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察的视野中,原本相对静止的红色标记,突然出现了大范围的移动。
这也说明塔尔门人正在调动军队,即将发起进攻。
欧罗巴军队的战斗流程一板一眼,正式进攻展开前,一定会对前沿阵地进行一轮火力压制。
他对旁边的艾丽莎说:“你先藏好,敌军很快就要展开炮击了。”
果然如李察所料,空中传来一阵尖锐的呼啸声。
“趴下!”李察急忙扑在女孩身上,将她按在散兵坑内。
大约一秒钟后,音调突然陡降,从‘嗖’变成了‘轰’。
于是李察从掩体中探出了头。
他从声音判断,敌军的炮击目标不是自己所在的小土丘。
炮弹在接近目标时,基于多普勒效应,声波波峰会因层层压缩导致波长变短,从而使得入耳声音变得尖锐。
基于同样的原理,当炮弹远离时,声波波峰会因拉伸导致波长变长,使得频率变低,音调降低。
这也是老兵为何能从炮弹呼啸声中判断危险——看似是经验所致,其实里面全是科学。
下一秒,‘轰隆隆’的响声在二营阵地上响起。
李察只是看了一眼爆炸时的动静,就判断这些火炮至少在105毫米以上。
塔尔门瑞彻在师一级配属了一个炮兵团,其中两个105炮营和一个150炮营,总共36门大口径重炮。
在这样的师属火力面前,什么挽马师团骡马师团全都是弟弟,两个加在一起都要被吊起来打。
艾丽莎似乎是被眼前的骇人炮击震慑住,身体微微颤斗。
李察虽然也被吓得腿软,但他穿越前就已经通过历史资料了解过当年德军的火力,也看过视频里的神州军队进行火力复盖的景象,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并迅速调整过来。
他要借此机会,好好观察一番德塔尔门人的进攻方式。
塔尔门瑞彻军队和德军一样,都会在正式进攻发起前,进行中等时长(大约一个小时)的炮击。
在炮火复盖阵地期间,首先出动的是敌军工兵。
这些工兵分别搭乘两辆sdkfz 251/7,在后方步兵炮和车上机枪掩护下,开始了排障爆破作业。
李察看着远处带有【第82工兵营(摩托化)】的红标、被国内军迷称作‘山东孔夫子’的二战名车,在心中默默吐槽:
“摩托化师也有‘孔夫子’?真不愧是串行靠前的师,待遇可真好啊”
这款于38年批量投产的半履带车,在波黑兰尼战役期间数量还不是很多,目前仅装备了装甲师和轻装师,寻常摩托化步兵可享受不到这种好东西。
不过这些特种车辆出现在这里,也不是没有原因。
只见塔尔门工兵分为两路人马,一路用爆破筒和炸药破开几乎被火炮轰烂的铁丝网障碍,另一路操作着装甲车侧面的桥架,将其架在了进攻信道上。
李察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这才发现树丛竟中隐藏着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沟。
难怪二营要将阵地设在这里,高地前方有河流经过,的确称得上易守难攻。
但他们明显没有料到塔尔门摩托化工兵的架桥速度。
不到一刻钟,可供车辆通行的简易桥梁便已架好,工兵们收拾工具,顺着炮火延伸的方向继续推进。
不愧是39年的异界德子,瞧瞧这军队素质
炮兵与工兵协统,应该也能算作是步炮协同吧?
艾丽莎看到敌军正在稳步清理障碍,难免有些着急。
“长官,我们开火射击吧!”
说罢,她就拉栓上膛,准备扣动扳机。
李察急忙拦住热血冲动的少女,指向在工兵旁待命警戒的两辆sdkfz222。
“你傻了?想要和20毫米机炮对枪?”
“那什么时候还击?”
“再等等,等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友军二营士兵都躲在防炮工事中避弹,此时开火,只会暴露己方位置。
李察不傻,绝不会采用这样的无脑战术。
等到敌军展开正式进攻、双方开始激烈交火时,才是李察等人浑水摸鱼的时机。
似乎是眼前的第2摩步师赶时间,炮击只持续了不到三十分钟,便开始向纵深地带延伸。
见桥已架好,大量塔尔门瑞彻正规军源源不断地从树林中涌出,形成一股原野灰色的‘海啸’拍了过来。
第5摩步团的步兵在几辆一号和二号坦克掩护下,向第二营的阵地发动了第一轮正式进攻。
大量步兵紧紧跟在坦克身后,形成一道标准的散兵线,掩护着装甲的侧翼。。
二号坦克组成接近完美的三角阵型,停在距离守军一线堑壕300-500米外,利用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优势,以及车上先进的蔡司光瞄,掩护步兵跨越这最后一段距离。
一号坦克继续缓慢向前,作为掩体抵挡射向步兵的子弹。
直到这时,二营阵地上才响起稀稀拉拉的枪炮声。
波军使用的ck wz 30仿自勃朗宁1917,这是一款优秀的水冷式重机枪,拥有250发弹链以及优秀的火力持续性。
只是水冷重机枪转移不便,它们作为固定目标,很快就成了坦克的固定靶标。
于是波黑兰尼守军能够仰仗的,就只有手上的轻机枪了。。
但塔尔门军不同,g34通用机枪性能更加出色,此时还没有任何一款轻机枪能在综合性能上超过这把‘撕布机’的前身。
要说双方装备差距最小的部分,那就只有迫击炮了。
因为如今全世界所有的迫击炮不约而同,都是布朗德1930型的子孙后代。
可是面对装甲突击和敌方释放的烟幕,几门81毫米迫击炮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机枪扫射被坦克挡住,迫击炮射击也因为烟雾阻挡观察手视野,不知歪到了何方。
一阵射击看似热闹,竟只击倒了数名塔尔门军士兵。
其馀的塔尔门瑞彻人立刻趴在地上持枪还击。
此时的塔尔门军虽然没有装备掷弹筒和枪榴弹,但装甲优势抵消了步兵装备上的欠缺。
i号坦克上的g13机枪和ii号坦克的20毫米机炮,开始挨个对着守军的轻重机枪点名,猛烈的火力压得波军战士不敢抬头。
看这样子,不要说坚持半天,第二营恐怕连这第一波进攻都坚持不住。
见此情景,艾丽莎中士急得上火,再次催促道:“上尉,我们发动攻击吧,不然就来不及了!”
李察却依旧保持着冷静。
“别急,我自有办法。”
说罢,他拿起少女身旁的“祷告仪”。
“营部吗?希米格维上尉,请根据以下坐标,提供间接火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