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察说出自己要为炮兵提供观瞄校射时,旁边的艾丽莎顿时一惊。
“上尉,您好象没有受过声光观测训练吧?”
“没有,怎么了?”李察不以为然。
艾丽莎听了有些崩溃:“那还怎么引导炮兵进行校射?万一炮弹砸到自己人的头上呢?”
“我自有办法,你就别担心了。”
在阵地上闲来无事时,李察已经检查过波黑兰尼军队携带的作战地图。
这些地图呈网格状分划,更加奇特的是,坐标系划分居然十分眼熟,几乎grs如出一辙。
grs是徽菌基于通用横墨卡托投影,创立的一套独立于经纬度的划分体系。
为了在某款游戏中进行炮击观测,李察曾对这一体系有过深入了解。
配合上地图后,李察发现自己能够以一种完全不讲道理也不讲科学的方式,大致感知到敌军所在位置的精确坐标
他的确不懂炮兵观测手的正规流程,但却可以把弹着点的精确坐标汇报上去,让炮兵自己修正。
敌军番号与军衔皆由‘挂哥’提供,也许这种对坐标的敏感,才是真正属于‘德鲁伊’的独有天赋?
在“祷告仪”沃罗宁上尉得知李察还能实行炮兵观测时,简直欣喜若狂。
正面阵地上的观测手视野被烟雾屏蔽,士兵们又被塔尔门人的坦克压制,继续炮火支持。
可是营一级偏偏没有可靠的炮兵观测手——这些技术军官隶属于炮兵,会在战时临时下发各部。
既然炮兵整体都被难民堵在路上,自然没有观测手帮忙修正弹道。
沃罗宁:“太棒了!希米格维上尉,你来得真是太及时了!”
到底是哪个家伙昧着良心写出这种评价?
真该将那人的眼睛挖了!
沃罗宁上尉快步跑到电话旁:“李察上尉稍等,我这就联系后方的野战炮兵。”
李察以为眼下只有营属的81毫米迫击炮能在第一时间开火,听说还有野战炮兵提供支持,同样大喜过望。
“我军野炮还能提供支持?我在一个小时前还看他们都被堵在路上。”
他原本都对炮兵不抱任何期望,只想着引导团属的几门81毫米迫击炮,在塔尔门人的进攻队列中制造混乱。
而他这个狙击手,就能利用炮弹落地时的爆炸声,神不知鬼不觉地狙杀高价值目标。
如今有身管火炮,李察立刻改变了自己的计划。
沃罗宁上尉听到李察的疑惑后,言简意赅回答:“我将敌第2摩步师的信息上报后,师部已经让野战炮营就地展开,为我方提供火力支持。”
他话音一顿,继续说道:“集团军司令部已经命令第15步兵师北上增援,只要守住今日,大量援兵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战场。”
守住今日?开什么玩笑
即便李察用屁股思考,也能想象到部队在敌军全面空中优势下的行进效率会有多么感人。
远的二战不提,单说千禧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那条在联军空袭下的‘死亡公路’,就令穿越者印象深刻。
塔尔门瑞彻军历来有将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的习惯,当面仅第19军就有至少三个摩步或者装甲师。
就算第15师及时赶到,两个波军步兵师合力,难道就能打过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军吗?
不一样是和第9师一起被‘包饺子’的命?
于是李察叹了口气:“现在还想不了那么远,先联系上炮兵,把眼前这轮攻势击退再说。”
没过多久,通往炮兵阵地的电话打通。
沃罗宁上尉直接充当了李察和炮兵间的传话筒,相当于前沿观察手和后方炮兵直接对接。
李察:“贵部是否准备好接收坐标?”
炮兵:“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开始。”
李察举起望远镜看向塔尔门人步坦集群,又低头看了一眼地图,快速报出一组数字。
“坐标34uce15349642,敌步兵集群,高爆弹,校射。”
炮兵军官闻言愣了片刻:“直接给精确坐标?你这位置信息靠谱吗?”
“靠不靠谱,先打一发再说。”
“行,炸到自己人可别怪我。”
沃罗宁上尉传完话后,又小心翼翼地确认一遍:“李察上尉,您应该不会报偏坐标吧?”
“放心,没问题的。”穿越者心有成竹。
野战炮兵用了一段时间解算射击诸元,士兵和军官把手中表尺拨弄的哗哗作响,用铅笔写下一连串串公式。
“报告,距离6735,高程53。”
“方位角已确定,渚元解算完毕。”
“一连,一发齐射,放!”
十数秒后,4发75毫米炮弹呼啸着砸在战场上,集中在塔尔门瑞彻军进攻队列的一角。
李察大致观测了一下炮弹爆炸的位置:“弹着点偏离,着弹坐标34uce15229635,请修正弹道。”
“祷告仪”的对面再次沉默片刻后,这才回复说: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象你这样校正坐标的”
“你就说这方法管不管用吧。”
“管用!等着,第二轮炮击马上到。”
大概又过了半分钟,一轮4枚炮弹再次落地。
进攻中的塔尔门士兵被炮火复盖,纷纷卧倒避弹。
从双筒望远镜中,李察还能看到一个被标记为【少校】的军官正趴在地上大呼小叫。
“achtung!”
这是穿越者通过嘴型抿出来的。
“很好,正中目标。”李察嘴角微微上翘,“可以进行效力射。”
片刻后,他又补了一句:“现在敌军都趴在地上,建议使用定时引信的榴霰弹空爆。”
‘七五小姐’可是当初高卢雄鸡口中的万能炮,波军既然在炮兵上全面师承发鸡,榴霰弹库存想必也不会少吧?【注2】
炮兵:“收到,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得知可以进行效力射后,后方的炮兵阵地立刻变得热闹起来。
之前在路上被李察怼过的炮兵军官,正一脸兴奋的看向麾下士兵。
“给侵略者一点颜色瞧瞧,让塔尔门瑞彻狗知道,波黑兰尼不是好惹的!”
“各炮注意,准备记录诸元。”
“1号目标,敌炮兵阵地,榴霰弹,时间引信,表尺255,基准射向向左0-05,四发同时弹着。”
沃罗宁上尉不懂那么多,他将这些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了李察。
听到‘四发同时弹着’这六个字时,李察顿时一愣。
同时弹着简称tot(ti-on-target),是一种能够在首轮炮击中倾泻大量弹药,需要强大炮兵协同能力的高端火炮射击技巧。
如果简单描述,可以概括为:通过调整装药和射角,让单炮先后发射出的四枚炮弹在同一时间落地,以此种方式将瞬时火力密度提升四倍。
所以从理论上讲,同时弹着数越多,难度也就越大。
开玩笑吧,这是波军能搞出来的操作?
战争初期的波军炮兵素质这么高?
不对,这玩意儿非常考验军官的数算能力,应该是野战炮兵营那位指挥官非同寻常。
为了确认消息是否属实,李察让沃罗宁上尉把电话听筒凑在了祷告仪的收音口上。
在“祷告仪”的另一端,炮兵还在继续他们的射击流程。””””
各炮炮长手忙脚乱地调整引信和装药量,同时将射角记在纸上以免忘记。
“全营注意,各四发,急促射,一发装填,预备!”
“一炮好!”
“二炮好”
看到全营12门火炮都做好了发射准备,炮兵军官挥下了手中红旗。
“放!”
震耳欲聋的炮声通过“祷告仪”传到李察耳中,震得他鼓膜生疼。
旁边作为‘信号发射源’的艾丽莎中士同样受到噪音影响,但她还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望向敌军的方向。
不多不少正好21秒,整整48枚炮弹呼啸而至,在敌军头顶炸开。
榴霰弹内部装填的无数小钢珠,在炸药的推动下劈头盖脸砸向地面,形成了一道金属风暴。
坦克顶部拥有10毫米左右的钢板防护,受到的影响较小;可是趴在地上的步兵和敞篷的半履带车,这回算是倒了血霉。
几乎是在一瞬间,视野中的红色标记就减少了三分之一,旷野中腾起一片血雾。
李察甚至能够看见那名少校的标记旁出现了一个红色感叹号。
再定睛一看,竟是一名士兵将少校背了起来,在数人拱卫下快速奔向后方。
李察恍然大悟,感叹号原来是受伤的标志。
如果将标记消失(死亡)与感叹号(重伤)相加,那么眼前这批敌军中,超过一半人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
要知道,参与进攻的敌军步兵数量不少于一个营——正常来说,少校就是营一级的最高指挥官。
如果再算上工兵和侦查部队,伤亡人数只会比预计更高。
李察并不知道,当年第19装甲军突破波军布雷德河防线时,全军总伤亡也不过是150人死、700人受伤。
光是这一轮炮击,炸死的塔尔门人就不止150了。
“打得漂亮啊!敌军死伤数百,这轮攻势肯定进行不下去了!”他兴奋地向炮兵汇报战果。
而炮兵那边得知这一消息后,反而更加兴奋了。
“快!依照第四发的弹道诸元,全营急促射!我要是没喊停,那就不许停手!”