影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啊就该是为他们拍的啊”

两个小时后,当片尾曲《只要平凡》的旋律缓缓响起,当银幕上开始滚动出那密密麻麻,来自【迴响】平台和民间自愿者的名字时,全场灯光亮起。

没有人离场。

所有人都站著,静静地,用力地鼓著掌。

掌声,经久不息,仿佛要將这放映厅的屋顶掀翻。

这掌声,是送给电影的,更是送给所有为这部电影付出过的人,最崇高的敬意。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陈墨带领著一眾主创,走上了台。

他们没有像其他电影首映礼那样,分享著拍摄趣闻,互相吹捧。

陈墨只是拿起话筒,对著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大家。”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今天,这里没有主创,没有明星。我们不搞见面会,我们想把它,开成一场恳谈会。”

“我们想听听,大家最真实的声音。无论批评,还是讚美,我们都全盘接受。”

说完,他便將话筒,递向了台下。

一个戴著口罩,看起来很虚弱的年轻女孩,第一个被选中。

她接过话筒,手在微微颤抖。

“我我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她的声音很轻,却通过音响,清晰地传遍了全场。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它没有美化我们的痛苦,也没有消费我们的苦难。它只是让我感觉,我们这些在黑暗里挣扎的人,终於被看到了。”

“尤其是电影最后,那个老奶奶说的那句台: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的正版药,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把它当假药。你们就能保证,你们一辈子不生病吗?”

“这句话,我听完,我我真的谢谢你们,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

女孩说著说著,泣不成声。

全场,再次响起了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女孩的充满了鼓励与温暖。

紧接著,那个身穿外卖服的大哥,也拿到了话筒。

“我没啥文化,说不出啥大道理。”

他憨厚地笑了笑,眼角却泛著红

“我就觉得,这电影,拍得真!就跟我自个儿的生活一样,天天都在为钱发愁,天天都在跟时间赛跑。看那黄毛,我就想起我那些刚来城里打工的小兄弟,傻乎乎的,但是讲义气。”

“我就想说,谢谢导演。让我们这些送外卖的,也感觉自个儿不那么低人一等了。”

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站了起来。

他们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著自己与电影的共鸣。

他们谈论的,不再是演技、镜头、剪辑,而是生活、尊严、希望与绝望。

这场恳谈会,渐渐地,变成了一场大型的,以电影为媒介的群体心理疗愈。

陈墨和主创们,就那样静静地听著。

他们没有去辩解,没有去引导,只是用最真诚的眼神,与每一个发言者交流。

他们知道,在这一刻,电影本身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它所搭建起来的这座,能够让不同阶层、不同境遇的人,相互看见、相互理解的桥樑。

就在恳谈会即將结束时,前排,一位一直沉默不语的、戴著老镜的白髮老人,缓缓地举起了手。

工作人员立刻將话筒递了过去。

“我不是影评人,也不是什么领导。”

老人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我是一名退休的法官。”

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部电影,从法律的角度看,主角程勇,確实是触犯了国家药品管理法,他的行为,构成了犯罪。这一点,电影没有迴避,我很欣赏。”

“但是”

老人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

“法律,追求的,不仅仅是程序上的正义,更应该是实质上的正义。法律的背后,是天理,是人情。”

“这部电影,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没有简单地去煽动法理与人情的对立。它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法律的条文,与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发生衝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如何去完善?”

“它没有给我们答案,但它引发了我们所有人的思考。而这种思考,远比任何一部娱乐大片,都更有价值。”

老人放下话筒,对著台上的陈墨和主创们,郑重地点了点头。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感谢你们。你们用一部电影,做到了我们无数次普法宣传,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你们让法这个字,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让人们开始去思考它与情、与理之间的关係。”

“这,就是一部电影,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老法官的这番话,如同一锤定音,为这场首映礼,画上了一个最完美的句號。

它將整部电影的立意,从单纯的“为民请命”,拔高到了“推动社会法治进程思考”的全新高度。

后台,张文君副局长的秘书,將老法官的这番话,一字不漏地记录了下来,並迅速地整理成文,发给了还在办公室等待消息的张副局长。

几分钟后,秘书收到了回信。

回信很简单,只有四个字:

“国士无双。”

这四个字,评价的,不仅仅是那部电影,更是那个敢於用作品去触碰时代最敏感的伤口,引发全民思考的年轻人。

首映礼结束,当晚,一篇特殊的影评,在《人民日报》的客户端,悄然发布。

文章的作者,署名为“钟政声”——一个代表著官方最高层声音的笔名。

文章標题,掷地有声!

《我不是药神:一部电影的力量,与一个时代的进步》

文中,高度讚扬了《我不是药神》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並引用了那位老法官的观点,深刻地探討了电影所引发的,关於“法理与人情”的社会性思考。

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

“我们乐於看到,越来越多像《我不是药神》这样的优秀作品,能够涌现出来。它们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时代的伟大与尘埃;它们像一把手术刀,剖开我们社会的肌理与脉搏。能够正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自信;能够引发思考,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一部好的电影,足以推动一个时代的进程。我们对此,充满信心,並拭目以待。”

这篇文章的发布,如同一道来自云端的圣旨,为《我不是药神》的前路,彻底扫清了最后一点障碍。

它向所有的院线,所有的媒体,所有还在观望的人,释放了一个明確得不能再明確的信號!

这部电影,国家支持!

这部电影,必须大火!

冯守正的资本铁壁,在这股由民意和国策共同匯聚而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面前,被彻底碾得粉碎。

属於《我不是药神》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半岛1984:我太忠诚了 被车撞后,我觉醒了透视赌石异能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重生九二当学霸,靠写书带富全家 重生2008:回到县城卖体彩 都市仙尊:从凡尘到九天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调戏过的美女竟是上司 绝路成仙 我每个月有一次穿越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