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常务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陆续离场。
静海市市长赵毅然和海陵市市长韩斌,却不约而同地稍作停留,待其他领导走得差不多了,才前后脚地朝着赵达功的办公室方向走去。
两人心中都揣着事,也都想借着方案刚刚通过的契机,向这位手握汉东经济发展大权的领导当面汇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赵毅然先一步来到了赵达功的办公室外,由秘书诸葛青云通报后,被请了进去。
“达功书记!”赵毅然躬敬地问好,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省政府常务会议全票通过共建方案,这对他和静海市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毅然来了,坐。”赵达功心情似乎也不错,指了指沙发,自己也从办公桌后走过来坐下,“刚才会上,方案顺利通过,这是好事。但接下来的落实才是真正的考验。”
“是,赵书记,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赵毅然连忙表态,随即开始汇报具体工作,“赵书记,我向您汇报一下静海高新区最新的进展。刚刚过去这个月,我们又成功引进了三家高新技术企业,两家是做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的,一家是专注于生物医药研发的,总投资额超过了十五个亿。人才引进方面,我们新落成的‘英才公寓’已经投入使用,首批三百套全部安排给了近期引进的硕士以上高端人才,反响非常好。另外,与省内外三所高校共建的博士后工作站也已经挂牌运作……”
赵毅然汇报得很细,数据翔实,事例具体,显示出他对静海高新区工作的了如指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赵达功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恩,不错。招商引资要注重质量,宁缺毋滥,一定要把真正有技术、有市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引进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你们在人才服务上做的这些工作,很有前瞻性,要继续保持和深化。”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毅然啊,有件事提前跟你通个气。立平同志在静海工作多年,成绩有目共睹,组织上考虑到干部交流和队伍建设的需要,准备给他加加担子了。”
赵毅然心中一动,虽先前领导就向他透露了风声,但此刻得到确认,还是让他精神一振,同时也感到了压力。
张立平这位老搭档一旦离开,静海市的担子就直接压在他的肩上。
赵达功看着他,目光中带着期许和提醒:“立平同志如果顺利履新,静海市委的工作,很可能由你主持。明年是我们汉东省‘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你要提前谋划,做好准备,确保静海市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不能有任何脱节和松懈,必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赵达功加重了语气:“静海市,是省政府打造的汉东省产业升级的桥头堡,是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试验田。这个定位不能变,这个势头不能减!你要把握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大胆工作,勇于创新,省政府会支持你。”
赵毅然立刻挺直腰板,神色肃然:“请赵书记放心!我一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静海广大干部群众,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确保静海大局稳定、发展持续,绝不姑负组织的信任和您的期望!”
“好,有这个决心就好。”赵达功满意地点点头,“具体工作,多思考,多调研,有什么困难,及时向省政府和我反映。”
赵毅然又简单汇报了几句,便知趣地起身告辞。
他知道,外面可能还有人在等侯。
果然,他刚离开不久,海陵市市长韩斌便在诸葛青云的引导下,走了进来。
“赵书记,打扰您了!”韩斌的态度比赵毅然更加谦恭,甚至带着几分明显的拘谨和热切。海陵市的经济体量和政治地位相较于静海要略逊一筹,他这位市长在赵达功这样的省委大佬面前,更加小心翼翼。
“韩斌同志,坐。”赵达功依旧保持着平和的态度。
韩斌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微微欠身,双手将一份准备好的材料呈上:“赵书记,这是我们海陵市结合本次共建方案,初步制定的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草案,请您审阅指正。”
赵达功接过材料,随手放在茶几上,示意他坐下说话。
韩斌这才半边屁股坐在沙发上,开始汇报:“赵书记,首先,我代表海陵市委市政府,坚决拥护省委省政府关于共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决策!我们一定全力配合静海市,把这个示范区建设好,绝不拖后腿!”
他先表了态,然后才进入具体工作:“除了按照省里统一部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外,我们海陵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计划未来五年,集中力量打造两大主导产业:一是依托我们现有的港口优势和造船工业基础,大力发展高端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二是利用我们海陵在生物科技领域的部分先发优势,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这是我们规划草案里的内核内容。”
韩斌一边说,一边小心地观察着赵达功的表情,见他听得认真,并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才鼓起勇气,说出了此行最重要的目的:“赵书记,海陵底子薄,基础弱,迫切希望能得到省委、省政府,特别是您更多的关心和指导。我诚挚地邀请您,在百忙之中能够莅临海陵考察调研,为我们把把脉,指指方向!我们海陵上下,翘首以盼!”
这番话,几乎是将投靠之意摆在了明面上。
韩斌很清楚,在汉东即将变局的关键时刻,必须为自己找到一座稳固的靠山。
而外界呼声最高的赵达功,无疑是最佳选择。
赵达功听出韩斌话里的深意,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对于这种主动靠拢、且有一定发展思路的地方实权干部,他自然是乐于接纳的。这有助于他未来更好地掌控省政府局面,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
“韩斌同志,你们海陵市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这很好。”赵达功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分量,“船舶制造和生物医药,都是很有前景的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切合我们汉东的实际情况。把这两大产业抓好了,海陵的发展就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他看了一眼茶几上的规划草案,继续说道:“关于调研的事,我近期确实有安排,准备集中一段时间,到各地市跑一跑,重点就是调研各地的经济建设情况,特别是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你们海陵市,我会作为重点调研目的地之一来安排。”
听到这句明确的承诺,韩斌心中大喜过望,连忙站起身,激动地说:“太好了!感谢赵书记!我们一定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恩,具体时间,让办公厅跟你们对接。”赵达功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回去之后,扎扎实实把规划完善好,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有什么具体的困难和须求,可以形成书面材料,按程序报上来。”
“是!是!一定按您的指示办!”韩斌连连点头,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感觉自己和海陵市的未来,瞬间光明了许多。
又简单交流了几句,韩斌才心满意足、千恩万谢地告辞离去。
看着韩斌离开的背影,赵达功缓缓靠在沙发背上,目光深沉。
静海的稳步推进,海陵的主动投靠,都预示着自己依靠经济建设的布局正在逐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