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明显是牵强附会,但在场的人却没人反驳,毕竟贾张氏现在的样子实在是太滑稽,谁也不想跟这个"无眉大妈"计较。
议论声此起彼伏,整个四合院的住户都在谈论着林舟的装修计划,有羡慕的,有嫉妒的,还有好奇的,唯独贾张氏一家,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
第二天,林舟来上班后直接来到东区秘密车间。
随手拉亮了昏暗的电灯。
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零件——前天托李副厂长帮忙从废品库房"借"来的废旧电机、钢片、铜线和碳刷,还有一些从物资科申请到的铝合金板材。
这些废弃的电机零件虽然看起来破旧不堪,但对于有着现代电机制造知识的林舟来说,完全足够用来打造一台简易的高性能直流电机了。
林舟喃喃自语,开始将铜线小心缠绕在自己手工打磨好的铁芯上,
他全神贯注地工作着,额头上的汗水不时滴落在工作台上。
车间里只有线圈缠绕时发出的细微沙沙声和林舟偶尔的咒骂声。
一个小时后,定子和转子都已经完成了缠绕,林舟又亲手打磨了一对碳刷,小心翼翼地安装在转子轴上。
在这个集成电路尚未普及的年代,这种自制电路板已经算得上是"高科技"了。
电路板上缠绕着几圈粗大的线圈,那是林舟亲手做的电感,用来稳定电流和减少干扰。
所有组件都是通过手工焊接连接起来,看起来粗糙,但功能完整。
嗡——电机发出了轻微的震动声,随着林舟调整电位器,转速平稳地提高,带动着他前面加工出的铝合金螺旋桨开始旋转,发出呼呼的风声。
他继续调整电位器,螺旋桨的转速随之精确变化,从慢转到快转,再从快转到慢转,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卡顿或失速现象。
不过,林舟并没有满足于此。
林舟皱起眉头,看着桌上另一堆零件——这些是从厂里电子维修室"借"来的三极管、二极体和各种被他拆解下来的电子组件。
说干就干,林舟拿出一块硬纸板,开始在上面布置组件位置。
他打算用最原始的方法,将所有的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直接焊接在纸板上,形成一个简陋但可用的逻辑电路。
这是一项精细而耗时的工作,没有电路板,没有印刷电路,一切都得靠手工连接数,一个不小心就会短路或者虚焊。
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林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每完成一个逻辑门,他都会立即测试它的功能,确保它能正常工作。
终于林舟完成了基础逻辑电路的组装。
他设计的这个简陋pid控制器,主要由三极管和电容组成,能根据无人机的倾斜状态自动调整四个电机的转速,使无人机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