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霍拉防线西边800米处,塔尔门第9步兵团2营1连。
连长奥伦多夫上尉正趴在地上,心有馀悸地看着身边一米深的弹坑。
“幸好中将提前命令部队分散,否则等这一轮炮击结束,怕是要伤亡一个排。”
对于这些塔尔门士兵而言,眼前的情况可谓是祸福相依。
李察提前让他的乌鸦跟在塔军的老鹰身后,图霍拉镇上空暂时没有契约兽控场。
所以他之前上报的那组坐标,是根据之前观测到的塔军位置提前预判,让榴弹炮蒙了一轮。
反正他原本也没想着大量杀伤塔军,只要能让敌军德鲁伊找到地面上的75炮,并将其误认为是大口径榴弹炮,就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
塔军2营1连很不幸,刚好处于炮击的复盖区内。
由于没有掩体,一轮齐射结束后,他们死伤了大约十几名士兵。
但是大口径榴弹轰出的弹坑,又成了天然的散兵坑,或者说是跪姿掩体。
不用指挥官发话,塔尔门士兵迅速占据了这些工事。
他们在后方的弹坑内架起迫击炮,靠前的弹坑里支起三脚架,在上方布置好g-34通用机枪。
更前方的工兵提着扫雷和破障工具返回:“再往前就会进入波军的步枪有效射程,我们最多只能帮到这里。”
奥伦多夫上尉摆了摆手:“没关系,之后的地雷就交给炮兵处理。”
没过多久,塔尔门人的榴弹炮,就开始向小镇前方倾泻炮火。
炮弹集中落在镇子前方数百米的局域内,持续了大概两三分钟。
炮击前置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清理掉面前的地雷和障碍物,掩护步兵穿越双方阵地中央的无人地域。
即便无法引爆所有地雷,也要用炮弹在地面犁出一条由弹坑组成的信道,让己方士兵从这里推进。
随着炮火向镇子内部延伸,奥伦多夫下达了进攻命令。
“步兵,前进!”
随着连属迫击炮发射出的烟雾弹,在塔军和小镇间形成一道烟墙,第一轮试探性攻击由西面正式发起。
由于只是试探性进攻,前出的塔尔门士兵数量很少,加起来只有三个战斗班,分布在近500米宽的进攻正面。
在奥伦多夫的指示下,后方的通用机枪则以超越射击的方式,向镇内倾泻弹药。
超越射击的机枪,在给予守军压力的同时,也有试图引诱波军机枪开火暴露位置的意图。
而在小镇边缘,波黑兰尼第18骑兵团的卡兹珀·帕斯图拉中士,正带着麾下的身着各种颜色制服的‘杂牌’步兵班,从加厚过的地窖防炮掩体中走出。
这其中,机枪班都是正规军出身的老兵,步枪手有图霍拉镇的警察,有国土防御旅的士兵,也有自发组织前来帮忙的民兵。
士兵们来到被塔军火炮轰塌的建筑废墟内,把轻机枪布置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并在前面搭好砖块瓦砾作为掩护。
中士死死盯着烟雾中一隐一现的敌军步兵。
他按着一旁机枪射手的骼膊,冷静地说:“先不要射击,等我的命令。”
在这之后,他向周围一脸紧张的士兵招手。
“国土防卫旅和民兵的人,都跟我来!”
中士带着十几名战士,将他们分散布置到了周围的几栋建筑内——这些小镇边缘的房屋,已经提前打通了院子;屋子靠街靠外的窗口也全部堵住封好,只在墙上凿出了大大小小的射击孔。
尽管有两座房屋的上层被炮弹炸塌,第一层和地下室基本保持完好,不防碍总体功能。
帕斯图拉中士将民兵分散布置在建筑内,面色严肃地叮嘱道:
“你们听到机枪射击后立刻开火,每打空两个桥夹必须更换位置,千万不要死待在原地不动。”
说完,他又跑回了轻机枪所在的阵地,让射手瞄准了一名塔军机枪手。
根据团部下发的战前简报,塔尔门国防军班组战术,基本围绕那挺机枪展开。
只要压制住这个唯一的发力点,敌军的进攻效能就会大幅降低。
中士死死盯着镇外设立的预定标识物。
300米
200米
“就是现在,射击!”。
蕴含3900焦耳巨大能量的被甲弹头射入人体,弹丸发生剧烈变形和不规则翻滚后,形成了恐怖的空腔效应。
中弹的塔军主射手一头栽倒在地,香甜地‘睡了’过去。
周围的波黑兰尼士兵听到机枪的声音后,也纷纷扣动扳机。
爆豆般的枪声在镇子中响起,经验丰富的塔尔门士兵纷纷趴在地上还击。
理论上讲,进攻方穿越开阔地时速度一定要快,迫击炮的烟雾最好能一直延伸到城镇内。
但是塔军当前的任务并不是攻入城内进行巷战,而是试探守军的火力分布。
于是他们依托己方火炮炸出的弹坑,就地和镇内的波军激烈对射。
塔军机枪副射手迅速接过了阵亡射手的机枪,向着波军轻机枪的位置开枪压制。
帕斯图拉中士对此早有防备,他只让射手打两个弹匣,打完就抱着枪,迅速转移阵地。
被炮火轰塌的废墟中,有无数空间供一挺轻机枪藏身。
机枪手转移到新阵地没过多久,之前的位置就发生了数次爆炸。
那是塔尔门人安装在98k步枪上的枪榴弹发射器正在抛射榴弹。
(如图,通过发射空包弹,用火药燃气推动弹体)
很可惜,波军早就转移到了另一个位置,这一轮攻击炸了个寂寞。
帕斯图拉抹掉脸上沾着的灰尘,露出与黑脸毫不相称的大白牙。
“团部难道缴获了塔尔门的步兵战术手册?侵略者的几乎是在按照上级给出的标准答案,一板一眼地实施攻击!”
旁边的轻机枪射手眼睛里,同样充满了自信的光芒。
之前和塔军交战时,波军的轻机枪一直都被敌方通用机枪和枪榴弹压着打;这次稍微改变战术,就让对手吃了一个小亏。
他再次用一连串的精确点射,击伤了刚刚补充上来的副射手,这才抱着枪一路小跑,转移到另一个位置。
射手说:“听说是35团一名新晋少校提供的情报。”
中士也感叹道:“这个少校可真是厉害!”
向这些塔尔门士兵开火的,可不仅仅是帕斯图拉中士带领的战斗班组。
整个图霍拉镇靠西的一面,大概有几十名士兵、4-5挺轻机枪正在开火,甚至还有一门46毫米掷弹筒,向旷野中的敌军不断发射炮弹。
被炮弹炸塌的废墟和残存建筑内,到处都闪铄着火光;时不时还有一两枚杀伤榴弹,在塔军士兵身边爆炸。
进攻方仅有的三挺g-34,根本压制不住这么多的步机枪。
守军熟悉地形,半毁的屋顶挡住了大量曲射而来的50毫米迫击炮弹;加之士兵躲藏在掩体后方,还简单了解过塔尔门军队的步兵战术
所以少量的轻机枪不仅未被压制,反而让攻击方产生了一种:‘波军至少在这一方向布置了一个步兵连’的错觉。
如果不算之前由榴弹炮轰击造成的伤亡,仅看这场战斗,双方竟打出了1:3的奇迹交换比。
塔军伤亡数字是3,波军是1
“那里有敌军机枪,赶快压制!”
“不,是到处都有敌军机枪!”
塔尔门连长奥伦多夫上尉见前方攻击不顺,果断让炮兵发射烟雾弹,掩护部队后撤。
等到士兵拖着伤员和阵亡人员返回后方的出发阵地时,远比预想中更大的伤亡,尤其是机枪火力组成员大量死伤,让奥伦多夫沮丧地摇了摇头。
“镇内的波黑兰尼人竟如此顽强?难道全体波军都是这种水平?”
第23师是塔尔门第四集团军的战略预备队,此前从未与波军发生交火,基层官兵根本就不了解波黑兰尼的总体实力。
奥伦多夫无奈,只得将他的所见所闻,全盘汇报给了上级部门。
这份报告很快上报到师部,来到师长阿勒费尔特中将手中。
中将看着报告上的内容,眉头几乎拧成了川字。
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舒缓心中的焦躁情绪。
明明南方集团军在罗兹一线的进展极为顺利,怎么到了北方集团军这里,竟遇到了这样一块硬骨头?
别的地方可以绕路,可图霍拉偏偏又是第四集团军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为了尽快达成与东普鲁士友军汇合的战略目标,还要尽可能快地突花屏霍拉森林地区。
无论有多难打,即便很有可能会磕掉一嘴牙,第23师都要硬着头皮往下啃。
“北方迂回的部队何时就位?”中将以低沉的声音询问副官。
“第9步兵团还有15分钟,就能抵达预定的攻击发起位置。”
阿勒费尔特思索片刻,决定孤注一掷。
“让炮兵团着重轰击城北地区,等第9团就位后,立刻释放烟雾,实施一次大规模进攻。”
中将用力捶了一下地图桌。
“波军第9步兵师早在开战首日就被古德里安上将的19装甲军击溃。我就不信,图霍拉周边还能有成规模的波黑兰尼正规军坚守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