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缓缓笼罩了汉东省会京州,省委大院2号楼。
静海市委书记张立平在接到老领导刘长生亲自打来的电话后,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匆匆结束了手头的工作,特意让秘书准备了近期静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详尽的经济发展数据、重点项目进展报告以及初步的工作总结,又精心挑选了一些不算贵重但能表心意的静海土特产,便让司机驱车赶往京州。
晚上七点整,张立平的车准时停在了刘长生家的小院外。
他整理了一下衣着,提着材料和礼品,深吸了一口气,才按响了门铃。
保姆开门将他引了进去。
刘长生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晚间新闻,见到张立平进来,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指了指旁边的沙发:“立平来了,坐。还没吃饭吧?一会儿让你阿姨随便炒两个菜,就在家里吃点。”
“老领导,不用麻烦,我汇报完工作就走。”张立平躬敬地将材料和礼品放在一旁,然后在侧方的沙发坐下,腰杆挺得笔直,保持着下级对上级应有的姿态。
“麻烦什么,到了我这里就跟到家一样。”刘长生摆摆手,关掉了电视,客厅里顿时安静下来,“先说说吧,静海那边最近怎么样?特别是你那个高新技术园区,我可是寄予厚望啊。”
张立平立刻打起精神,如同向老师汇报作业的学生一般,条理清淅地将静海市近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成果、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进度,以及正在与海陵市紧密谋划、旨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区”的初步构想和推进情况,一一向刘长生做了详细的汇报。张立平的汇报数据翔实,思路清淅,显然对静海的工作了如指掌。
刘长生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微微颔首,偶尔插话询问一两个细节。听完汇报,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赞赏道:“不错,立平,你在静海这几年,工作是扎实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这个高新技术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汉东省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引擎和亮丽名片了。你能沉下心来抓产业、抓创新,这一点很好,要继续保持。”
得到老领导的肯定,张立平心中一阵激动,连忙谦逊道:“这都是老领导您当年对我的言传身教,以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我不过是按照您的教悔,做了一些分内的工作。”
例行的工作汇报和肯定之后,客厅内的气氛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刘长生端起茶杯,却没有喝,而是沉吟了片刻,目光变得有些深远。
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向张立平这边倾斜了一些,声音也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明显的交底意味:“立平啊,今天叫你来,除了听听你的工作,还有些事情,要跟你透个气。”
张立平神色一凛,知道重点来了,身体也不自觉地坐得更直,做出凝神倾听的姿态。
“这次中组部考察组下来,谈话谈得很深,范围也很广。”刘长生缓缓说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之前,中央的一位领导也跟我通过气,透露了一些风声。我啊,在汉东的工作,可能快要告一段落了,估计很快就要动一动,到中央某个部门去。”
这个消息虽然在外界已有传闻,但从刘长生本人嘴里如此明确地说出来,还是让张立平心中一震。他连忙说道:“老领导,这是好事啊!说明中央对您在汉东的工作是高度认可的!只是……汉东省离不开您的掌舵啊。”
刘长生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汉东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也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次能有机会再进一步,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工作,说起来,还要感谢达功同志。”
他看向张立平,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这几个月,我和达功同志搭班子,总体上来说是默契的。他主抓经济运行和战略规划,我主持政府,我们俩都把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合力稳住了汉东经济发展的大局,尤其是在推动产业升级、布局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也做出了一些成绩。这一点,上面的领导是看在眼里的,对我们汉东班子,特别是对我和达功同志在经济工作上的能力和配合,是给予了肯定的。”
他刻意强调了“合力”与“配合”,点明了他能“再进一步”与赵达功的支持以及两人共同的经济政绩密不可分。
“所以,”刘长生继续说道,目光锐利地看着张立平,“我走之后,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和人选考量,估计由达功同志来接任省长,主持省政府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
他几乎是在明确地告诉张立平,赵达功就是下一任省长。
“立平,你的能力和成绩,省委是清楚的。关于推荐你作为副省级干部人选的事情,目前看,问题应该不大。”刘长生语重心长地说道,“等你到了省里,无论是进入省政府班子,还是在其他副省级岗位,有一点你必须牢记:要坚定地跟随达功同志的脚步!不管具体分管哪一块工作,都要坚决配合、落实好达功同志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大政方针,坚定不移地把推动汉东省的经济建设大局放在首位!”
刘长生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甚至带着一丝告诫的意味:“至于省委那边……沙书记有他自己的想法和工作思路。以后,无论沙书记再怎么……嗯,怎么说呢,再怎么有其他的考量或者动作,”他用一个比较委婉的词语替代了可能更激烈的词汇,“你都要把握好自己,紧紧配合好达功同志,把经济工作搞上去,这才是根本!不要过多地掺和到其他的是非和斗争里面去,明白吗?”
这番话,几乎是赤裸裸地在为张立平规划未来的政治站队和行事准则,明确告诉他,要跟紧赵达功,专注于经济工作,远离沙瑞金可能主导的其他领域的纷争。
张立平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他瞬间就听懂了老领导话语中所有的明示与暗示。
他感到肩头一沉,同时也涌起一股被信任和托付的激动。
这番话,几乎是赤裸裸的政治嘱托和站队要求了。
张立平深知其中分量,他立刻挺直腰板,语气无比郑重和诚恳:“老领导,您的苦心我明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培养和提携,这次又为我的事劳心费力,您的恩情,我张立平这辈子没齿难忘!请您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嘱托,到了省里,绝对紧紧跟随赵省长的步伐,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一切以经济发展大局为重,绝不参与无谓的政治斗争,绝不姑负您的期望!”
看到张立平如此表态,刘长生欣慰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放松的神情:“好,你有这个认识,我就放心了。以后我到了帝都,山高水远,就不能象现在这样时时指点你了。路,终究要你自己走。把握好方向,稳扎稳打,你的前途,不会止步于此。”
他顿了顿,仿佛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哦,对了,今天下午,我跟达功同志简单碰了个头。明天下午,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审议你们静海市和海陵市联合提交的《关于共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方案》。这个方案,要作为接下来全省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来推。”
刘长生看着张立平,语重心长:“你在静海工作了十几年,感情深,基础厚。在离开静海,到省里履新之前,一定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把这个集群的框架搭起来,基础打牢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事!”
张立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责任感,他重重地点头:“老领导,我明白!我今晚回去就连夜部署,确保明天省政府的会议一旦通过决议,我们静海这边立刻就能与海陵市全面对接,以最快的速度激活各项建设工作,绝不敢有丝毫懈迨!”
又在刘长生家里坐了一会儿,仔细聆听了一些老领导关于未来工作的零散叮嘱和人生经验,张立平见时间不早,便起身告辞。刘长生将他送到门口,用力地握了握他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离开省委大院,张立平没有停留,立刻让司机驱车返回静海。
夜色中,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有对老领导即将离任的不舍与感慨,更有对未来新征程的憧憬与思考,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为静海,也为自己的下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天下午三点,汉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在省政府会议中心准时召开。
会议由省长刘长生亲自主持。
在按议程处理完其他几个议题后,会议进入了关于审议《静海市与海陵市共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方案》的环节。
省发改委主任周宝瑞首先就方案的编制背景、战略意义、总体目标、重点产业领域、空间布局、政策创新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向与会各位副省长、秘书长和相关厅局负责人做了详细汇报。
刘长生在汇报结束后,率先表态,他高度肯定了静海、海陵两市主动作为、协同发展的思路,指出该集群建设对于汉东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求省政府各部门全力支持。
随后,与会人员纷纷发言。
负责工信、科技、财政等工作的副省长,均从各自分管领域出发,对方案表示了原则同意,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完善意见和建议。会场气氛积极而务实。
列席会议的市长赵毅然和海陵市市长韩斌,仔细聆听着每一位领导的发言,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当最后一位副省长发言完毕,刘长生将目光投向一直沉稳端坐的赵达功:“达功同志,这个方案前期你也倾注了很多心血,谈谈你的看法?”
赵达功微微一笑,首先肯定了方案的成熟度和可行性,认为这是汉东省推动局域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步。接着,他强调了几个需要重点把握的方向: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二是要优化营商环境。
最终,在刘长生的主持下,与会领导经过审议,一致认为方案思路清淅、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符合汉东省发展实际和长远战略须求。
“好,既然大家都没有其他意见,”刘长生环视会场,声音洪亮地总结道,“那么,《静海市与海陵市共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原则通过!请发改委根据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印发。
各相关部门、静海市、海陵市要抓紧对接,密切配合,确保方案尽快落地实施,早见成效!”
会场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既是为这一重要决策的通过,也是为汉东省政府即将开启的新的经济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