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晨光初现,城市渐渐苏醒。车队经过几条宽阔的马路,转入了工业区,远处的烟囱已经开始冒出浓烟,工人们骑着自行车,成群结队地涌向各个工厂。
车厢里安静了几秒,然后又有人忍不住嘀咕:"要我说,最多就是把几个晶体管焊在一起,充其量是个集成电路的&039;形似物&039;,根本不可能是真正的芯片。
林舟站在实验室里,面前的测试板上,那块小小的芯片正在稳定工作着,输入信号变化,输出灯光随之闪铄,一切如此完美。他轻轻舒了口气,抬手看了看表——早上七点四十五,专家们应该快到了。
昨晚他一夜未眠,不断完善演示方案,又制作了几块功能稍复杂的芯片样品,虽然工艺依然粗糙,但足以证明他掌握了内核技术。
厂区大门口,三辆大巴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一群神情各异的专家学者鱼贯而出。
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院士,有戴着厚厚眼镜的中年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助手。共同点是,几乎所有人脸上都带着明显的怀疑和不屑。
站在门口迎接的张书记和杨厂长听到这些议论,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又恢复了热情洋溢的笑容。
专家们互相使了个眼色,跟着厂领导往里走。路上,不少人好奇地东张西望,仿佛在查找什么蛛丝马迹。
走在最前面的卢教授回头瞪了他们一眼:"注意场合!
大队人马穿过厂区,引来不少工人好奇的目光。大知识分子"的来访者,在钢厂里显得格外醒目。
专家队伍在工人们的窃窃私语中继续前进,很快来到了一栋独立的小楼前。
一行人走进楼内,来到一间宽敞的会议室。两位部长已经在那里等侯,看到专家们到来,立即起身迎接。
专家们刚刚落座,会议室的侧门就被推开,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他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穿着普通的工作服,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全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他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更多的是怀疑。
这句话象一颗炸弹,在会议室里引发了一阵骚动。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摇头轻笑,还有人干脆直接皱起眉头,一脸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