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走进军工部资料室的时候,老张头正在打瞌睡,茶杯里的水都凉了。
老张头一个激灵坐直了身子,看清是林舟后,眼睛一亮,
林舟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过去,"来借点东西。赵部长批的条子。
老张头接过纸条,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然后吹了个口哨,
老张头眼睛一亮,麻利地把烟塞进抽屉,"得嘞,您稍等,我这就去给您找。
半小时后,老张头推着一辆小车回来了,上面堆满了文档袋和资料盒。
林舟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开始认真地翻阅起那些资料。
资料室很安静,只有翻页的沙沙声。老张头看林舟这么认真,也不好打扰,默默地又泡了一杯茶放在他旁边就退出去了。
林舟一页页快速翻看,眉头却越皱越紧。
他手中的资料确实相当原始。
特种钢?不过是几种初级gh合金的试制报告,强度和耐温性能差得可怜。
铝合金?勉强有几种ly系列,但都是最基础的型号,跟航空级别差了十万八千里。
至于钛合金,只有几份翻译的国外论文,上面写着"极其稀有昂贵,暂无生产能力"几个大字。
最让林舟绝望的是复合材料部分,薄薄几页纸,除了一些关于玻璃纤维的简单介绍外,几乎是一片空白。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系统提示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正在查阅材料技术资料,是否激活"悟性逆天"?】
下一秒,仿佛有一道闪电劈开了他的脑海。
无数信息如洪水般涌入,密密麻麻的化学式、物理公式、工艺流程图在眼前闪过。
林舟感觉自己的大脑象是被塞进了一整座图书馆,每一个神经元都在痛苦地尖叫。
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结构力学、聚合物性能表、金属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这些在前世可能只是他偶然瞥见的知识碎片,现在都变成了清淅完整的体系,仿佛他是这些领域的顶尖专家。
最让林舟惊喜的是关于碳纤维的信息。
当前这个年代,碳纤维还只是实验室里的新奇玩意儿,星条国和樱花国的实验室刚刚小规模制出样品,强度低、成本高、工艺不稳定,离实用化还有十万八千里。
而现在,林舟脑海中浮现的是成熟的t300级甚至t800级高模量高强碳纤维的完整生产工艺链:
从聚丙烯腈(pan)原丝制备的精确配方,到预氧化阶段的温度控制曲线,再到低温碳化和高温石墨化过程中每一个关键参数——温度、时间、张力,甚至连表面处理用的浆剂配方都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他还接收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树脂基体的配方、预浸料制备、热压成型、固化周期控制、无损检测方法几乎囊括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全套流程。
这些材料的特性在林舟脑海中闪铄:碳纤维的高比强度(强度/密度)是钢的5倍以上,高比模量(刚度/密度)是铝的3倍以上,且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和耐腐蚀性。
最重要的是,它们是非金属材料,对雷达波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是实现隐身技术的完美选择!
知识灌输的痛苦持续了大约十分钟,才逐渐平息。林舟瘫在椅子上,大口喘着气,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
等老张头离开后,林舟迅速从包里拿出一叠白纸和几支铅笔,铺开在桌上。
他首先画出了pan基碳纤维的生产流程图:原丝制备→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石墨化→表面处理→上浆→卷绕。每个环节旁边,他详细标注了关键参数:
原丝制备:聚丙烯腈共聚物(含5-10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量控制在10-15万,湿法纺丝,凝固浴温度15-20c
表面处理:电化学氧化,浆剂配方(环氧树脂70,硬化剂25,添加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