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装甲师的39反坦克营遭受炮击后没多久,塔军第20摩步师76团的进攻出发阵地,同样遭到了155毫米榴弹炮的火力复盖。
来自‘敌军’的凶猛炮火,让两位正处于第一线的塔军少校直骂娘。
他们不好向第3装甲师的友军发火,便将怒气全部撒到了跨军种的空军身上。
“真是见鬼,波黑兰尼到底还有多少门大炮?斯图卡的飞行员都在干些什么?”
“空军就是一群废物。炮兵的观测德鲁伊呢?难道没有找到敌人的炮兵阵地?”
旁边一名尉官急忙汇报:“他们已经派出了动物伙伴,正在向敌军炮兵可能存在的方向搜索,只是目前没有任何发现。”
施特恩:“德鲁伊也是一群废物,帝国每年花费那么多马克养着他们,上了战场一点用都起不到。”
事实上,由于这个世界存在德鲁伊,各国炮兵都非常重视对空伪装,极大弱化了这种‘超凡侦察兵’的信息获取精准度。
(李察这个挂逼除外)
想要反制对方炮兵,除非德鲁伊的契约鸟刚好在炮兵开火时盘旋在炮兵阵地上空;亦或是恰巧有前出渗透的小股部队摸到了附近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双方炮兵基本都是各打各的,各自逮着敌军的一线步兵一顿猛揍。
76团无奈,只得向师部请求支持。
为了在声势上压倒敌军,第20摩步师必须投入更多火炮。
第3装甲师这边也是一样,随着波黑兰尼第18骑兵团和35步兵团撤出战斗,施韦彭堡中将得以集中手上全部的力量,专门针对南方的这股‘强敌’。
参与炮击的炮兵规模从一个营增加到两个营,逐渐演变为整个师属炮兵,加之一到两个团属炮兵全力开火的‘炮兵总力战’。
一个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狭小反坦克阵地周围,竟然同时遭受了两个师属炮兵团,总共72门大口径榴弹炮,以及几十上百门门步兵炮迫击炮的密集轰击。
这种壮观场面,没有词汇能够形容。
正率部前去支持的20摩托化侦察营长奥托·科尔特少校,看见前方的冲天火光和爆炸产生的高频闪光后,急忙叫停了车队。
他在胸口画了个十字,默念道:“愿天主保佑倒楣的76摩步营。”
如果以每平方公里拥有的火炮数量计算,双方在这场战斗投入的火力,竟然与上甘岭战役处于同一水平。
当然,上甘岭的美军在战役全程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炮弹供给源源不断,可以让炮兵一直打到炮管报废。
塔尔门的后勤补给固然强力,但闪电战的作战模式与‘蹲坑’式的山地攻坚战,塔尔门也不是战后的美利坚,富裕到‘士兵取暖点汽油、炮弹几乎当水泼’。
两个塔军师携带的弹药补给,并不支持他们像未来美军那样,肆无忌惮地开炮射击。
最为猛烈的火力复盖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
双方炮兵在这期间打空了预先准备好的全部弹药。
用卡车从后方补给站提取炮弹、准备好发射药筒、给炮弹拧上引信
走完上述流程,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随着炮火变得稀疏,双方利用这段时间,不约而同地向前线调兵遣将。
营、连级别的迫击炮渐渐入场,接过了火力支持的重任。
由于塔尔门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在各级炮兵编制上完全相同,双方投入全力,仍旧无法压制对手。
这种情况,完全出乎双方指挥官的预料。
施韦彭堡中将看着手中战报:“波军竟然在进攻中投入了这么多门火炮?把所有炮兵投入到进攻中,他们要拿什么防御出现在后方的第20摩步师?”
“传我命令,把第6装甲团全部压上去!给波黑兰尼人加点压力。”
第20摩步师的维克托林少将,此时也有同样的想法。
“既然波军拿出全部火力阻援,只要第3装甲师发动进攻,对面岂不是一触即溃?”
“作战参谋,命令第80摩托化团和装甲侦查营投入战斗。”
双方层层加码,逐渐都打出了真火。
第39反坦克营在阵地上驻守的两三百名士兵,在猛烈炮火中几乎全军复没;后方的第3摩步团迅速接替防线,承担起防守重任。
原本隶属于反坦克营的战防炮连士兵,看见自己的同僚被炸成了这幅鬼样子,悲愤交加。
当第20摩步师的装甲车,配合着摩托化步兵发起新一轮进攻时,他们便用反坦克炮,不断地将这份怒火发泄到敌军身上。
相较坦克内部狭窄的封闭空间,位于开放空间的反坦克炮装填手,弹药装填速度要比坦克快得多。
装备同口径火炮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组,射速通常差了一到两倍,何况防守方占据地形优势,小口径战防炮外形低矮,难以发现。。
战场上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的载具,真是好一副地狱场景。
双方打了这么久,天已经蒙蒙亮。
直到这时,第3摩步团的一名军官才在弥漫的硝烟中,看到了对方载具的大致轮廓。
“你们看,对面使用的装甲车,是不是我军装备的型号?”
“怎么可能?你不会看花眼了吧?”
周围几名塔军少尉,急忙举起手中的望远镜。
(6x30望远镜,广泛装备于德军连排级军官)
“该死,真是我军的221!被击毁的几辆全部都是!”
他们顿时慌了神,急忙将这条消息上报。
反复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他气得满脸通红,一把揪起旁边灰头土脸的格莱姆少校。
“该死,瞧你们反坦克营干得好事!我军竟与友军打了一整晚!”
格莱姆少校先是一愣,随后忿忿不平地吼道:
“我干的好事?我的反坦克营平白无缘无故挨了一番炮击,不把对方当作敌人,难道还要视为友军,好吃好喝地请人家上门做客?”
“第39反坦克营在阵地上的部队,几乎都被炸干净了!谁能有我心里难受?”
布莱特中校松开手,怒气冲冲地哼了一声。
“我会将此事上报师部,请施韦彭堡中将定夺。此次误击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你这家伙好自为之。”
格莱姆少校作为当事方的指挥官,责任多少都会算在他身上。
但格莱姆很不服气:“要说这场内讧因谁而起,只能是对面不守规矩瞎开炮!”
很快,阵地上的第3摩步团就举起白旗,派人和对面的80摩步团取得了连络。
当他得知阵地自始至终都由第3装甲师控制,同样慌了神。
“我们80摩步团收到了师部命令,前来支持76团,真的不清楚具体情况!”
这口大黑锅,魏克特海姆上校可不想背。
他果断把责任撇到了76摩步团的廷佩尔斯基希上校身上。
最终,来自两个塔尔门师的三名团长、三名营长、一名师部作战参谋,总共7名校官聚在了一起。
他咬牙切齿,指着格莱姆少校的鼻子大骂:“反坦克营打得可真准啊!短短1分多钟,就把我那12辆装甲车打爆一半!”
格莱姆少校面色铁青,当场反唇相讥。
“你们不按识别程序,先用迫击炮轰击,又展开进攻队形,还有脸来指责我?”
于是第20摩步师的军官,齐刷刷地看向角落里的施特恩少校。
施特恩急忙辩解:“3营绝对没有率先开火!我是看到车队前方遭到炮击,才让部队落车展开警戒队形。”
“结果装甲师的人就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使用反坦克炮和机炮攻击了我军。”
他随后又咬着牙补了一句:“你们可真有本事,专门盯着军官杀我营军官阵亡率高达90,分得清军官士兵,居然还分不清敌我?”
“以上种种,戈德曼少校都可以为我作证!”
一旁的戈德曼点了点头:“没错,3营军官伤亡很大,炮火支持还是由我亲自调用的。”
格莱姆怒斥道:“简直荒谬!什么人在一片漆黑的战场上,专挑军官狙杀?你当我部都是超人类不成?”
施特恩啐了一口:“不是你们干的,难道是我第3营对自己人下手?”
“堂堂步兵营长,从师属侦察营偷来一辆装甲车,然后用20毫米机炮在夜色里精准点名己方军官——你是这个意思吗?”
众人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事情再次回到了原点:到底是由谁开的第一枪。
然后他们面面相觑,因为无法解释最初那几发炮弹的来源。
总不可能是波黑兰尼人算准时间地点,故意挑起两军内讧吧?
塔尔门人难以想象,波军竟拥有如此恐怖的情报收集和战场掌控能力,能将只存在于理论上的战术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