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约939年9月2日,08时30分,波黑兰尼波莫瑞集团军司令部。
周围的参谋们忙得团团转,指挥部里的每一部电话都在满负荷运转。
“喂?你说但泽斯克城已经失守?喂喂?大声点!”
“第9步兵师急需补充兵员?告诉他们,目前没有可靠的运输路线,也没有足够的车辆,集团军司令部无法将补给送往前线!”
“什么?35团需要高射炮?驳回!一个团级单位要这种东西干什么?团长能懂高射部队的运用方式吗?”
到处都在告急,到处都在求援。
来自前方的海量信息,交由司令部的文员参谋负责处理。
这位上将此时正看着眼前的作战地图,眉头紧皱。
地图的接触在线,已经出现了数个【疑似敌方军级单位】标识,而且战线相较前一天出现了大幅度的后撤。
更加要命的是,部分地区根本接收不到前线部队消息,反而是后方的国土防卫军汇报说,他们与塔尔门人的先头部队发生交火。
虽然听上去有些拧巴,但
能够收到前线部队传来的坏消息,反而是个好消息。
整个局域彻底失联,无线电、电话还有颂唱手全部联系不上该局域的单位,这才是最令人恐怖的事。
而在整个波莫瑞集团军中,敌我信息反馈最为明确的,反倒是理论上受到压力最大的第9步兵师。
只有这个方向,能够明确给出塔尔门19装甲军,以及下属三个师的番号。
上将看着塔尔门装甲部队的标记,自言自语道:“如果由我指挥塔尔门军入侵波黑兰尼,究竟该怎么打?”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走了过来,一言不发地在但泽斯克城上,摆了一个‘沦陷’的标志。
上将见一座大城市莫明其妙地沦陷,突然大声怒吼。
“仗怎么越打越糊涂?敌军哪支部队攻陷了但泽斯克城?”
旁边的参谋摇了摇头:“阁下,但泽斯克防御部队已经南下与27师汇合,城内没有成建制的守军,我们不知道塔尔门攻城部队的规模。”
“一群废物。”波特诺夫斯基毫不客气地咒骂,“第9师就能准确汇报出当面敌军的进攻方向和部队规模,怎么其他部队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从战报上看,第9步兵师尤其是麾下35团的战斗力和战术素养,明显比其他部队高出一大截。
阻击敌军、利用两支塔尔门部队的行军间隙穿越封锁线、夜间突袭敌军防守薄弱的支持单位
该团的行军路线天马行空,宛若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美丽的曲线。
而其他部队的行动轨迹,则要丑陋许多。
战斗进入第二天,整个南北两线的战场局势正在飞速恶化。
南方的罗兹集团军在莫卡拉一线成功给予塔尔门装甲部队以重大杀伤——尽管随着塔尔门南方集群层层加码,用炮火和飞机将莫卡拉防线内核阵地莫卡拉村化作废墟,当面的波军21骑兵团的防线已经无法维持
但是骑兵21团在南线的积极抵抗,得到了波军总司令部的肯定,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果说,罗兹集团军靠着21骑兵团挽回了一丝颜面;波莫瑞集团军的颜面完全要靠第18骑兵团和第9师35团维持。
其馀各师遭到塔尔门空军的突然袭击后,几乎组织不起象样的抵抗。
看看几个师的表现吧
但泽斯克地区的第27师,光是被塔军飞机轰炸,就基本失去了组织能力,师部只能下达向南总撤退的命令。
防守东普鲁士敌军的第16师,在开战后的第一个小时,就遭受到了敌军优势兵力打击,告急电像雪片般飞向集团军司令部。
尽管第4师已经前往这个方向支持,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至于南方的第15师更是一群废物——该师在塔尔门空军骚扰下,开战后整整一天一夜时间,如同乌龟一般向前蠕动了13公里。
波特诺夫斯基上将得知此事后,差点气炸了肺。
唯独只有35团,不仅成功遏制住了塔军装甲部队的首轮攻势、提供大量关键信息,甚至还有能够核实的击杀、击伤战果。
波特诺夫斯基上将感叹道:“如果所有部队都象第9师35团就好了”
旁边的参谋长和作战处长对视一眼,心道:如果波莫瑞集团军的平均实力都是35和18骑兵团的水平,波军就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全面反攻了。
上将感慨完,又问:“35团指挥官是谁?”
上将沉吟片刻:“以集团军司令部的身份,给他发一封嘉奖电。这样一名优秀军官,不该也不能被总司令部那群贵族派拉拢。”
如果让李察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气得骂街。
生死存亡之际,波军高层竟还忙着‘党争’?
这究竟是波黑兰尼,还是波黑大明?
上将一旁的参谋欲言又止,不知道如何开口。
“报告阁下,根据35团凌晨发来的战报,雅库布·莫德尔斯基上校在前一晚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不能履行职责。”
“负伤了?替任指挥官是谁?”
听到这个名字,波特诺夫斯基上将的态度顿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剧烈转变。
他重重地喘了一口气:“呵,贵族关系户也懂如何打仗?35团真是无人可用了?”
“35团发来的战报显示,希米格维上校在首日的战斗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波特诺夫斯基仍然不太信服。
“比如呢?”
“包括但不限于:探查敌军动向、狙击高级军官、引导炮兵射击、带领部队后撤、夜间指挥突袭、诱发敌军内讧”
拉赫斯中校话没说完,就被上将粗暴打断。
“你们觉得希米格维家族究竟塞了多少好处费?这种夸张的故事都能编到战报里面?”
他冷哼一声:“如果不是我提前关注过这个小崽子,谁能知道‘几乎完美’的希米格维少校,在军校里是一名差等生?”
‘几乎完美’这四个字,被他逐字逐句着重念了出来,具备明显的嘲讽意味。
事实上,这位上将对整个贵族派都有极为恶劣的刻板印象;也是在他亲手操纵下,李察才会被调到最苦最累也是最危险的一线单位。
参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说些什么。
依旧还是拉赫斯中校,替李察辩解道:“但是阁下,塔尔门第92摩步团团长在战场上被狙击手射伤,这条情报已被军情部门证明属实,至少在狙击敌人军官一事上,希米格维少校并没有造假。”
“那就只有这条消息可以采纳,其他统统不能参考。”
这时,旁边一名参谋出声问道:“那么阁下,第35团提出的补员须求应该如何处理?”
“如何处理?当然是冷处理。”波特诺夫斯基上将冰冷冷地说,“把技术装备和人员优先补给35团,然后被希米格维这个贵族纨绔全部葬送?我又不是蠢蛋”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涌入司令部,周围的参谋和文员再次散开,在各自的工位上忙得不可开交。
现如今,波黑兰尼军队的攻势防御理论,在开战一日后彻底破产。
波莫瑞集团军究竟是要依托现有防线固守,还是大幅度撤往维斯瓦河,需要通过塔尔门国防军的战略进攻方向,做进一步判断。
若是从书本理论出发,塔军装甲部队集中的局域,就是敌军的主攻方向。
只是李察和35团的表现极为出色,不仅在防御和后撤行动中,详细汇报了敌军单位和部队规模,甚至还引发了塔军部队间的内讧,导致第19装甲师进展缓慢。
再加之波特诺夫斯基上将对贵族出身军官持有偏见,李察基于穿越者角度提出的诸多建议,始终未能进入集团军司令部的考量范围。
能够被司令部取信的,只有莫德尔斯基少校担任指挥官时,35团探明的敌军进攻路线和敌军番号。
上将再次看向地图。
全部由步兵组成的塔尔门东普鲁士军队,在开战后的第一个小时,就与波军第16步兵师发生激烈交火,此时正在向西攻击前进。
在西侧边境,塔尔门精锐的第19装甲军,正向东北方向猛烈突击。
一左一右两大拳头出现在地图上,塔军切断但泽斯克地区的意图昭然若揭。
看向北方的27步兵师,上将觉得不能继续尤豫。
他招来拉赫斯中校和通信参谋,改变了昨天下达的反攻命令。
“通知各部,立刻撤往布雷德河沿岸,依托河流天然屏障创建第二道防线;命令27师急速向南方转移。”
“还有,距离图霍拉最近的我军部队是哪一个?”
拉赫斯中校:“是第9师35团。”
“给他们发报,在集团军司令部下达撤退指令前,必须坚守图霍拉周边地区。主官若是擅自下达撤退命令,严惩不贷!”
通信参谋立刻将上将的命令记在纸上。
一旁的参谋长维索茨基上校,想起他之前看过的部队战损表,急忙劝解。
“将军,35团已连续作战一昼夜,伤亡很大,弹药和技术装备也严重不足。让这样一支部队防守图霍拉,恐怕不太妥当。”
波特诺夫斯基上将沉吟片刻:“能否紧急向图霍拉运输一批人员物资?”
维索茨基上校连连摇头。
“开战后,塔尔门空军击毁了大量列车,目前整个铁路交通基本处在瘫痪状态,公路运输情况也差不多。”
这是整个波黑兰尼战役期间,波军面对的最大困境。
上将又问:“图霍拉周边,是否拥有军方的存储仓库?”
“镇子里的确有一个仓库,但是存储的物资不一定是一线部队急需。”
“那就让35团自行补充战损,赋予他们征召国土防卫军,填补缺编单位的权利。”
波特诺夫斯基上将的态度依旧冷淡:“既然李察·希米格维这么厉害,在第9师主力抵达之前,守住区区一座图霍拉小镇,应该不成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