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分钟前,图霍拉以西15公里。
一处塔尔门裔拥有的农庄被塔尔门军队征用,成为第23师临时指挥部。
该师的师属德鲁伊魏因曼上尉,正用意念指挥他的安第斯鹰,自图霍拉以西向东南方飞行。
根据波军榴弹炮的性能数据,塔军参谋将火炮可能存在的位置进行了细分,赋予其1-3这三个编号。
抵达目标上空后,魏因曼上尉用意念指挥他的安第斯鹰,围着树林飞了数圈,仔细观察地面的一草一木。
“1号局域搜索完毕,没有发现波军炮兵的踪迹。我会让契约伙伴飞往东边的2号局域继续探查。”
旁边的作战参谋波尔少校急忙取出记号笔,在地图上方用于涂写的透明描图复盖膜上,打了一个大大的x标记。
正趴在旁边大比例尺地图边,和参谋一同规划作战方案的阿勒费尔特中将,听到这句话后抬起头。
“着重注意一下敌军的气象气球,这是所有远程炮兵的标配。”
“是,长官。”
魏因曼上尉将注意力放回到了地面观测上,查找着炮兵留下的车辙印,和气球的踪迹。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遥远的后方正跟着一个不速之客。
无聊的搜寻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当安第斯鹰前往2号局域途中时,一旁的树林中突然冒出一股股青烟。
魏因曼立刻打起精神。
“有情况,观测到敌军炮兵射击时的烟尘。”
波尔少校急道:“在哪里?立刻在地图上标记出来!”
“大致在这一片局域。”
由于敌方有一个强力德鲁伊观测手,所以塔尔门第23师针对图霍拉镇的攻击计划中,反炮兵可谓是重中之重。
得知己方德鲁伊发现了敌军炮兵的踪迹,包括阿勒费尔特中将在内的师部军官,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集中到了辅助地图桌旁。
中将看了一眼地图上的标记,眉毛微微上翘。
“这里距离前线太近了,确定是敌军的大口径榴弹炮吗?”
情报参谋拜尔上尉急忙招呼旁边的文员:“问一下前线部队,是否一分钟前是否遭到了敌军炮兵攻击。”
大概十几秒后,一名士官小跑着回来汇报。
“报告,第9步兵团2营的米勒少校汇报,前出的连队在一分钟前,遭到了敌军重炮轰击。”
中将赶忙追问:“确认是大口径榴弹炮?对方开了大概多少炮?”
士官立正道:“米勒少校可以肯定是波军的师属榴弹炮,至于规模”
他转身拿起听筒说了两句,然后回复道:“要么是炮营的一到两轮齐射,要么是一个连进行了4-5发急促射。”
德鲁伊魏因曼和旁边的波尔少校对视一眼。
魏因曼:“阁下,我的确观测到了敌军炮兵的5发急促射。”
众人闻言,纷纷松了口气。
一名文员举着相机,对着地图拍照留档;波尔少校站在一旁,笑着补上一句。
“恭喜阁下,我们已经找到了敌军重炮,接下来只需呼唤空军将其摧毁,便可对图霍拉镇发起全面进攻。”
可是阿勒费尔特中将却不象其他人那般乐观。
“不对,侦查营遭到敌军火力复盖时,至少有一个榴弹炮营在对他们开火,而眼前这股敌人只有一个连的规模。”
“这只是敌军炮兵力量的三分之一。”
中将在指挥所内来回踱步。
他思考片刻,转身对魏因曼上尉说:“再让你的契约兽观察一下这些波军炮兵,如果他们转移阵地就跟在后面找到他们的根据地,如果停在原地不动,那就继续搜查周边局域。”
中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波军能够进行三角定位的技术军官不会太多,这些远程火炮一定集中在方圆一公里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计算量。”
魏因曼点了点头,命令自己的安第斯鹰在阵地上空盘旋。
为了仔细观察火炮细节,他甚至命令契约兽下降高度。
尽管这些波黑兰尼人不知为何,把笨重的大炮推到了一个徒峭的土坡上固定住,让炮身大部分局域暴露在阳光下
但魏因曼并不了解各类火炮的外部特征,所以很难报出具体型号。
他亲眼看着地面的波军炮兵调整高低机,调转炮口指向天空。
“这究竟是在干什么?打算抬高角度提升射程吗?”塔军上尉心中有些疑惑。
旁边的一名地图官很不屑地说:“这只是虫子临死前的挣扎罢了。”
就算波黑兰尼人的小心思再多,等斯图卡抵达战场后,也要化作一堆废铁。
这些塔尔门人也做梦也想象不到,对方抬高炮口,竟是打算猎杀空中翱翔的飞鹰。
他们对波黑兰尼炮兵的轻视,一直持续到对方开火。
只见地面火光一闪,安第斯鹰痛苦的情绪迅速传到了契约者的脑中,令魏因曼上尉眉头一皱。
见魏因曼表情不对,波尔少校急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我的契约鹰被波军炮兵击落了”
“炮兵?击落你安第斯鹰?真的假的?”波尔少校张大嘴巴,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惊讶表情。
魏因曼上尉情绪低落,甚至有些语无伦次。
“我的确失去了与安第斯鹰的契约链接。”
“它被什么东西击落的?”
“不知道我最后看到的画面,是炮口闪铄的火光。”
“该死!”波尔少校怒骂一句,“真是一股狡猾的敌人!”
阿勒费尔特中将得知此事后沉默片刻。
他很快想到了高炮的对空延时引信或是葡萄弹,同时惊叹于敌方炮兵指挥官的机敏与出众实力。
“不要在这件事上过多计较,用火炮击落德鲁伊的契约兽,一定是不可复刻的小概率事件。”
中将好言安慰了魏因曼上尉几句,又转身看向地图。
虽然双方的首次交锋,以塔军的小败收场,但是阿勒费尔特中将并不担忧。
在他的身后,站着强大的塔尔门瑞彻第4集团军,甚至还有北方集团军群。
中将用圆规在地图上大致丈量后,叫来了副官。
“敌军炮兵未被彻底消灭。命令前线各团,尽量避免从南方的波军火力复盖区进攻城区,把兵力集中到北面的树林里。”
虽然根据100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即便从北面树林出发,也会在半途进入到波军炮兵的有效射程
但这起码比从西面硬冲时,自打集结部队到发起冲击,都始终处于炮火威胁下好上许多。
参谋长韦尔中校见状,连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阁下,如果这样做,波黑兰尼人恐怕也会收缩兵力,将大多数力量都集中到城镇北面。”
中将瞥了韦尔中校一眼。
“我的意思是,只有主攻能从北面发起,并不代表其他方向无法实行牵制性攻击。”
除非波黑兰尼人开了天眼,否则他们如何能够有效分辨主攻和助攻?
等进攻部队冲入城内,波黑兰尼的火炮也就失去了作用,只能进行拦阻射击。
但是塔军炮兵力量更为强大,进攻方同样也能用炮火分割城内敌军,避免其他方向的守军前去支持。
反正第23师兵力充裕,相较于据守图霍拉镇内的波黑兰尼人,他们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传我命令,第23炮兵营就地展开,对图霍拉城区进行火力压制。”
“各团主力绕开波军火力复盖区,在图霍拉以北的树林中隐蔽集结。”
副官手中拿着钢笔,把中将的命令一一记下。
阿勒费尔特在指挥室一边走,一边说。
“不要忘了派出一两个连队,结合师属侦察营和工兵,从西、西南、西北三个方向发起小规模攻势,迷惑波黑兰尼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