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
航天部机要室,一片忙乱。
技术处长王明瞪大了眼睛,看着手中的调阅申请。
旁边的张工程师插嘴道,
……
三天后,林舟的办公室堆满了厚厚的技术资料,从最基础的火箭原理到最新的试验数据,从液体发动机的喷注器设计到固体推进剂的配方研究,应有尽有。
林舟坐在书桌前,翻阅着这些在航天部人看来已属尖端的资料,眉头却越皱越紧。
太落后了!
他放下资料,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未来那些庞大而强大的运载火箭,那些能够轻松将卫星送入轨道、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巨兽。
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正在查阅火箭发动机技术资料】
一瞬间,仿佛有一道闪电劈开了他的脑海。
无数信息如洪水般涌入,眼前闪过无数复杂的图纸、方程式、材料配方和工艺流程。
那些在前世他可能只是偶然瞥见的技术细节,现在都变得无比清淅,仿佛它们一直就镌刻在他的记忆深处,只等这一刻被唤醒。
痛!
剧烈的头痛让林舟几乎晕厥。
他紧紧抓住桌角,冷汗如雨下,浸透了衬衣。
这种感觉就象有人在用电钻直接钻入他的大脑,将整个人类航空航天史上最尖端的技术硬塞进去。
不知过了多久,疼痛终于逐渐消退。
林舟松开已经发白的指节,深深地呼吸着。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那目光中已经闪铄着某种超越时代的光芒。
林舟拿起笔,手如疾风,在纸上迅速勾勒起来。
这一次,他画出的不再是简单的草图,而是精确到毫米的工程图纸,复杂的公式和参数密密麻麻地填满了页面空白处。
首先出现在纸上的,是一种全新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变循环发动机的内核设计。
林舟自言自语,笔下不停,
他迅速绘制出发动机的内核部件:
每一个部件都配有详细的工艺参数和材料要求。
林舟喃喃道,眼中闪铄着兴奋的光芒,"而且燃油效率提升至少40,巡航距离可以直接翻倍。
这些数据在这时候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时最先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推重比大多在5:1左右,而林舟设计的这种变循环发动机将直接跨越近三十年的技术鸿沟。
图纸完成后,林舟又迅速在另一张纸上开始设计与之匹配的飞行平台——一种全新构型的轰炸机。
于是,在他的笔下,一种革命性的飞翼构型轰炸机诞生了。
没有常规的机身与尾翼分离设计,整个飞机如同一片巨大的飞翼,流线型的边缘和表面没有任何突起物,所有进气口和武器舱都隐藏在机身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